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冬天

□ 陈忠村

冬天。母亲总在剥她收获的玉米
风站在门外 雪默契地望着
母亲讲 玉米粒上有火
低矮的房间里 暖暖的

我听着玉米的声音成长
二十年后 再迈进孙庄褪色的家门
满仓的玉米 金黄金黄的
母亲的脚步却在穿梭中慢了

❂ 诗人简介:

陈忠村,男,1975年生,安徽萧县孙庄人,原名陈忠强,参加《诗刊》社27届青春诗会,中国人民大学硕士、同济大学美学博士研究生、国家一级美术师。1991年初中毕业在家务农后学习美术,“不能成为生活中的强者,就做一个合格的村民”(作者语),1992年开始用笔名陈忠村发表诗歌,暂居城市谋生。作者善于丹青与设计,作品多次获奖,诗歌被翻译成英文等广泛传播。

■ 童年点评:

大抵好诗都倾向于表达某种不完美的东西。正如法国诗人玛拉美说的:“文学的目的在于召唤。”

首节,诗人以物起情,“玉米粒上有火”,这句充盈着诗意、哲学与神祇况味的直觉语言,刹那间便擎举起了伟大的母爱。“玉米粒上有火”这个叠加式意象,表面上看,很不起眼,其实,它有很强的歧义美:(1)物境层面,指代特定时期充饥的食物;(2)情境层面,指代母亲的情感根基;(3)意境层面,指代深细婉曲的精神底蕴与审美艺术心理。“玉米粒上有火”,敏感的诗人凭借一双“火眼金睛”,让这句“诗眼”有情、有智,更有象。

“风站在门外 雪默契地望着”,其画外音是肆虐的“风雪”早已习惯了为生活不惧艰辛夜以继日奔波劳顿的母亲。

第二节中,“我听着玉米的声音成长”,此句可谓景以情合,个中浸润着几多无以言状的“共鸣”情感记忆,谁人能说得清?尾句一个“慢”字与“满仓的玉米”构成足以引爆“化学反应”的思想张力。
尽管这首诗歌写的偏传统,但其“立格”、“命意”、“用字”上真正做到了神完气合,值得反复品读。

◆童年简介:!
‘
童年,本名郭杰,男,汉族,1963年12月出生于安徽省蚌埠市,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自1980年习诗至今已四十余年,笔耕不辍,诗风多元,中西交融,始终坚持创作实践与理论挖掘互补并重。曾策划中国诗坛第三条道路与垃圾派“两坛(北京评论诗歌论坛和第三条道路诗歌论坛)双派(垃圾诗派和第三条道路诗学流派)诗学大辩论等各类文创活动,多部诗歌原创作品和文艺评论文章入选各知名文创艺术平台。代表作有《天黑之前》、《河》、《短歌》、《短章》等,著有《童年文化批评诗学札记》等文艺批评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