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以知青题材长篇小说《靠山屯的知青们》献给全天下所有知青朋友们
为纪念上山下乡55周年而
(第十七章)
靠山屯的知青们
上 部
(一)
作者:老 革
第十七章 二位户长去公社
翌日清晨,男知青宿舍。
李琦因昨晚没喝酒,所以今天他醒得特别早。躺在炕上,左右瞅瞅,只见其他人都在呼呼大睡。心里在琢磨,二位户长今天上午还要去公社,要是去社员家吃饭,还要等到中午。再者说,昨晚铁哥和其他男知青都喝不少酒,基本都没有吃饭。一早喝点热粥,不是挺好的吗?想到这,他急忙起身穿好衣服,去厨房点燃炉灶,又淘些小米,做了一大锅小米稀粥。
当小米粥熬好后,李琦走进屋里,突然想起一件事。在家临走时已经答应给五弟写信,这一忙竟然把这件事情给忘了。随即,他拿出笔纸,在地上的饭桌上给五弟写信,功夫不大,信就写好了。
他抬头一看,哥几个还在被窝里呼呼大睡,并没有醒的意思。他便站起身来用手拨了几下刘铁,“铁哥醒一醒,醒一醒。”刘铁经李琦几声呼唤,缓缓地睁开双眼,睡眼惺忪地瞅着李琦笑着问:“李琦,你咋起这么早?”“铁哥,公社谷书记让你和邓户长今天上午一起去公社,你咋还忘了?”刘铁闻听此言,忽地一下从被窝里坐起,嘴里还不断叨叨:“李琦,我咋就不记得了?你要是不提醒,就误大事了。别提了,都是昨晚喝酒惹的祸。”
刘铁一边说,一边在穿衣裤。“本来喝酒前,我就对大家说,大队刘琳书记酒量海了去了,我曾提醒大家伙儿一定要少喝酒,可竟然我还是喝多了,我对不住大家了。昨晚要不是李琦你,恐怕我连炕都上不去。”说完后又对李琦微微一笑,显得有些愧疚的样子。“铁哥,瞧你说的,你这样说就外道了不是,昨晚我不是没喝酒吗?我看你们哥几个喝的都挺尽兴,我看了也高兴!”李琦说到这,一看其他哥几个也醒了,便对刘铁说:“铁哥,你们都醒了,锅里的小米粥我已经熬好了,一会儿你们起来就吃饭,我这就去找女知青们过来。对了,你到公社帮我把这封信寄走。”
李琦一边说,一边把写好的家信递到刘铁的手中,然后穿好棉大衣,去通知女知青们过来吃早饭。
当集体户的男女知青们都吃完早饭后,刘铁和邓玉玲二人出门朝公社地方向走去。
此时,外面还在不断飘洒着小雪花,看来是后半夜开始下的雪。西北风依旧刮得飕飕的,刮在脸上如同刀割一般疼痛。由于刘铁没有戴口罩,只好用双手不时地捂着脸。邓玉玲在一旁瞅着那刘铁狼狈的样子,冲他笑着说道“铁哥,你咋不戴口罩?”“我不习惯,一戴上口罩我就喘不上气。”刘铁应声答道。随后,他又问邓玉玲:“邓户长,你说谷书记让咱俩去公社,能有啥事情?”“这不明摆着的嘛!昨晚你没听见刘助理说,谷书记对咱们的文艺演出很感兴趣。要我说呀,很可能是让咱们去公社演出,我猜得绝对没错。”邓玉玲很自信地答道。
刘铁听后,觉得邓玉玲说的不无道理。不然的话,谷书记也不会凭白无故让我俩去公社。俩人聊得有说有笑,脚下踩着厚厚的积雪,十分吃力地往前走,五里地的路程不知不觉就到了。
光明公社的地址坐落在国道旁边。
公社的大院套是用土坯围起来的,院子大门是铁制的,并刷黑色油漆。院内共有三栋平屋顶红砖房,每栋房子的红砖墙上都写有不同的毛主席语录。房间的甬道,都是用红砖铺设的,虽然经常下雪,但经过人们不断打扫,甬道的红砖始终露在外面。给人感觉,院内显得及其干净有序。
自从下乡后,邓玉玲曾几次到公社办事,但从未和谷书记谋过面,对于谷书记的一些点滴情况还是从老队长那里得知的。
谷书记名叫谷建设,家住光明公社谷家窝堡大队,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当年的谷建设的家里父母双全,哥兄弟五人,他在家排行老大。他出生的那一年,父母给他取名叫谷子。意欲由于他的降生,能给一家人带来吉祥,今后一家人能够吃饱饭。
1948年初,东北野战军解放他的家乡后,进行土改时,因他家房无一间,地无一垄,被土改工作队定为雇农,并分给他家土地和房屋。为感谢共产党把他们一家人,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能过上幸福的生活。经他父母商量,决定让他们的大儿子谷子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来报效祖国、保卫祖国。
自从谷子参军后,跟随部队南下,并参加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之后,1950年又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
在部队中,他作战英勇,曾参加过数次战役,曾多次立功嘉奖,又曾多次负伤。在他的身上,仍留有十余处伤疤。至今,还有一小片手榴弹的弹片镶嵌在他的右腿里,平时在走路时,有些踮脚。他的伤势最危险的要数他右脸蛋的一处枪伤。据他本人讲,那还是在解放天津的一次战役中,一颗流弹刚好打中他的右脸,当子弹取出,伤情恢复后,他的右脸颊明显留有一个“大酒坑”。也就是在那场战役中,由于谷子作战英勇,并在火线入党。战后,部队首长又把他提干,直接晋升为排长。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曾参加多场战役,又多次立功。从原来的排长职务,先后晋升至连长、营长。
当1955年部队授衔时,谷子被授予中校军衔,并担任副团长职务。1956年初,谷子主动向部队首长提出申请,要转业回乡,立志要建设家乡,改变家乡旧面貌。所以他在转业的同时,把原来的名字改为谷建设。
当年,他被分配到县里安排副县长工作,可他却主动找组织,要求回光明公社不可。要从基层做起,要从自己家乡做起。根据谷建设地强烈要求,地区和县有关领导决定让谷建设回家乡,并委任他为光明乡党委书记一职。
自从谷建设上任后,在他的发奋努力下,使得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从初级社、到高级社、再到人民公社,谷书记的身影常年留在田间,和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一起研究如何改良土壤、如何兴修水利、如何科学种田。
经过十多年地努力,终于把解放初期贫穷落后的光明公社,治理成为全县的模范先进公社。在他地带领下,光明公社各个生产队的亩产量逐年提高,社员们的生活水平,也随之一年上一个新台阶。因此,谷书记本人也曾多次受到县里的表彰。他的口碑在整个光明公社那是人人皆知的,只要是提起谷书记,社员们都会伸出大拇指。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公社里的造反派曾几次想批斗谷建设,但都被革命群众给保护起来。1968年初谷建设又被县委县革委会任命为光明公社党委书记的同时,并兼任革委会主任头衔。
当刘铁与邓玉玲二人走进公社院子里,来到收发室。经收发室的一位工作人员指点,他俩很快就来到谷书记办公室门前。
邓玉玲刚刚敲过门,只见门被缓缓地打开,“你们二位是靠山屯集体户的户长吧?快请进屋。”只见谷书记不容二位户长说话,面带微笑把他俩迎进屋内,让他俩坐好,又倒两杯白开水分别递到二人的手中后,首先自我介绍,“我叫谷建设,首先我要感谢二位户长,能在这样恶劣的大雪天气来到公社。”谷书记一边说,一边和二位户长握手。
谷书记身高在170公分左右,长得浓眉大眼,除右脸颊有处明显伤疤外,身材很魁梧。平时在举止言谈中,时常还会流露出军人的作风。但对待下面的工作人员,从来都是和颜悦色,平易近人,向来不摆官架子。今天刘铁和邓玉玲二位户长,和谷书记一见面,就给他俩人留下很深的印象。谷书记讲话不但风趣,而且讲得头头是道。不一会儿功夫,就把刚开始进屋时,他俩那种紧张的气氛给淡化了。
就见谷书记面带笑容地不断询问,知青们能否适应农村的生活?参加劳动生产体力能否适应?生活上还有啥困难需要解决的?等等一系列问题,二位户长都一一做了汇报。
后来谷书记又聊到集体户的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的组建情况。邓玉玲户长把集体户的所有知青成员在学校时,就是文艺骨干一事,向谷书记做一汇报。接着又给谷书记讲了集体户知青们自从来到靠山屯插队后,在劳动生产实践中,遇到种种困难,在生产队长王德友的亲切关怀下又是如何解决的。她还把集体户知青们每周六利用业余时间组织知青们学习毛主席著作的一事向谷书记汇报。邓玉玲几乎是一口气讲完。
谷书记一边听一边不住点头称好,并叮嘱二人一定要把学习毛主席著作的学习班坚持下去,在学习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将来在公社召开“毛泽东思想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的会议上让邓玉玲代表靠山屯集体户介绍经验。
刚才地谈话内容,有关靠山屯集体户的一些基本情况,谷书记了解的一清二楚。这时,他把话锋一转,直切主题。“是这样的,我听刘助理说,今年你们在春节期间和贫下中农在一起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你们还自编自演许多文艺节目,你们这样做很好,在咱们光明公社所有集体户中,你们是首开先例,而且给其他集体户做出了榜样。我今天请二位户长来,就是邀请你们集体户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在正月十五的当天来公社演出一场。你们看咋样?”谷书记把自己的想法给二位户长讲完后,便笑眯眯了瞅着他俩。
这时,邓玉玲和刘铁二人对视后,会心地笑了。“谷书记,瞧您说的,我们成立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的初衷,就是把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落到实处。文艺宣传队,就是宣传毛泽东思想的有力武器。我代表集体户所有知青,向谷书记表态,保证完成任务!”邓玉玲地话音刚落,就听有敲门声,随后进屋的是一位20岁出头的小伙子。
就见此人个头在175公分左右,人不但长得漂亮,而且文笔好。他那双浓密黝黑,炯炯有神会说话的大眼睛,隐约透露出一种乐观向上、机灵、自信的感觉。他叫谷春天,和谷书记同住谷家窝堡大队,俩人没有出“五服”,谷春天和谷书记是叔侄关系。
那还是谷春天刚刚高中毕业时,正赶上文化大革命开始,无奈的他只好放弃学业回乡参加劳动生产。
1968年初光明公社成立革命委员会时,公社里正好缺少一名办公室主任。经公社班子研究决定,在全公社范围内,公开对100多名回乡青年进行考试招录。而谷春天在众多青年中脱颖而出,一举夺魁。经公社党政两级班子的最后考核研究决定,录用谷春天担任办公室主任的同时,并让他兼任公社秘书一职。
“谷书记,开会的时间到了,各大队的革委会主任都已到齐了。”谷春天地话音刚落,就见谷书记,马上站起来,笑着说道:“谷主任,你要是不提醒,我还真把开会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紧接着又对刘铁和邓玉玲说道:“二位户长,实在是对不住了,我还有个重要会议要参加。说心里话,虽然咱们是头一次见面,但对于你们集体户的一些情况,我早已有所了解。今天时间短,我还有些话没和二位户长唠透,等有机会,我会去靠山屯,到你们的集体户去看各位知青。
那么,有关你们文艺宣传队,正月十五来公社演出一事就这么定了,你们回去后,一定要和各位知青们说清楚,这次文艺演出,不单是和贫下中农们一起过正月十五,更是一项政治任务。我和公社班子成员,还有贫下中农的代表们热切希望你们的文艺演出成功!”
说罢,便用他那双不太利索地腿向前走几步,同时伸出双手分别握住二位户长的手。
此时的刘铁与邓玉玲二位户长,听完谷书记地一席话,激动得热泪盈眶。不曾想,站在眼前的谷书记,不但是一位身经百战的老革命,而且没有一点儿官架子,特平易近人,说出话来和蔼可亲。
还是邓玉玲反应快:“谷书记,您还有事情,那就不打扰了,我俩这就回集体户,把您的指示精神向知青们传达到。您就放心好了,正月十五地演出一定会让您和公社各位领导还有贫下中农们满意!”说完后,又对谷书记和谷主任告别后,转身和刘铁一起走出谷书记的办公室。
俩人刚刚走出公社大门,刘铁似乎想起什么,马上走到公社大门的东侧,把李琦的家信投进邮箱里。然后转身冲邓玉玲笑笑,又摇了摇头。
(未完待续)
请您关注知青题材长篇小说《靠山屯的知青们》(上部)第十七章 二位户长去公社(二)
作者简介:
张文革、(笔名老革)。吉林省长春市人、高小文化。老三届、老知青。现为长春市朝阳区作家协会会员、长春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偶有作品见诸报刊杂志。学习写作的宗旨:在文字里寻找快乐,在快乐中安度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