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 由于参加一个重要活动,淮安党史专家、淮安市档案局副局长马新文为《淮水悠悠文集》分享会专门作了书面发言。
在《淮水悠悠文集》 分享会上的发言
马新文
今天下午,淮安市作协举办的《淮水悠悠文集》分享会,是作者郭应昭主任将淮安党史、地方文史和文学写作相结合的一次成果展示会。首先对郭主任著作的出版表示衷心的祝贺!和郭主任很早就认识了,当时郭主任负责清河区党史工作,我们一起去过外地征集党史资料、参加过淮安国防园布展、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调研等课题的合作,郭主任退休后,我们也经常在一起聊聊党史话题,参加市党史学会的许多活动。 从事过党史工作的人都有一种党史情怀,特别是退休以后。淮安区的钟志荣、洪泽的赵先明、涟水的王继华等,或返聘继续在党史办干业务,或在党史学会、新四军研究会搞搞研究,他们都是党史宝贵的财富。在郭主任身上,就有着这样一种浓厚的党史情怀。这种情怀是由于对党史的热爱。从事党史工作时间长了,对党史就熟悉了,熟悉就有感情了,养成了关心、关注和了解党史的习惯,而习惯很难改。和郭主任聊天,他仍三句不离本行,说着说着就弯到党史研究
话题上来,有了哪些新的发现、看到哪些文章有错,他是如数家珍,对党史没有感情的人不可能做到这样的。这种情怀也是出于一个老党员的政治责任感。党的历史进入新时代,中央一直强调要加强党史教育,教育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一个老党员,一个老党史工作者,用己所长,尽一个党员的政治本分,我们也应该用我们知道的党史知识讲好中国共产党在淮安的故事,凝聚起建设好总理家乡的磅礴伟力。在这方面,郭主任做的也非常出色,报刊杂志经常看到他写的地方党史的通俗文章,文字清新有趣,叙事娓娓道来,令人喜读、爱读,这些文章传播浓烈的正能量,在潜移默化中加强对党员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今天,郭主任把他近年来所写的文章结集成《淮水悠悠文集》出版,第一时间我通读了这本书,这是他数年心血的结晶,是一个老党史人党史情怀的集中体现,说实话,读了以后,很受感动、很受启发,也很有收获。下面,我从党史档案角度谈一点我的认识和体会:
一、对地方党史正本来说,这是一本非常有意义的补充读物。
地方党史正本是地方党史部门撰写的地方党组织的正史,用专业语言来说,要竖排横写,同时还要遵守诸多原则要求,比如,关于有争议问题的处理要宜粗不宜细、以论带史论从史出等等,尽管也要注意点面结合,但许多历史细节往往在取材时都被隐含在面中省略掉了,由于体例的原因,对地方党史正本的要求,一定程度上宏观性较强、政治原则性较强,方便人们总体上构建起对历史的全面把握,但在细节性、生动性上需要做出较大的舍弃。而《淮水悠悠文集》则在关注历史细节、关注历史生动性方面非常有特色,这本书的许多小专题聚焦党史上的小事、细节,拓展开来,说深说透,比如《北门桥上日军战车向东行驶之谜》《淮阴城内的日军娱乐所》《清江浦的票证年代》等等。因此,《淮水悠悠文集》对于党史正本来说,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补充。把党史正本和《淮水悠悠文集》结合起来读,有助于我们从宏观上、微观上更好地把握历史,进而对历史形成更加清晰、深刻、生动的认识。
二、对编研工作来说,这是一本重要的口述史专题资料。
党史、档案的编研工作,需要高度关注、重视基础史料工作,包括专题、口述史等等。一般来说,撰写某段历史,首先就要对这段历史进行梳理,列出这段历史相关的诸多方面的专题,开展资料征集,进行专题研究,为正式撰写历史书稿奠定基础。郭应昭主任从自己亲身经历出发,把自己亲历的重要历史片段回忆出来,整理成文,这本身就是重要的历史专题,也是重要的口述史料。这些文章,在时间跨度上较大,有抗战时期的、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有文革时期的、有改革开放时期的,在内容上,有政治方面的、有经济方面的、有文化方面的、有军事方面的,当然,还可以从其他不同的角度做不同的梳理。这本书,应该说,对我们开展党史编研、档案编研,提供了多时期、多角度、多方面的专题、口述史资料,因此,对党史工作者来说、对档案工作者来说,这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专题、口述史资料集。
三、对档案工作来说,这是一本可以丰富馆藏的很有意义的地方文史资料。
档案工作在一般意义上,多数理解成文书档案。随着档案事业的不断发展,档案工作领域不断得以拓展,除了文书档案,我们还有照片档案、实物档案、数字档案等等。在新的历史形势下,档案工作要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因此,我们每年根据中心工作需要,开展主题征集,近年来,先后围绕淮安的奥运冠军开展过奥运体育专题征集、建党百年红色征集、淮扬菜专题征集等等。反映淮安历史文化的史料档案,则是我们常年坚持的重点征集,因为档案的重要作用就是守护历史、传承文化、留存记忆,在这个意义上,《淮水悠悠文集》作为具有鲜明特色的地方文史资料,是一本可以丰富我们馆藏的很有意义的图书资料档案。我们也非常欢迎在座的各位专家把你们的作品捐赠给我们市档案馆,在我们这里,可以把你们的个人记忆转化为国家记忆、民族记忆永远留存。
最后,希望郭主任老骥伏枥、多出佳作,为我们淮安文史档案事业添砖加瓦、再做更大贡献!
2022年10月25日
作者简介: 马新文,淮安市档案馆副馆长,曾任市委党史工办副主任,长期从事地方党史编研工作。参与编撰档案、党史著作20多部,在省市报刊杂志发表专题研究文章多篇,专题文章和著作多次获全国、省系统评比优秀成果奖、省市社科优秀成果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