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话人的定力》(一)
文/方路
一、定心=画圈
求道就能定。
所以佛道玩那个入定=入道了。
人为啥不定?因为都是走直线,走直线就会有很多方向,就像由一个点向外散射无数射线,最后给自己散射懵逼了。
定,就要会画圈。道就是个圈(方便理解),这个0才能使人定。
而后,所谓“人生向前走”就变了:原来是几根线玩加长。变了之后是玩一个圈的放大和缩小。完全不一样的两个人生模式。不都是龙的传人嘛,啥叫龙?就是可大可小,能升能隐,本质概念就是玩圈的锁房。

玩线的加长,需要“坚持”;
而玩圈的放大缩小,根本没有坚持这一说。会画圈的话,人本来就在定中了,何谈“故意去坚定”一说?
二、形态的运动解构 = 圈圈
老子的画的圈,最简单明了,但不容易懂?
为何?
因为没有“起笔”和“圆点”。
而小年轻,画圈就像用圆规,得有个圆点,还得有个起点。所以会造成,老子给了圈,也有所理解,但肯定很朦胧(虚)。

为了将朦胧清晰化,就必须亲自动手一点点画(实)。这个向上或向下的起笔,如同阴与阳,得选择一面才行。选择一面,而后一直画,最后肯定能成圈。比如以攻击、漏洞、猎杀为起笔,最后成圈就是不攻击而攻击,不争而争那个概念了。可以看成阴极复阳。
画圈=画这个“复”。直接画出来,搞完美填充,那是天才了……,不要妄想,得慢慢来。每个人的圆点和起点都不同 ,决定了人的所产生的最终的实际结构。

三、定力进阶——表达力:思想画圈
明明知道是个啥,一表达就变味了,怎么办?
欠缺定力。
人要表达需要通过思想,而思想是俩东西,思是本来就有的惯性自然跳出来,想是更加随机的各种妄念,所以说,心思,妄想。
如果没有定力,人就会被妄念所吞噬,陷入迷雾。

例子:比如思考一件事情的本质,或者是写一个日记,刚一动笔就会有个东西自然跳出来,根本不用去想的,原本就知道“想写啥”,但是只要一动笔(继续动念),相伴随的“人的思考部位”(姑且这么叫),就会从心口窝这个位置逐渐上涌道眉心向里位置,这个过程就是“浮”,而后满天微尘妄念开始四散。

然后呢人呢,就去抓,嗨,又抓不到,这东西本来就是空的,自造的,是抓不到的,相当于猫咪抓自己的尾巴,但是人呢中了幻象的毒就是要去抓,越抓越累,结果就是“变味”了,俗称转圈圈。
强化定力,就是把“根子”弄扎实,根子坚固,怎么思与想都牢牢的,写东西看东西,除非肉体累了,不然不会累。
四、定力“反”——宗教为何?
人的基本形态就是“转圈圈”。会造成什么结果?

1、作茧自缚。
一动起来,就要围绕圆心点造箭头直径,产生个“我”。离开圆心和 n个直径,我就不存在了。人的正常思维就是这么运行的。一套下来,就是画地为牢,作茧自缚。
人们并不是陷入宗教之中,而是陷入自己这个转圈圈里。
并不是宗教故意去罩人,而是人先把自己罩住了,宗教只是顺应而已。先有需求,后有产品。需求是万古不变的,产品都是时代顺带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