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林开聊之风雨一度说北镇
第20回 北镇闾阳镇回民的由来(二)
朋友们,大家好!
吃着北镇回民的饭菜,我们不仅要问:“为什么闾阳的回民这么多呢?”查过《北镇县志》、《北镇地名考》等资料均无所获。不过一些资料中的只言片语,却初见端倪。闾阳回民的由来竟然与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洪武元年闰七月,徐达、常遇春率马步舟师由临清沿运河北上,连下德州、通州。元顺帝携后妃、太子等逃奔上都开平(在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八月二日,徐达、常遇春一举攻占大都,改为北平府。稍事休整即又挥军西进,攻取山西。与精锐的扩廓帖木儿军进行了艰苦的搏战,平定山西。洪武二年三月,西征军进攻陕西,元将李思齐由凤翔奔临洮,力竭投降。元顺帝乘明军主力长驱秦晋之机,命丞相也速率军向北平反扑,兵锋已抵通州。常遇春又奉命与李文忠率步卒八万、骑士一万驰救北平,元军闻讯即向北逃奔,常遇春率军追奔千里,大获全胜。为了覆其巢穴,最终解除元军对北平的威胁,常遇春又率军径取元上都开平,顺帝逃奔和林(今蒙古国哈尔和林)。常遇春夺取开平,全歼留守元军,缴获车万辆、马三万匹、牛五万头。
洪武二年(1369)七月,常遇春自开平率师南归,行至柳河川(今河北龙关县西),得暴病卒于军中,年仅四十岁。朱元璋闻丧大为震悼,赐葬钟山之下,并亲自出奠。书报大将军徐达回京参加会葬。为表彰常遇春的功绩,赠翊运推诚宣德靖远功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太保、中书右丞相,追封开平王,谥忠武。又封子常茂为郑国公,岁禄二千石。常茂隶宋国公冯胜北征纳哈出,不奉约束,被削爵,安置在广西龙州;又别封次子常升为开国公,建文末,以抗靖难师安置云南临安(今云南建水),忧死。
乍一看,常遇春追元顺帝的路径与闾阳没什么关系。但是正是在常遇春北上大都之时,朱元璋的马娘娘与其駙马韩擒虎,并称“韩马两党”,专门残害开国功臣。用白马汗害死徐达、火烧庆功楼等。朱元璋又把遇春之长子常茂发封于穷蛮之地,茂反,据地为王。跟随常遇春的兵士们都意冷心寒,所谓“伴君如伴虎”啊。遇春死后,兵士们更是忧心忡忡。其三子常森遂带领父亲、郭子兴、沐英等回族旧部兵士北上,至闾山之南落户(后世取名常兴)。闾阳设立驿站后,回族兵在此繁衍生息、开店设市,形成规模。嘉靖十年(1531)又建清真寺一座。作为礼拜之所,官民同祀。
这里是:佳林开聊之风雨一度说北镇
第20回 北镇闾阳镇回民的由来(二)

本节目——
策划编导:程占全
作 者:董志勇
演 播:徐家林
编 辑:佳美 艳玲
合 成:苏佳美
监 制:王东
系列节目:《佳林开聊之风雨一度说北镇》由中国 北镇 梦圆医巫闾多媒体平台 出品
更多精彩,请关注《梦圆医巫闾》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