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行知,中国著名的教育家,是“五四”前后中国教育改造的旗手。朱永新,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新教育实验的发起人。孟国泰,从个体出发新教育创始人,三标课堂创始人。他们都阐述有“新教育”理念,而且在各自的领域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何谓新教育?他们之间的特色怎样?下面根据我阅读的著作,简单谈谈,希望能给读者一点启迪。

一、陶行知的新教育
陶行知“新"的含义:
1.“自新":说的是当时中国教育忽而学日本、忽而学美国,忽而学德国,终究是无所适从。
2.“常新":也就是日日新的意思,如同洗澡,一定要天天洗,才能天天干净。
3.“全新" :形式和精神上都要新,要内外一致,不偏不倚。

陶行知新教育方法:
1.符合目的:杀鸡用鸡刀,杀牛用牛刀,这就是适合的道理。教育也要有目的有方法的教学。
2.依据经验:怎样做的事,应当怎样教。诸如游泳,一定是要到水里去游的,在课堂讲游泳技术再好,恐怕到了水里也是会沉下去。
3.共同生活:在学校中不能共同做事,一到社会也是不能的。所以要让学生学会共同的生活,有互助的力量。
4.积极设施:教人勿赌博、勿饮酒是消极的禁止。至于积极的办法是教他们常去做好的事情。
5.注重启发:在教学中选择有成效的法子,使学生不得不愤,不得不悱,促进学生成长。
6.鼓励自治:教会学生在学问和道德方面都要做到自治自修。
7.全部发育:身体和精神要全体顾到,不可偏于一面。
8.唤起兴味: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教育要生动有趣,师生都要洋溢笑脸。
9.责成效率:凡做一事,要用最简便最省力、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子,去收获最大的效果。

二、朱永新的新教育
朱永新三大理论基础:
1.哲学基础:“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不分三六九等,主张全面发展,倡导行动论。
2.心理学基础:主要体现在状态论潜力论和个性论。态度决定一切。死人和活人就差一口气,活人和死人就差一点状态;师生的发展潜力是无限的,你给他多大舞台,他就能演绎多大的精彩;特色是师生发展的资本,是学校办学的亮点。

朱永新新教育六大行动:
1.营造书香校园:通过创造浓郁的阅读氛围,整合丰富的阅读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阅读成为师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
2.师生共写随笔:通过教育日记、教育故事和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记录、反思师生日常的教育和学习生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自主成长。
3.聆听窗外声音:通过报告会、专题讲座、心理辅导、名人故事,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形成多元价值观。
4.培养卓越口才:通过讲故事演讲辩论等形式,要让学生敢说,会说,形成终身受益的自信心,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
5.构筑理想课堂:通过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加强人类文化知识和学生生活体验之间的有机联系,实现高效课堂,并追求个性课堂。
6.建设数码社区:通过加强学校内外网络资源的整合,建设学习型的网络社区,让师生利用网络来进行学习与交流,培养师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应用能力。

三、孟国泰的新教育
孟国泰新教育“六论”:
1.相对知识论:所有的知识都是在一定时空之下产生的,都无法超越时空而变得永恒。把在一定时空之下产生的相对知识当成绝对真理教给他人,既愧对知识创造者,又贻害知识学习者。
2.人性矛盾论:“人之初,性本善"是一个假设,“人之初,性本恶"也是一个假设。人,生来就是一个矛盾体,有“真善美"的一面,就有“假丑恶”的另一面。 “真善美"与“假丑恶"是一对孪生兄弟,是与生俱来的。真正的教育就是要尽量抑制“人”的假丑恶,张扬“人”的真善美,让“人”成为真正的“人”!
3.创育论:创育是教育的灵魂。发展鲜活个性,促进创新精神,铸造独立人格是创育的关键;善于学习、敢于创新 、勤于实践、乐于完善,是创育的标杆。
4.万物教育论:关注万物,热爱万物,赞美万物,保护万物;拜万物为师,向万物学习;接受天地万物的滋养,成为大地万物的精灵。
5.真善美新论:真、善、美是一组中性词。其褒义词是:和真、和善、和美;反义词是:伪真、伪善、伪美。和真、和善、和美,才是真正的真、善、美。因此,与自己的生命和谐、与他人的生命和谐、与天地万物的生命和谐,是人生最大的价值追求和意义所在。
6.乐育论:“乐"按层次分,有“小乐、中乐、大乐",按内容分,有“体乐、情乐、智乐、创乐、和乐"。“知足常乐”是小乐,小乐是乞丐哲学;“永不知足为大乐",大乐是智者胜景。体乐指:体质良好,体格健全、体重均衡、体态优雅、体魄魁梧;情乐指:志向远大、兴趣浓厚、感情丰富、意志坚强、性格迷人、气质高雅;智乐指:观察敏锐、注意集中、记忆快准、思维灵动、想象宽广;创乐指:勤于实践、个体鲜活、思想自由、创新不断、人格独立;和乐指:和真、和善、和美。
孟国泰新教育理念:
真正的教育要从个体出发的,自主教育是最好的教育。每一个学生都是自己的主人,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大世界,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奇迹。
教育是导育,教师是导师,教室是导室,教学是导学,教材是导材,教案是导案,素质教育是素质导育,快乐教育是快乐导育。
教以生为本,生以乐为本。快乐是新教育的第一要旨,其使命是让快乐成为人生的第一习惯。
每一个学生不仅是最好的课程资源,也是最好的师资力量。每一个小组长都是班主任,每一个学生都是学科老师。
认识与发现、尊重与相信、解放与松绑、疏导与赏识、激励与唤醒、组织与调动、创新与发展,是老师专业成长和师德建设的第一课程。
复杂的教育简单做,简单的教育重复做,重复的教育创新做,创新的教育快乐做,快乐的教育一辈子做。
角度决定态度,态度决定高度,高度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出路决定活路,活路决定人生。
孟国泰从个体出发新教育“四大建设”:
“从个体出发的新教育"有“四大建设体系":新文化体系,新课程体系,新课堂体系,新管理体系。
1.从个体出发的新文化建设体系,是指从“己文化”出发的“甲乙文化、小组文化、班级文化、年级文化、学校文化、社区文化、县域文化、省域文化、国家文化、人类文化”建设体系。
2.从个体出发的新课程建设体系,是指从“己课程"出发的“甲乙课程、小组课程班级课程年级课程、学校课程、单位课程、社区课程、县域课程、省域课程国家课程、人类课程"建设体系。
3.从个体出发的新课堂建设体系,指从“己课堂”出发的“甲乙课堂、小组课堂班级课堂年级课堂学校课堂单位课堂、社区课堂、县域课堂、省域课堂、国家课堂、人类课堂"建设体系。
4.从个体出发的新管理建设体系,指从“已管理"出发的“甲乙管理、小组管理、班级管理、年级管理,学校管理单位管理、社区管理、县域管理、省域管理、国家管理、人类管理"建设体系。
(注:本文选自《新教育》杂志2014年第5期,插图为编者加。)
作者:陈建录(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
责编: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