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印象
文/谭友成
有一个地方,无论是否去过,但对它一定有印象。
自牙牙学语开始,就唱与它有关的歌,听与它有关的故事,读与它有关的文字,观与它有关的画报及影视剧。它,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
纸上得来终觉浅,百闻不如一见。岳父已近八十岁高龄,一直想去北京实地走走看看。十岁的儿子,尚没有开启真正意义上的旅行,也想把人生旅行的第一次定在北京。我虽去过北京多次,但每次也是走马观花没有好好逛逛。为此,利用暑期难得的时间,我偕家人精心定制了一趟北京八日游。
北京具有50万年人类生活史、3000多年建城史和800多年建都史,是世界著名古都、我国四大古都之一,是我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丰富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其煜煜生辉的“烫金名片”,无处不在的现代时尚元素又是其璀璨世界的“驰名商标”,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传统与时尚完美融合,构成了北京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亮丽风景线。
“山河千里国,城阙九重门。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北京之行,首选之地自然是至今完整保留且体量最为庞大的皇家宫殿建筑群——故宫。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历代帝王建造的皇家宫殿不计其数,但大都随着王朝的兴衰更替湮灭在历史的烟雨之中,唯有明清时的故宫,虽然也屡屡曝光于战争的硝烟弥漫之下,但却有幸得以保留。故宫又名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位置,分为外朝和内廷,建有9999间半殿宇,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建筑精美,富丽华贵。无论是高大厚实的午门,还是午门两侧的墩台以及午门与墩台上面的门楼、庑廊和阕楼;无论是自西向东蜿蜒流淌的内金水河,还是巨大铜狮护卫装饰最为华丽的太和门;无论是立有五座汉白玉石桥的太和门广场,还是空旷无一草一木的太和殿广场;无论是高高在上的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合称三大殿),还是牢牢托起三大殿的呈“土”字形状的三层汉白玉石基;无论是三大殿东西两侧的“左文右武”文华殿和武英殿,还是故宫外朝的其它建筑,无不呈现出宏大、庄严、肃穆之气势,把古代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高贵与尊荣彰显得淋漓尽致。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合称后三宫)以及围绕在后三宫的东六宫、西六宫、御花园、分布在东西六宫两侧的寿安宫、寿康宫、慈宁宫、养心殿、乐寿堂、宁寿宫、毓庆宫、奉先殿等共同构成了故宫的内廷,是皇帝和家人居家生活和休息的地方。与故宫外朝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故宫内廷的建筑体量明显小于前三殿,而且不再高大威严,更具生活烟火气。“红墙黄瓦白玉砖,宫门层层锁哀怨。”这里是历史的汇聚,既见证了古代帝王的高光与奢靡,也见证了太多的辛酸与凄苦;既见证了无数冰冷狠毒的政治争斗,也见证了人性的至善温情;既见证了背叛,也见证了骨气。因为它的权威尊荣,不知有多少人挤破头都想进去?因为它的残酷冷血,不知又有多少人穷尽一切办法想从里面逃出来?正如钱钟书于《围城》所写:“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红尘浮世间,万物皆过客。人生皆是一场梦,得失无常,富贵荣华也罢,穷困潦倒也罢,都只是一时的虚幻,转瞬便成过往烟云,所以随时保持一颗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争其必然、顺其自然的心比什么都更为重要。
到了北京,必然要去国家博物馆这一“国库”瞧瞧“国宝”。国家博物馆现有藏品数量140余万件,涵盖古代文物、近现代文物、图书古籍善本、艺术品等多种门类,包括基本陈列、专题展览、临时展览三大系列。“古代中国”和“复兴之路”为国家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古代中国”以王朝更替为脉络,以古代文物为核心,比较全面地展示了从远古到明清不同历史时期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以及中外交流等方面的发展状况,突出展现了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发展特点和各族人民共同缔造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进程,展现了中华民族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对人类文明所做出的伟大贡献。“复兴之路”通过翔实的史料、恢弘的气势、深沉的语言、珍贵的历史图片,回顾了中华民族自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百多年以来的强国之梦和不懈探索的伟大历程,为世人展示了一幅民族复兴的画卷。专题展览厅则展出了中国古代青铜器、佛造像、玉器、瓷器、国礼、现代经典美术作品和非洲木雕等文物。国家博物馆不仅馆藏丰富,而且珍品众多,人面鱼纹彩陶盆、鹳鱼石斧图彩陶缸、三星塔拉玉龙、后母戊鼎、子龙鼎、四羊方尊、唐三彩骆驼载乐俑、九龙九凤冠、太平天国玉玺印兑、开国大典油画等更是国之瑰宝。一件件文物,都是记载历史事实与历史变迁的珍稀图画,一个个历史故事,都是连接华夏子孙的精神纽带,徜徉其间,与它们对话,仿佛穿越了五千年的时空隧道。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等英雄豪杰已成过去,数千古风流人物,还看今朝。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率领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发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号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这里扬帆启程。作为华夏子孙,为之振奋,为之骄傲,也一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珍惜韶华,砥砺前行。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北京之行,当然要去恭王府看看。恭王府位于静谧悠长、绿柳荫荫、“月牙河绕宅如龙蟠,西山远望如虎踞”的柳荫街,先后为和珅、庆亲王永璘、恭亲王奕䜣的宅邸。这座历史上曾显赫一时的王府,历经了大清王朝从乾隆至宣统七代皇帝的统治,见证了清王朝自鼎盛到衰亡的全过程,留下了许多关于清朝历史的故事与文化,故有“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的说法。走进恭王府,仿佛走进了大观园,“候门深似海”的感觉油然而生。恭王府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半部是富丽堂皇的府邸,后半部为幽深秀丽的园林,整个布局规整,楼阁交错,廊回路转,融江南园林与北方建筑格局为一体,汇西洋建筑及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为一园,增置山石林木,彩画斑斓绚丽,既有皇家的辉煌富贵,也有民间的清致素雅。用汉白玉整雕而成的西洋门,纯木结构、没有用一颗铁钉且在无任何音响设备情形下每个角落声音效果都一样的大戏楼,康熙皇帝为孝庄皇太后六十大寿亲笔题写并加盖玉玺的“天下第一福”福字碑,更是恭王府最负盛名的“三绝”。在恭王府,少不了聚焦一个人,即恭王府的首位主人、被称为“千古第一贪”“史上最有才华的贪官”的和珅。和珅的经历,真的是让人感慨万分:曾经险些被逐出家门,贫穷得四处找人借钱;曾经学习刻苦、聪明勤奋,读书过目不忘,“四书五经”倒背如流,能诗善画,骑射兵器样样优秀;曾经精通满、汉、蒙、藏四族文字,而且能够用英文对答如流;曾经为官清廉,严惩贪污的李侍尧……但就是这样一位聪明过人、才华横溢、能文能武的人,在掌握大权之后,变得穷奢极欲、排斥异己、结党营私、贪赃枉法。他曾狂妄宣称:皇帝有的他要有,皇帝没有的他也要有。他的府邸胜似皇家园囿,皇帝有金銮殿,他有银銮殿;皇宫用绿琉璃瓦,他的府邸也用绿琉璃瓦;皇帝有御花园,他有后花园,他的后花园甚至比皇帝的御花园还要大两倍;他居住的锡晋斋更是仿宁寿宫式样且采用千年不腐的名贵金丝楠木建造而成;他用于藏宝的的后罩楼,珍宝无数,家产价值竟然相当于当时清政府十五年的财政收入,“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可谓名副其实。还有更甚的是,皇帝有“万岁”,他也要有“万福”,他在蝠池、蝠厅以及府邸其它建筑精雕细琢了9999只蝙蝠(蝠是“福”字的谐音,代表福气、福运,再加上他偷来的那块康熙御笔福字碑,正好组成一万个福)。然而,府邸无处不在的万福终究没能保住这位贪官的福祚绵长,最后还是落得个被嘉庆皇帝三尺白绫赐死的结果。“夜色明如许,嗟令困不伸。百年原是梦,廿载枉劳神。室暗难挨晓,墙高不见春。星辰环冷月,缧绁泣孤臣。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身。余生料无几,空负九重仁。”和珅的这首临终诗,充满了太多的感伤,一个“贪”字,毁其一生,但悔之已晚。古人云:“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和珅就是一面活生生的镜子。我们一定要以之为鉴,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摒弃作风之弊,祛除行为之垢,不断增强拒腐防变的免疫力,自觉抵制形形色色“病菌”的入侵,真正成为思想上的清醒人、政治上的明白人、工作上的规矩人和生活上的干净人。
一位热心的老北京告诉我们,到北京一定要去沾“三气”:故宫的王气、恭王府的福气和长城的霸气。我们去八达岭长城沾的霸气。八达岭高踞关沟北端最高处,这里两峰夹峙,一道中开,崇墉峻壁,极其险要,故有“居庸之禁扼”“居庸之险,不在关城,而在八达岭”之说。站在高高的城楼上,居高临下,极目远眺,长城宛如一条昂首摆尾、腾挪欲升的巨龙,在崇峦叠翠的山岭中蜿蜒盘旋,一直延伸到远方,与碧空相接。据说当年修筑八达岭长城时很艰难,工期迟迟不能完成,曾先后有八个监工为其而死,最后在仙人的点化下,采取“修城八法”,通过“虎带笼头羊背鞍,燕子衔泥猴搭肩,龟驮石条兔引路,喜鹊搭桥冰铺栈”,才把建筑材料一点一点地运送上山。眼前的长城,已经见不到守关口的兵士,听不到呜呜的号角声,更望不到滚滚的狼烟,用双脚双手和双目,亲近那一块块砖石,不由得思绪纷飞:千年筑成的万里长城,历经秦风汉雨、宋雪明霜,为了抵御外强入侵,多少男儿血肉之躯、多少爱情故事、多少孤魂野鬼、多少明血暗泪,才铺成了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长城,这么宏大的工程难道不是一个神话般的奇迹?难道不是中华民族文明和智慧的结晶?难道不是古代丝绸之路畅通的重要保障?难道不是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意志和力量的体现?抗日战争时期,为军人争人格的何柱国、用大刀砍出军威的赵登禹、用炸药包把敌人炸回去的安德馨,让敌人闻风丧胆有“关铁拳”之称的关麟征……还有多少不知名的抗战英雄们,在这座有着千年历史的雄关上,抛头颅,洒热血,与敌人展开一场场殊死搏斗,用他们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牢不可摧的万里长城,这难道不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威武不屈的民族精神的见证?就连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登长城后也不得不感叹:“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
北京之行,我们还去了毛主席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缅怀一代伟人,还参加了庄严肃穆的升旗仪式,还去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天坛、圆明园、颐和园、北海公园、鸟巢、水立方等地参观。高高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凝华夏正气,聚民族力量,是撑起中华民族坚韧不拔的脊梁,是凝聚中华民族伟大信仰的基石,是照亮中华民族继续前行的灯塔;神秘肃穆的天坛,是“天人合一”思想在建筑上的完美体现,人与天的沟通仿佛因此而更加顺畅;曾经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如今辉煌不在,残垣断壁见证着百年前的屈辱,警示每一个中国人“落后就要挨打”;拥山抱水、气象万千的皇家苑囿颐和园,在穿越了漫长而苍凉的历史后,依然芳华绝代,挥洒着无尽的魅力;山青水秀、风景如画的的北海公园,微风徐徐,柳絮飘飘,波光粼粼,鱼儿悠悠,湖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会让人想起小时候那首百唱不厌的经典《让我们荡起双桨》;奥林匹克公园内的水立方和鸟巢,一个是温柔通透的水美人,一个是铿锵有力的钢铁巨人,一阴一阳,相依相随,守望相助;鳞次栉比的高大建筑、四通八达的宽广道路以及在辉煌文化映衬下的城市景观,无不显露出北京的勃勃生机以及和谐持续的无尽动力。
北京是世界第八大“美食之城”。北京烤鸭、北京铜锅涮肉、豆汁儿、驴打滚、豌豆黄、八珍糕、艾窝窝、茯苓夹饼、灌肠、爆肚、炒肝、焦圈、褡裢火烧、冰糖葫芦等北京名吃,不仅征服了我们的味蕾,也让我们体验了一番北京的美食文化。
多彩北京,古往今来,姿态万千,魅力无限,是华夏民族的荣光,是华夏民族的骄傲!愿在伟大中国梦的新征程中,愈加活力,愈加芳香,愈加文明,愈加和谐!
作者简介:
谭友成,现居重庆。工作之余偶尔码码文字,以记录自己走过的岁月,也以见证这个伟大的时代。曾荣获“2020.全国青年作家文学大赛”一等奖、第三届“中国青年作家杯”征文大赛二等奖、第五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优秀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