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音乐歌曲《一带一路谱新篇》王勤作词,姜丽娟作曲,王志婕演唱。
时代变迁如梦如幻
文/刘艳杰
或许是我生活得闲了,喜欢发一些感慨。感慨时代变迁一些过去曾经用着趁手的物件,现在一样样的淡出了人们的视线,退出流通的市面。偶尔,个别物件在适当的时机还能见上一回,有的物件世面上干脆就见不到,销声匿迹了。
比如火柴在上个世纪是生活中的必须品,家家离不开它。但现在家家厨房都是电气化。家里很少找到一盒火柴了。只有生日蛋糕配送的礼品盒里还能看到火柴的身影。但和过去经常使用的火柴可不大相同:盒里面装仅装几根火柴,盒外面添了温馨的图画语言。就连擦火的朱砂面也是巧花心思,分成小段。讲究科学合理。
再比如蜡烛。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每年入冬或春节前夕电力紧张,家里总是爱停电。家家都备着不时之需的蜡烛、手电筒之类的东西。而今,蜡烛也只能在生日蛋糕的配送序列中有了。过去常规使用的红蜡白腊世面上极少了。因为生活中用不到,所以商家店铺根本不进货。生日蜡烛由过去的小洋腊变成了不到一扎长的细蜡烛,不滴蜡烛油,拿到手细看看,腊身金黄色,像一个细纸卷,底座坐有一根白色塑料长钉便于插坐到蛋糕上。细节上做了改进,可见生产商的细腻用心,周到用情。
再说说手电筒。手电筒样式照从前也丰富了许多。带电池的,带充电头的;头灯式的,手提式的。老式手电筒携带不便麻烦。而今已被时代需求整合成一机多用了。如手机。手机里就常规设有手电筒,时钟,照相机,录音机,对讲机。
说起时钟,我有一种深深的怀念。小时候上学时,家里有一个小闹表。有时为了我们上学不迟到,爸爸就会把闹钟上劲定时,等待着它的呼唤。
每天清晨,小闹钟清脆的响铃都会把我们从香甜的酣梦中唤醒。现在回想起来,它灵巧可爱的模样仍闪现在眼前。两只铁环耳朵,圆圆的脑袋,水蓝色的外表。在我看来她的响铃就像一副会唱歌的歌喉。叮铃铃,叮铃铃……悦耳的歌声响彻耳畔,令我记忆深远。
随着时代的发展,被滚滚生活放进历史尘埃里的还有很多很多。如煤铲子、炉勾子,镰刀,铁犁丈,石头小磨,驴磨,还有灶上用于煽风拱火的风箱,手摇风轮,电动吹风机……
那年代伴随过我们生活的老物件,虽然都已成为过眼烟云。但在某个偶然的瞬间一旦重遇,就像见到了久别重逢的老友,仍会感到亲切而温暖。因为,它曾伴随过我们生命的旅程,也曾伴随着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虽然,它无言无语,但当你使用它时,它的生命似乎就被你激活,与你同在了。那久远的擦火柴的温暖,炉火的热旺,闹表的欢歌,驴磨的香豆浆,手摇风轮的执念都成为你生活中,你生命中难以分离出去的部分,深深的烙印在你的心里,你灵魂的深处。
人类发展,社会进步。许多东西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已经完成了它自身的使用价值及社会使命,自自然然的退出时代生活的大舞台。市场需求的召唤,一代代产品的更新换代,改造升级,新的产品应运而生。总之,没有人类制造不出来的东西,只有你想象不到的。
生活的这条大船也是一样的,有些东西开始被载上船,发挥着应有的作用,到了一定时候不再需要了就得随时卸货,以腾出空间装载上时下生活的必须品继续上路,一路勇毅前行。

作者简介:刘艳杰 笔名 玉树芳草 2014年8月被吸纳为五大连池市作家协会会员,2017年被吸纳为黑河市作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