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变的诗体是情怀的衍生
——解构雪野组诗《我只热爱美的事物》中的“共性”
无枪的将军(中国)
从诗歌的构建逻辑来说,主题含有“人生感悟”类的作品,通常都是以“现实的景观情思”来作为意境纵向延伸的依据;简单来说,就是无论采取何种文体表现形式,其内在“思想性”一定会与诗人“现实的主体情思”存在着对应的“因果关系”。
为什么我会在评论的开头,采用极具深奥与专业的诗论知识点呢?
这是因为我在雪野的组诗中看到了一种“共性”成份,所谓的“共性”即是无论表象的文体结构设计(类似于古典诗的排律结构体,这里我就称为非古典新诗吧),或者是内在的思想性,其组诗几乎并无太大的差异化,当然,我这里说的“无太大的差异化”,并不是说的组诗基于“形”的相似度高,反而是说其内在肌理(诗人潜在的景观情思)依附在“现实”的粘度强。
《我只热爱美的事物》全诗讲述了诗人对人生的一些态度观。
第一小段:“活在虚妄短暂的人世/我虽卑微如草芥/却绝不会低贱/我无暇纠缠丑陋事物/”。
可以说是全诗的诗眼所在,这里的“虚妄短暂、卑微如草芥、低贱”既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经历的感悟,又凸显了出了诗人对现实某些压力所表现出的青松般宁折不屈气节。
“我无暇纠缠丑陋事物”,其实,我们可以把这里与前面关联延伸一下,就能想象出,一个人能把自己比作“卑微草芥”,该是多么的无助,但是,尽管无依无靠无助,自己也绝不会“低贱”的去祈求施舍,在这样的精神素养面前,不知不觉就会让读者感受到诗人高格的人格魅力!
而《我只热爱美的事物》第二段首句“人生区区三万天/一转身多陌路/”的主要作用是起到承上启下的衔接,也是便于后面的转折。
其实,第二、三、四段都是诗人在“一转身多陌路”转折后的一个情感辅助设置,这里运用了如“花、蜻蜓、雨、风、月牙”等大量具象的拟人化修辞手法,来表现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佐证第一段中“我无暇纠缠丑陋事物”,诗人采用如此辅助式递增手法,很明显就是一种“假象”的渲染,这里的“假象”可能是诗人现实处境的真实写照,也可能是一种“借我言他”的反讽。
像以上这样“假象式”的表现手法,我们还可以在另外两首诗中看到相似之处:
“苦难在告诉我,活着的幸福不是过程与结果”
——《被消解的人生》
“这是形而上的,一种最圣洁洗礼”
——《花开是禅》
本身诗意只是一种语言艺术的渲染效果,因此,诗中所呈现出的各种景观(包括禅、佛以及各种视觉感观画面),其实,都只是诗人的一种期待或想象,在雪野的三首诗中,他既让我们读到了一种迫于现实的自我宽慰,又感受到了来自诗人精神世界的愿景体现,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诗人情感细腻及感性的一面。
之所以,我特别选评了《我只热爱美的事物》,是因为本文前面说的,雪野的三首诗存在一种“共性”,因此在诗体形式与诗意相近的情况下,就特别选了这首《我只热爱美的事物》来作代表式重点解构。
曾经也为雪野写过一篇评论,他给我的感觉是内涵丰富,心有情怀,对诗歌的理解具有独到的认知力,虽然,多变的诗体表现形式(指不断尝试新的诗体结构创作),难免会让诗意、诗体显现出一些小瑕疵,但是,他这种敢于尝试不同的诗体手法,敢于挑战自己的精神,也更加的证明了,他不愧为一个真正的诗者。
【诗评者简介】无枪的将军,本名:何天軍,籍贯:重庆万州,当代诗歌评论社【评诗论道】主笔,独立诗评人、批评人、诗歌理论研习者;推崇:“以诗养性,以评修身”。
【主持&朗诵者简介】竹笛,笔名O-K Mom,加拿大。醉茶听雨平台主播,世界诗会【欧洲总社】之音主持人、主播。
海外凤凰诗社朗诵部主任,加华笔会理事,作品散见于诗刊、网络、报纸和书籍。
【书法家简介】黄奥金国际多媒体艺术家,新加坡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与世界艺术家联谊会会长,新加坡新声诗社顾问,新中经济文化交流协会会长,新加坡音乐舞蹈家协会会长,张大千国际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四川省中国书画研究院副院长,巜中国画坛》艺术顾问,巜中国绘画年鉴》副主编
本期总编辑:老男孩(主席)
主 编:白曼
执行编辑: 杨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