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谭芯芯,1952年生于北京。曾为知青,石油工人,国家公务员。作品见诸于报刋、杂志、新媒体。

不起舞的日子,是对生命的辜负
这是老作家柯蓝先生对我勉励的赠言,也是柯老对人生的注释。
2002年8月1日下午,我欲与柯老道别时,柯老深情地说:“你很勤奋,我送你一句话:不起舞的日子,是对生命的辜负。尼采说的。中国有句话叫闻鸡起舞,这句话是倒过来说的。”我无比欣喜、郑重地记下了柯老对我的教诲。
那天,38度高温,且湿度大,闷热难耐。当我如约拜见柯老时,老人家正在写着什么,待他停笔,热情地和我攀谈起来,并不住地让我吃西瓜,而且一定看着我吃了,老人家才满意。
柯老如数家珍地告诉我他心中的计划:到黑龙江省去宣传散文诗;出散文诗丛书5本;搞同题散文诗竞赛;举办散文诗朗诵活动……
每次见到柯老,无论谈什么话题,他最牵挂的都是散文诗,三句话不离本行。一种非常清晰的感觉在我心里形成定式:昔日沙场征战的老将,如今依然宝刀雄锋;散文诗早已融入他的生命。
廿世纪末叶,柯老开创了同题散文诗竞赛,对此情有独钟。老人家的说法是:众人对同一个题目进行创作,可以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开掘主题;能够赛出风格与水平;籍此发现人才,培养新人。
细读《(香港)中国散文诗》杂志,不难发现柯老的匠心:身先士卒。每次搞同题散文诗竞赛,他都率先创作出大家、大气的范文。他把千古不败的花朵献给祖国和母亲作为承诺;他用自强不息的中华魂、民族气节在心中筑起一道对土地、对祖国忠诚与热爱的亘古长城;他在大海的浪花在太阳的光辉中追逐童年……高瞻远瞩的胸怀,气势磅礴的诗魂!为此我产生了惊叹:八十开外的柯老,思维如此新鲜活跃。“柯老,有没有人研究您的思维啊?”对我的发问,柯老开怀地笑了。

2000年,柯老在北京协和医院治疗耳疾,我去看望老人家。坐在住院处的走廊里,柯老向我讲述散文诗学会艰难但却辉煌的历史。手术后,柯老头上裹着厚厚的纱布。我问“疼吗?能讲话吗?”“不疼。”简单地回答我以后,柯老兴致勃勃地说起散文诗学会的前景,并提示我注意:“我有一个新观点,中国加入世贸以后,必然要引起西方对东方文化的注意,东方文化的高潮要到来。散文诗形式灵活,反映快,会有新的前景。”老人家满怀信心地说要和三百年后的人对话。我顿悟:大手笔源自大气魄。
在等待办理出院手续的时候,人声杂乱的走道里,柯老触景生情地述说:“战争年代,头上飞着敌机,即使在防空壕里,我也能创作。”他指着右小腿告诉我,现在还有弹片留在里面做纪念呢。
战争,不仅给柯老留了块弹片做纪念,也养成了柯老雷厉风行的作风,以致八十不衰。老人家的日程、创作计划排得满满的,我看到和听到的都是“忙得很。”就是在医院里,老人家的小说又进展了5万多字。因此,我又请教柯老创作的经验。柯老教给我一个秘诀:他两手比划着、十个手指一齐动:“‘弹钢琴’。只写一部稿脑子太累,几篇稿子换着写,‘弹钢琴’就不累了”。日后,我照着柯老教的方法去做,果然如此。

柯老并不偏心,早在一年前给北京部分散文诗人开会的时候,老人家语重心长地告诉大家:“我这个年纪了,把经验说给你们。写散文诗,要下功夫进去,勇于出来,要有创新。”柯老说的进去和出来是形象的比喻,是创作境界的升华。
柯老倾注数十年心血于散文诗,力擎大旗,导航纠偏,培育后人。而老人家又非专事散文诗一种文体,焉能不忙!我请教柯老创作的目标,柯老回答:“我准备把文集出到10本。”
忙到八十多高龄了,老人家依然精力充沛,乐观开朗。我又禁不住请教老人家的爱好。“我喜欢音乐、旅游。旅游非常好,可以休息脑子。我每天的写作任务完成了,就去旅游。你知道有个钟敬文,都97岁了,还拿着棍子到处走。我争取到97岁。”就着柯老的话题,我说:“有个袁晓园,百岁的时候依然耳聪目明。”柯老开心地笑了。
我说自己笨拙,不会打牌,引起了老人家的同感:“我也不喜欢打牌,过去也有人找我打牌,玩儿一会儿人家见我打得不好,就不带我了。”柯老随口说说,我仿佛觉得像秩童在诉说委屈。我们开怀畅笑。
我请教柯老性格为何如此开朗?“不开朗早就完了。百年人生,千年愁苦。人要能承受,光能承受还不行,还要平衡,不平衡就要出问题了。”老人家又传授了做人之道。无怪乎我爱读柯老的散文诗,那里面总有开阔的海面、希望的光束、梦的追逐。

我记住了柯老的叮嘱:“不起舞的日子,是对生命的辜负。”因为勤奋,就不会辜负;因为追逐,人生绚丽。
2002年10月10日
刊于《(香港)中国散文诗》
刊于2004年香港《文学报》
刊于2007年《永远的柯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