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径文学社作品(漫漫长路)
兄弟聊天
刘克勤
力平和力安是同胞兄弟,力平之所以年长力安整整十岁,是因为他们中间曾有个女姊妹,十岁那年生天花死了。
毕竟是一个娘胎里出来的,两兄弟个头长相酷似,唯一不同的是力平皮肤粗糙,面色黝黑,显得苍老。而力安皮肤白净,面色红润,一看年龄相差何止十岁。
这不奇怪,排除年龄上的差异不说,光看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就天壤之别。力平自打小学辍学后一直陪伴父母在家务农,虽说农家犁耙耕种十八般农活无一不精,但斗大的字不识几个,只能在田里土里摸爬滚打一辈子。而力安天生是块读书的料,从村小学读到县城中学,又读到省城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当干部,官至地区财政局长。这在方圆几十里,也算是个人物了。为此,力平曾听过妻子儿女不少埋怨:你看二叔读书人出身,在城里当官,老婆儿子跟着享福。而你睁眼瞎,在家种田,我们只有跟着忍饥挨饿了!
力平每每听之,不气不恼,总是嘿嘿一笑:那有什么办法?这是命啊,我认了。
岁月悠悠,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再看力平力安的身体状况,似乎倒转了——你看力平,九十岁了,背不驼,耳不聋,眼不花,不但自食其力,还能肩挑四五十斤担子如履平地。可力安呢,年满八十,瘫痪卧床两年了,终日请人照护,日子过得生不如死。
话说力安满八十岁生日这天,力平提着煲有一只鸡的瓦罐进城为弟庆生。病榻旁,力安吃着哥哥喂送的一匙匙鸡汤,说:哥呀,您大我十岁,跑来看我,还喂给我吃,折寿啊!
力平看着弟弟,泪眼婆娑,嗫嚅道:“快别、这样讲,同胞兄弟,还、还论这个?”
一会,力安像想起了什么,不无内疚地说:哥呀,我这两年躺在床上,没事就想呀,那些年你在家不容易。种田侍土,风里来雨里去,一年辛苦到头难糊口,一天只吃两顿红薯饭,晚上饿着肚子睡觉。我那时在单位,条件虽好些,但工资也低,一家人开支省着花,手头紧得很。想帮你也是心有余力不足啊!后来,田土分到户,吃饭不愁了,侄儿侄女们也大了,到外面打工挣钱,你家境况才有好转。那年你建房子,我想给你些钱,又怕嫂子误会我,过去最困难时不伸手,如今假慈悲,最后还是没拿出手。
听着弟弟这么一说,力平倒心头一震,眼睛一亮,似乎来了精神,说话也利落多了:老弟呀,你还别说,我有时也常想这个事哩!那时我在农村苦是苦点,常吃红薯杂粮喝稀粥,夜晚从来没吃过,但按现在的说法是养生呢!你看现在城里人大鱼大肉基本不吃了,跑到乡下买杂粮,晚上也不怎么吃饭了,一个苹果对付了事,有的还托乡下的亲戚送红薯叶子、南瓜藤当菜吃,说那东西最有营养。你想想,当初我不是天天吃么?如果没有那段生活,哪有我现在的身体?
是啊,是啊!力安听着,脸上多云转晴,点着头笑了。
这时,力平言犹未尽地补充道:老弟,我劳动惯了,身体什么毛病没有,现在每天要到土里扒拉一两个小时,隔一两天不去,浑身就不舒坦。每天费点力,出点毛毛汗,吃饭甜,睡觉也香呢!
是是,我蛮羡慕你的生活,但不要费劲过度就行了。力安眼角含笑地频频点着头儿。
兄弟俩聊兴正浓,不料墙上的挂钟报时14点。就在力平下意识起身时,力安劝哥住一晚再回去。力平却摆摆手:今天你嫂子也想来的,但感冒了没来成。家里还喂有几十只鸡鸭等着我去喂食、照护呢!(2022.10.27)

(配图源于“司晨守夜”美篇)
作者简介:刘克勤,男,汉族,湖南省邵东市人。农家子弟,湖南邵阳市直部门工作。湖南省作协会员。业余码字30余年来,散见于各级报刊作品计300余万字,已出版《挑灯集》、《百思一得》、《启明星》、《时光短笛》个人专著4部。尤嗜短小精悍的千字文创作,既不浪费读者太多时间,又能给诸位些许启迪。
推荐阅读山径文学社部分作品:
点击链接-刘克勤作品
点击链接-文士明作品
点击链接-叶飘作品
(山径文学社肖殿群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