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安兴
执着追求人生“四不朽”
人生在世,都是匆匆过客。百年之后,不过黄土埋白骨而已。珍惜生命的价值,在时空中,留下闪光的足迹。让后世纪念,却是一个思考的课题。
很多贤者、智者在苦苦的追求,致力于于人生“四不朽”。何谓“四不朽”?即道义不朽,精神不朽,文章不朽,事业不朽。金钱与权力都是过眼的烟云,荣华富贵仅为繁花季节。《红楼梦》中跛足道人唱的《好了歌》,作了最好的诠释。
老子说:“死而不亡者寿”。当一个肉体的生命终结了,作为一个鲜活的人,仍然存在这个世界上。如一颗闪亮的恒星,在夜空中发出耀眼的光芒。民间老奶奶给孙子们讲你昨天的故事。普通人物惊世骇俗的善举,不经意间,上升为立身处世的楷模。
前两者构成对社会的影响,后两者造就对历史的引领。不同的功能,产生不同的效率。前两者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后两者是建功立业的引擎,昭彰后世的风标。
如何做到“四不朽”呢?古圣先贤们已经给我们作出了示范,启迪后人薪火传承,血液中流淌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开创炎黄子孙的明天。
“四不朽”是中国魂的核心部分。其内涵包括道法自然、重义轻利、明德尚礼、致和向善、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升平。这此构成中华儿女的道德精神体糸,形成千百年绵延的核心价值,熏陶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成就一座又一座的高峰。
修身,是完善自我的道德根本。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把修身放在第一位,是达到后面目标的起步。修身,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古代圣贤的标准,是否逾越立身处世的底线?经常检查反省自己,吾日三省吾身。对照自己的行为,能否达到真善美的最高境界?用圣贤的标准要求自己,做别人所不能做的善举,不为世俗所左右。加强个人修养,自觉的抵制不良行为,严格审查自己,达到纤尘不染。
毛主席在《为人民服务》中说:“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做人,达到这四个标准,才算是人。在这四个标准的基础上,能够做到孟子所说的“人皆可以为尧舜”。更进一步完善健全的人格,博大的胸怀,高尚的品质,坚定的信念,毫不动摇地向道义的高峰攀登。创格古今完人,达到君子的境界。木讷的老实人,往往是道义的高峰。
在农耕中国,乡村都建有孝义祠,表彰见义勇为、修桥补路、集资办学、赈灾抚老救孤的乡绅。孝敬父母、和睦邻里、打抱不平的底层人物,载入族谱。设灵供奉祠堂,飨祭香火。地方志专记这类典型事迹,使之在民间不朽。
小人物超世拔俗的善举,卓然出萃于尘埃,动人的故事,侠义相助的行藏。木兰代父从军的佳话,把一个乡村寻常女子,推到忠孝双全的家国舞台。孙东林,黄陂西乡的建筑老板,在其兄孙水林遭车撞的悲伤中,如诺兑现农民工兄弟的工资,大写“今生不欠来生债”的诚信。刘培刘洋兄弟割皮救父的实况,感动中国的当代青年,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一座难以磨灭的口碑,永恒荆楚大地的活水。
臧克家诗云:“有的人死了,却活着;有的人活着,却死了”。死了的人活着,是因为他的道义让人学习,让人向他看齐,他的精神,成为砥砺前行的动力。活着的人死了,是因为在他身边散发着腐蚀人们的细菌、病毒,汚染着周围的空气,形成一具行尸走肉,比冠状病毒还恐怖。
中华民族历经浩劫,烽烟战乱、各种瘟疫、山洪暴发、地震、干旱虫灾、泥石流等天灾人祸,在苦难孽海中浴火重生。在他们身上有一股一往无前、万难不屈的精神。女娲补天、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夸父追日等就是是这神精神的体现。在强大的对手面前,威武不屈、利诱无改的民族风骨。苏武牧羊,始终执节;文天祥被俘,忠贞不二,誓死如归。在抗日战争中,杨靖宇、赵一曼等英烈,以自己的行动写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壮烈篇章。肉体消失了,精神却永恒在世上,成为后世的表率。更多的人,是他们精神的继承者,延续着他们的精神力量。倔犟一根筋的人,却是执着的精神典范,他们顽强、坚韧不拔几近疯狂。
一篇文章,如一盏油灯,照亮茫茫长夜。如一记响钟,唤醒国人。文章思想的制高视野,改变一个时代。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影响百本风雷激荡;陈天华的《警世钟》、《革命军》成为推翻帝制,缔造共和的宣言书;而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作为指导中国抗战的经典,极大鼓舞了中国军民的信心。
文章千古事,权势一时间。古往今来,历史长河沉没了多少权贵。不论是赵高、董卓、李林甫、、秦桧、严嵩、和珅等权倾朝野,盛极一时。终究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遗臭万年。
而人品与文品的统一,道德与才华的配位,才能成就千古的传世之作。屈原的《离骚》、司马迁的《史记》都是作者高尚人格与心血的凝聚。诸葛亮的《出师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都是读书人对国家忠诚的写照。杜甫的《秋风茅屋破歌,白居易的《卖炭翁》更是反映底层百姓苦难生活的代表作。他们继承建安以来现实主义文学传统,成为时代文学的高峰。
《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代表中国章回小说的最高成就,被翻译成各种文字,流行世界。而作者曹雪芹、吳承恩、罗贯中、施耐庵的名字,无人不晓。
现代作家鲁迅《孔乙己》、《阿Q正传》、《祥林嫂》以批制现实主义笔伐,唤醒国民的麻木意识,投身到改造中国的行列中来。而茅盾的《子夜》、《林家铺子》则是旧中国三十年代的真实写照,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这些伟大的作家,都离开了这个世界。但他们的作品,却列入教科书,供大中学阅读,流传后世。他们的名字,妇孺皆知。他们作品的生命力,却永葆青春。
明清以来,县乡官员,可以说用火车海船装,多于牛毛。在位风云一时。如果没有给老百姓做什么实事,留下口碑,只不过是匆匆过客而已。
现在,文坛上有一种不正常现象。不用心去打造自己的作品,,把精力放在争权夺利上。把学会社团组织,当作第二官场。去争会长,玩弄权术,闹得你死我活,不可开交。试想西汉的杨雄、司马相如,唐朝的李白、杜甫,宋朝的王安石、苏轼都是同时代人,谁当会长,都没有人去争。乾隆贵为天子,写了上万首诗,却没有一首流传下来,何况这些人呢?用作品说话,让读者说话,才是真理。老子说:与其不争,则天下莫与之争。
把事业看得高于一切,为事业牺牲一切,才能取得与别人不同的成就。把一生献给事业的人,才能达到光辉的顶点。
一个人一生做好一件事,能够推动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科技的昌明,也就彪炳史册了。且不说秦始皇、汉武帝这样的大政治家对历史的贡献。东汉的宦官蔡伦、北宋的布衣毕升,这两个人在中国四大发明中,就占了两项,让举世瞩目。
三国时期的民间医生华佗,他创造了麻沸散,独领世界1400多年先河,成为世界麻醉技术的祖师。隋朝工匠李春,主持修建的赵州桥,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而秦朝李冰父子主持建设的都江堰,历2000多年的风雨洗礼,仍然发挥着功效。同样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
明朝著名药物学家李时珍,在科举名落孙山后,另辟蹊径,历尽一生心血,写下《本草纲目》。为中华医学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名字享誉世界。徐宏祖也是一样,游历祖国名山大川,不惜客死异乡,留下了《徐霞客游记》这部恢宏的地理著作。把热爱祖国的足迹留在大地上,传给后世。
一个人一旦抉择了自己热爱的事业,就义无反顾地为之奋斗一生。他们的名字与事业同在,闪亮在历史的星空。著名的核物理学家邓稼先,为了中国的两弾,隐姓埋名在荒凉的大漠。被核污染重症,仍然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著名科学家袁隆平院士,为了中国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终年在田野试验杂交水稻,解决世界难题。王选为汉字输入法进入电脑,夜以继日伏案工作,实现印刷事业划时代的革命。三无科学家屠呦呦,经历千辛万苦,试验青蒿素。拯救了非洲因疟疫数百万人的生命。获得了诺贝尔奖,成为中国人的骄傲。
很多普通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刻苦钻研,进行技术革命与技术革新,推动了技术的进步。显示了大国工匠的水准,象倪志福创造了倪志福钻头,马学礼创造了车刀割切技术,吳桂贤创造了挡车接头法,许振超改造吊车专利,赢得了世界同仁的赞誉。
听老人们说,一个家庭,如果孜孜不倦以求“四不朽”,就不会出奸臣、败类、不屑子孙。千万个家庭都是这样,我们的中华民族就大有希望。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中国的强大,再造历史的辉煌。
曹操说,神龟虽寿,终为土灰。人类相对地球、宇宙太渺小了,太短暂了。作为灵长科动物,追求不仅仅是物质享受,更重要的是道德、精神、文章、事业上的经久不衰。达到这一目标,就是读书,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熏陶自己。“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在此起点上,吸收世界科学技术,登上世界强国的巅峰,引领世界的未来。靠我们全民族的整体素质,国家的软实力,去影响世界的格局。让中国声音成为主流意识,让北京共识唱响寰球。
2020年2月7日
客寓黄陂木兰乡小寨村蔡胡家湾。
潘安兴,(自号木兰山樵),1949年10月11日生。湖北黄陂人。当年老三届,经历知青上山下乡,招工进厂,下岗打工,招聘到政府部门工作。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湖北报告文学学会理事、黄陂辞赋学会会长。著有《中华大家庭赋》全书182万字待付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