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咯咯咯——”,公鸡们此起彼伏的鸣叫打破了黎明前的沉寂,在绚烂的朝霞映照下,在小鸟叽叽喳喳的欢叫声中,沉睡了一夜的村庄醒来了,三十三岁的赵苗醒来了,这是她一天中身体状态最好的时刻,“一日之计在于晨”,她得争分夺秒地写作。因为一夜的睡眠,她僵硬的身体得到了休息,左手的三个手指略显灵活,左手拇指稍微有了些力气,让她能吃力地拿住手机,摁动键盘。这个从未上过一天学的农村姑娘打开微信,用“百度输入法单手模式”艰难地打出构思好的话语,这些话从心底汩汩流淌,或成为一首清新的小诗,或成为一篇抒情的短文,或成为一段富有哲理的感受:春尽难免零落/不如把余香留给他/这并非无情的残缺/而是延续的生命之花(选自赵苗现代诗《留下余香》)。在我的文友中,她是最勤奋的,虽然她的身体被“渐冻”了,但她的头脑仍然那么聪慧敏捷,一刻不停地在思考。
写作,回复微信好友……一个小时后,赵苗用含糊不清的语音跟母亲说:“娘,起床。”于是,母亲就像照顾刚出生的婴儿一样,抱起她大小便,给她穿衣,洗脸,刷牙,喂饭,洗澡。她的身体状况甚至不如婴儿,婴儿的小腿儿尚能自由自在地乱蹬,而赵苗的腿连动一下的力气都没有,她那细脖子撑不起大脑袋,膝关节带不起小腿,扭曲的腰椎挺不起胸背,因为无论是她的四肢还是腰椎、颈椎,所有的关节、肌肉都是僵硬而无力的,维持她生命的所有日常活动都必须在母亲照顾下才能完成,最近,就连舌头也开始叛逆,在口腔里毅然决然地歪向左侧,嘴唇、两腮无力,母亲喂进嘴里的汤饭,一部分就会不听话地从右侧嘴角淌下。不受约束的,除了那双灵动、清澈的大眼睛,思维敏捷的大脑外,还有敏感的神经系统,“有时睡到半夜,突然胳膊上的肌肉剧烈抽搐;有时浑身像有无数的虫子在蠕动,咬噬,难受得无法用语言形容,像灵魂要出窍。”这让她觉得备受煎熬,生不如死。
吃完早饭,母亲把赵苗抱到沙发上,把靠背垫好,让她坐下靠舒服了,再在她的大腿上放上棉垫,棉垫上摆放好书籍,翻到她昨天上午看到的地方,赵苗开始读书,每看完一页,母亲就帮她翻过去,她接着阅读。晚上睡眠积蓄的力量,能让她再坚持读一个小时的书。
赵苗于1989年出生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深泽县南冶庄头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五岁时,幼小的赵苗觉得两腿无力,走路经常摔倒。母亲赶紧带她到石家庄的大医院挂了专家号,诊断为渐冻症!母亲顿觉五雷轰顶,因为她听说这种病是一种罕见病,全世界至今都无法攻克。绝望中,母亲只好认命了,但幼小的赵苗不向命运屈服!疾病捆绑了她的双腿,束缚了她的双手,但限制不了她学习的热望。当她看着一个个小伙伴高高兴兴地背着书包奔向学校,强烈的求知欲像一团火在她胸中燃烧。姐姐的旧课本就是她珍贵的学习资料,母亲,姐姐,电视台的主持人都是她的老师。一本残缺不全的字典,她视若珍宝。渐渐地,赵苗的眼界开阔了,懂得的道理越来越多,她尝试着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想法。
然而,疾病像一条条毒蛇,在她体内悄无声息地蜿蜒,先是爬上她的四肢,让她全身瘫痪,随后又攀爬到她的颈部,让她抬不起头,就连说话都十分吃力。
随着年龄的增大,赵苗的内心世界越来越复杂,自卑感越来越重,她看到曾经的伙伴们上大学的上大学,工作的工作,都在为家庭,为社会,为国家做贡献,而自己每天这样躺在床上无所作为,她羞于见任何人,觉得自己纯粹是一个废人,人生黯淡无光。不!这不是她想要的人生,纵使重病缠身,她也要活出生命的精彩!

可是,一个和别人交流都困难的人能做些什么呢?赵苗脑海中突然灵光一现:捐献器官!对,就这么做!
当赵苗把想法告诉家人时,立刻遭到家人的强烈反对,亲人们不想让受了一辈子苦的赵苗,在生命的最后一程还要被伤一次。赵苗暂时放弃了这个想法。2011年,父亲的突然离世,给这个多灾多难的家庭以致命的打击!母亲哭得死去活来,父亲是这个家庭的顶梁柱啊,以后,这个家可怎么过啊!难道这个家就这样完了吗?不久,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此次大会,制定了2020年我国全面迈入小康社会的方案,一系列扶贫政策让这个家庭有了转机:低保、两残补贴、政府免费更换门窗……这一切实实在在的帮扶,让赵苗更坚定了回报国家,回报社会的想法。父亲的去世也让她深深懂得,挽救一个人就等于挽救了一个家庭。她劝说母亲:“捐献器官不是身体的残缺,而是生命的延续,你想一想,等我走了,我的心却依旧在这个世界跳动,我的眼睛依然在看这个美好的世界,这是一件多么浪漫,多么美好的事呀。”母亲拗不过她,终于流着泪答应了。
2013年,母亲攒钱给赵苗买了一部手机,24岁的赵苗在微博上郑重写下她的心愿:本人去世后,自愿把眼角膜,心脏,肾脏等器官无偿捐献!希望爱心人士提供红十字会联系方式。此博文发出后,得到了众多热心网友的转发,很快,石家庄电视台的记者来到赵苗家,对她捐献器官的意愿做进一步核实。
在石家庄电视台记者的帮助下,2013年3月26日,石家庄市红十字会、深泽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来到赵苗家,为她签订角膜等器官捐献协议,母亲用颤抖的手,帮助赵苗在无偿捐献人体器官及遗体的志愿书上签了字,赵苗庄严地摁下了一枚鲜红的手印!母亲心中五味杂陈,不停地抹眼泪,而赵苗却幸福地笑了,她觉得心里豁然开朗,连窗外的天空都看着格外蓝。

赵苗的事迹在微博上广为流传,上千名网友对赵苗表达深深的祝福和敬意。2013年3月29日,石家庄市授予赵苗“石家庄市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号召全市广大团员青年向赵苗学习,学习她身残志坚,坚韧不拔的崇高品质;3月31日,赵苗的事迹登上央视新闻联播节目,节目中称其“在人生的天平上,用付出测出了生命的质量。”4月3日,河北省文明办授予赵苗“石家庄市文明公民”称号。
她的事迹感动了社会各界,县委宣传部、县残联等有关单位,爱心人士、志愿者纷纷为她提供各种帮助:有的送来书籍,有的送来轮椅;有的带她去看春天百花盛开,有的带她去看秋天层林尽染;有的带她感受大海的波澜壮阔,有的带她欣赏草原的一碧千里……赵苗也把爱心传递着,她感恩每个曾经帮助她的好心人,感恩伟大的时代,伟大的党,“不论我们在何处/亲爱的祖国从不曾忘记/她把一剂良药送来/将顽疾彻底治愈/所以,我们要以崭新的面貌/表达对敬爱的祖国的感激!”(选自赵苗诗歌《不曾忘记》)
多年来,赵苗在顽强与病魔作斗争的同时,克服种种困难,每天坚持学习、写作,文学创作水平不断提高,她的散文《思念父亲》《给那个离家不回的人》《母亲的手机》《我的小家》等在《河北农民报》刊登后感动了很多人;她的诗歌发表在《中国诗歌网》《都市头条》等网络平台,散文《赋予生命以光彩》刊登在《博爱》,散文《幸运是我》在河北省第三届残疾人文化节征文大赛中荣获三等奖。2021年12月,在深泽县文联、深泽县作协及爱心人士的帮助下,赵苗的诗文集《素手留香》出版。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清代诗人袁枚的《苔》正是赵苗的人生写照。被“渐冻”的农村姑娘赵苗那么柔弱,那么坚强,她凭着顽强的毅力与疾病抗争,与命运抗争,让生命之花如牡丹绽放!
作者:郭灵胜,女,汉族,河北省深泽县老干部局副局长,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华诗词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散文学会会员,河北省民俗文化协会会员。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发表于《人民日报》《北京文学》《散文百家》《河北日报》《太行文学》《燕赵老年报》《大众阅读报》《河北妇女网》《中国妇女网》等报刊、网站,分别于2006年、2007年、2010年、2011年荣获石家庄市委宣传部颁发的大报大刊奖。2019年1月,由西苑出版社出版散文集《石磨在诉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