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 情 说
作者/池文史
在这个秋去冬来的季节,新冠病毒再次侵袭了多个城市。有的城市处置有力,显得游刃有余。有的城市手忙脚乱,窘态百出。有的城市迫不得已,上班时间宣布,两小时后居家办公。这让上班族和出门在外的人,活生生上演了一场生死时速般大撤退,大转移。城市一时间车水马龙,水泄不通。人流窜动,抢菜购物,再次增加感染风险。对此,大家怨声载道,颇有说辞。

美其名曰居家办公,实际就是迫于疫情形势,城市按下了暂停键,实行了静态化管控。这样做,有益于快速遏制病毒传播漫延。但频繁这样做,无形中制造了许多矛盾和问题,很容易形成疫情下的诸多堵点和漏洞,让老百姓满腹牢骚,给工作造成被动。

这波疫情,再次说明了仓促迎敌,不败即输的道理。想当初在武汉、上海疫情期间,暴露出来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在今天有的城市依然在不同程度的演绎着昨天的故事。这不,居家办公后有群众反映,家有危重病人急需看病就医,四处碰壁。有群众投诉,隔离到生活条件和基础设施均不利于疫情防控的隔离点,求助无门。大部分居民反映,由于事发突然,封控家中米面油菜告急,无法解决。有网友吐槽,三天两头封控挣不到钱,房贷车贷成问题,生存生活压力山大等。一时间,大家的急难愁盼和怨气,怒气交织到一起,充诉到了整个网络媒体上。

事实也确实如此。近年来疫情反复无常,大家已经身心疲惫。有网友留言,出门时是夏天,穿的是短袖短裤。现在到了冬天,还穿不上秋衣秋裤。这虽是戏言调侃,但也反映了有的地方面对疫情,不改变思维定式,不精准防控,只是简单的一封了之。对此,大家有口难辩,无处可说。在这样一刀切的防控政策下,有时大家难免焦躁不安。就拿我们家来说,我被阻隔到了城市东边的单位,大儿子被隔离到了城市西边的单位,媳妇和二宝被困在了城市南边的岳父母家。上班忙时还好,下班后的孤独寂寞感谁人能理解。而像我们家这种同在一座城市,但天各一方的家庭不计其数。因此,大家有时莫明其妙想发火,有时无端乱指责,有时怪病毒怪患者怪防疫措施不当。当这种不满和言论一旦宣泄、发布到网上,在网民和媒体的推波助澜下,能让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城,瞬间被舆论推上了风口浪尖,成为了热点地区的热点事件。

令人欣慰的是,现在面对大家的急难愁盼,有关部门都能在第一时间站出来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补救,争取大家的谅解和支持。这就告诫我们,在重大风险考验面前,职能部门要思路清,方法活,目标明,措施实,行动快。切不可只做不说,或者对群众的呼声和批评置之不理,使小过失酿成大舆论。要在第一时间还大家一个知情权,避免大家迷失方向,乱了方寸。这也是回击各种传说和谣言最有效果的办法。要通过传递正能量,宣传好人好事新风尚,引导群众凝心聚气,群防群控进行伟大斗争。人民群众要充分相信各级职能部门,有信心有决心带领人民群众走出困境,浴火重生。要有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的定力和自信,更要彰显大国公民的素质和担当。这不,在一片漫骂声中,就有网友率先认识到,政府既要组织指挥千军万马布防,调配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忙的团团转。又要做好居家后千家万户的民生服务保障等,难免会出现一些这样或哪样的问题和不足,大家要理解为主。还有网友说,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也许就是一个困难似天大好解决。但对政府来说,就是千家万户,千件万件难满足。

冷静、理性下来的群众,有的投身到了保民生,促稳定的大军中。有的当起了志愿者,投身到抗疫第一线。有的给基层社区工作人员送衣送水送饭,干些力所能及的事,唱响了共建幸福美丽家园的主旋律。有的共勉,病毒历来都是与人类共存亡,没有什么可怕的,只要大家团结一致,没有过不去的坎。有的说道,患者也是无故者,我们要发扬团结友爱精神,多给他们一份温暖,让这个世界充满爱。有的市民认识到,政府也是为了老百姓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非常情况下采取的超常措施呀,实属无赖之举。有了疫情,就必须刻不容缓与时间赛跑,才能减少传染,这也符合疫情防控“四早”要求。
是啊,想当年武汉,上海先后告急,大家都能上下同心,攻坚克难,战胜病毒。目前这点困难和矛盾,又算得了什么呢!再说了,面对自然灾害,特别是神出鬼的病毒,哪个国家和地区都做不到先知先觉未雨绸缪,确保万无一失。但我们要始终坚信,战胜疫情只是时间问题。

与病毒抗争,打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也启示我们,今后面对一切自然灾害和重大公共事件时,大家必须冷静分析,辨证思维,理性认识,正确对待,才能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切不可偏激、过激,片面认识,一泄私愤。更不能干令亲者痛,仇者快的事。要把疫情期间暴露出的矛盾和问题,化为今后工作的不竭动力和主攻方向,变不利为有利才是王道。
新的赶考之路决非一帆风顺,同志仍须努力!
作者介绍
池文史,一个喜欢思考和堆积文字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