写作长篇《后花园》用了一年时间。我有一份本职工作,爱与不爱都得干,因为要养家糊口。写作,只能是个业余爱好。不过业余写作,正好比听朋友酒后夸耀偷情,那叫惊险刺激,令人兴味盎然。
小说,是想象的艺术。想象,不全是信马由缰。第一个想象的诞生,意味着随后的想象必须沿着逻辑的轨道演进。所以写小说,既是大自由,又是大捆绑。在《后花园》里,男主人公宋隐乔与女主人公罗云衣,由于相互赏爱而陶醉在幸福里。两人同车环绕大雁塔,受了彼时的天景地色的诱惑,宋隐乔居然发起诗情来——他要吟诗哪!
这可难为我了,因为我基本不懂诗。于是我劝、我求宋隐乔:别过诗瘾了吧!可他,这个由我杜撰的男子竟一口回绝!没办法,我只好揣摩他的心思。就是说,我无可选择地,我必须穷尽想象地,要努力推测出他将吟诵的诗句来。
这太艰难了!
刚好此时,两位诗人造访寒庐,馈赠我他俩新出的诗集。得知我的窘境后,其中一个诗人,当下翻开他的诗集,说他刚好有首诗写大雁塔。“送你吧,”诗人慷慨地说,“小说出版后,请我吃碗羊肉泡就是!”
我当即表示感谢,以免辜负了诗人好意。
事实上我当时一看那诗,就觉得无法借用,因为它根本不吻合宋隐乔这个特定人物。何况我联想起一件往事。多年前一部火爆的小说由于未注出处地引用了一位女诗人的几行诗,结果吃了一场官司,弄得作者臭名伴香名齐飞。前车之鉴呀。还是自力更生的好。
某天早起,洗漱罢了,茶点过后,马桶一蹲,但觉春潮涌动,如春蛇窜过草地,那个流畅痛快哪!越目窗外,正值旭日抬升,雾幕四谢,爽风撩颊,南山在望矣。引颈侧视,只见大雁塔喷霞飞丹。我仿佛看见我的宋隐乔、我的罗云衣,正驰车环绕大雁塔……随手抓笔,竟将宋隐乔的“诗”拽将出来。这,就是《后花园》里,宋隐乔吟诵的《大雁塔》,或曰《唐鸟》(见书中236~238页,上海版)——
绕一圈儿再绕一圈儿大雁塔
大雁塔跟大雁究竟什么关系
哀家一直稀里糊涂
总归是唐朝的大雁
唐朝的大雁飞走了
只留下一个大雁塔
大雁塔的拱门款待过大雁
大雁塔旋转身子跟大雁游戏
大雁塔展开影子让大雁签名
大雁塔忽然生出大雁的翅膀
大雁塔就飞了
瞬间幻觉消失
大雁塔依然
人们依然攀登大雁塔如蚂蚁上树
蚂蚁们追寻大雁的声音
大雁是唐朝的国鸟哟
大雁是唐朝的播音员
大雁的声音如婴孩嬉戏好听极了
大雁经常邀来李白当嘉宾
李白一来就抢大雁的话筒
大雁的脾气可好啦
大雁才不跟喝高的人一般见识呢
不过唐朝就喜欢一醉方休
所以大雁每天播送的新闻
全是新酒新诗和新爱情
要是月亮有什么事儿
那一定头条播出
于是唐朝频道的收视率最高
大雁的贡献真大
唐朝人也真够哥们
为大雁建起一座大雁塔
大雁要走了
大雁向往更辽阔的天更美丽的云
大雁驮着唐朝飞走了
我们看不见了唐朝
是因为我们看不见了大雁
大雁只让我们看见大雁塔
看见这唐朝的形象工程
大雁塔每天都在自言自语
我想大雁我想大雁我想大雁
我真的好想好想大雁啊
附注:这是一篇关于《后花园》写作的花絮旧文,补充几句。关于大雁塔的来历,史实当然是起因于皇家宗教活动及储君孝道;但民间还是相信传说。传说有多种版本。传说不论发生在印度还是发生在长安,皆是说大雁看见修塔的工匠或者僧人挨饿,便落撞而死,以身饲人。不过我,倒喜欢这么一个说法:玄奘经过塔克拉玛干沙漠时,无水,焦渴将毙。忽然飞来一只大雁,前引玄奘直到水源处。玄奘回到长安后,感念大雁之恩,修了一座塔。
我每天上下班,公交车都要环绕大雁塔。眼望塔影与古人对话,真是感慨万端。古人的境界,古人生命的深度与宽度,是我们现代人难以企及的。古人的“众生”概念,显然高过我们的“生态”说。飞翔之梦始终伴随古人,浪漫拔俗,居然为鹳雀建一个楼,为黄鹤筑一个楼,为大雁起一个塔。
所幸现在,诗意似在局部复活。散步西安的街道,脚前几尺之内,总是蹦跶着一只两只三四只的麻雀,这一个个生动活泼,仿佛为生动活泼的唐诗补缺一个个标点符号。窃想我要是有很多钱,我就为麻雀建一个塔,或者叫作楼呀阁呀馆呀什么的。
2010年5月9日 • 采南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