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砥砺初心,勇担使命!
文/黄江楠
当我翻开书页去了解中国共产党那段光辉的历史,“中国共产党”这五个字开始变得立体,丰满。因为那是一部艰苦卓绝的奋斗史,是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用意志和鲜血书写的壮丽史诗。而我们从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更加坚定了革命理想高于一切的唯一信仰;我们从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渭源县十五次党代会精神”中,又重温了我党历经沧桑、仍是辉煌的百年奋斗历程。100年峥嵘岁月,100年伟大历程,让作为教师的我萌生出要像蜡烛一样燃烧自我,用共产党魂去鞭策自己站好为民服务的每一班岗的愿望。
一、渔歌唱晚祝东风,从容者千秋之功
中国共产党是经过历史检验的政党。从成立初期的星星之火,到成就燎原之势,中共经受住了来自国内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议、制定全新的发展蓝图。中国共产党面对这些巨大困难时总是能够不懈奋斗,并夺取最终的胜利。100年的春风化雨,100年的春华秋实,越过崇山峻岭,渡过铁索寒桥,成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纵观党史、国史,传承红色基因,扛起时代大旗。这部经过百年沉淀的光辉党史需要我们。
中国共产党从嘉兴南湖红船上扬帆起航,久久为功,铸就了今天的伟大中国。回首百年光阴,从上海石库门的星星之火,到嘉兴南湖的点点波澜,我党在泥泞中起步,在曲折中发展,带领全国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历史是虔诚的记录者,她能留下走过的闪光足迹,让我们在回望中不忘初心;历史是伟大的书写者,她能烛照未来前进的方向,中国共产党经历过大革命的大浪淘沙;遭受过野蛮日军的炮火轰炸和残酷屠杀,在全面抗战时期,又经历八年的艰苦抗战和屈辱的日伪统治。党的历史蕴含着巨大的信仰之力和人格魅力,蕴含着激励人们开拓前行的智慧和力量。
百年党史坎坷曲折,人生也是一路栉风沐雨,特别是乡村基层教育工作更是党和政府政策执行的未来战场,我更是跌跌撞撞前行。通过党史学习,我们一起触摸红色历史,唤起红色记忆,再现红色荣光。我自出生后便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沐浴成长,现在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也定当勇立时代潮头,敢领风气之先,快干实干,汲取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的智慧和力量。用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在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上奋勇前进。砥砺初心,勇担教书育人的使命。
二、参与者不负使命,书未来华夏篇章
在时光的毎个拐角处,我都能看到党旗在高高飘扬,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虽然我只是一名平凡的乡村教师,但那一方讲台就是我耕耘的战场,在那有我热爱的教育事业,有我可爱的孩子们。我于2016年毕业来到麻家集中学教书。还记得那是个下过雪的初冬,带着忐忑不安与期待,我来到了学校。
在第二年我担任了七年级四班的班主任,班里有39个同学,由于生计,班里大多数孩子的父母都在外面打工,孩子们多来自单亲家庭或是留守儿童。看到孩子们一张张稚嫩的脸庞,我觉得我不仅是老师,更是大姐姐。
与他们朝夕相处的每一天,我对他们的家庭情况也了如指掌。班里有个叫小福的同学,一直让我牵挂。
他是个特殊的孩子,也是个非常不幸的孩子,他的父母都有智力问题,家里只有奶奶是正常人,他也不幸地遗传了智力缺陷,被鉴定为智力二级残疾。身为教育者,应该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我和班上同学都愿做他生命中的阳光,于是我指定班长陪他上厕所,副班长帮他打饭,体育委员带他课外活动娱乐,班里其他学生也主动帮助他。每天我都会关注他,如果没有按时到学校,我也会马上联系他的奶奶,询问情况,去他家里家访也是常事,每当学校有补助,我都会帮他尽力争取,后来他平安、快乐地度过了三年初中时光。或许这些折翼天使在别人眼中是异类,但是我们要明白每一个学生都是有花期的花,你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开花,但总会有耀眼的光芒绽放。
我的丈夫也同样远离家乡来到这所学校教书。他主要负责历史学科的教学,他和我一样呵护学生,爱护学生,我们将一起继续为乡村教育事业奉献青春。他和我说,我们不仅要让孩子们学习历史,了解历史,更重要的是落实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一瞬间,我醍醐灌顶。是啊,红色基因是一份希望,是那些革命英雄在山河飘摇、国家动荡时挺身而出的勇敢;是那些英勇前辈在民族危亡、时局艰险时抛头颅洒热血的无畏;是那些仁人志士在民不聊生、哀鸿遍野时牺牲自我的气概。这样的意志、这样的气概,我们怎么能不弘扬?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阔步新征程,红船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无一不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力量源泉。我们应该进行深入挖掘、学习,我们要以红色文化培育时代新人。我们的学生是下一个百年目标的主力军,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主力军,我们要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讲述一段段可歌可泣的历史,要用鲜活的形式、丰富的载体抓住学生的关注点,"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代代传"。我将始终坚定信念,锐意进取,扎实工作,放眼世界,以更高的政治标准、更好的职业素养、更强的执教能力,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为党的百年华诞献礼!
作者简介:
黄江楠,一名乡村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