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
立秋过后,
微风送爽。
夏和秋的衔接,
让你在不知不觉中,
从酷热感到了清凉。
季节交替如此低调,
不声不响。
等到发现,
秋风笑声朗朗。
风儿已弹起了秋的琴弦,
演奏着一篇篇新的乐章。
秋雨踏着节拍随着歌唱,
雨后的秋,
空气清新,
天空一尘不染,
被冲洗得湛蓝透亮。
大地焕然一新,
郁郁葱葱、蓬勃生长,
预示着丰收再望。
秋风行走四面八方,
秋分节快乐地登场。
看沃野阡陌,上演着成熟,
农民在秋风的鼓荡中收获着繁忙。
不日便收完秋粮,
冬麦也已播上。
现代大农业的机械化,
打赢了这场硬仗。
飒飒秋风尽情地翱翔,
它飞过旷野,
越过山岗,
手执画笔让秋色浓墨重彩,
一幅幅水墨丹青更加漂亮!
潮白河碧波荡漾,
唱着歌儿向前愉快地流淌!
果园的采摘节真热闹,
欢声笑语伴着四溢的果香。
舞彩浅山的树叶,
有绿有红又有黄,
这样的风景区一下上了热搜,
成了网红打卡地,
给网络增加了流量。
秋风摇曳着时光,
也摇来秋天最后一个节气霜降。
深秋最美的日子,
它牵着你的衣袖来欣赏。
一缕秋风穿过大街,
走过小巷。
它在农家庭院逗留,
柿树上的红灯笼露出事事如意的舒畅;
它在小石桥上驻足,
倾听桥下溪水低吟浅唱;
它在小城、乡村文化广场小憩,
欣赏着跳广场舞的那些最美夕阳;
它一路走来,
悄悄地把美丽留下,
繁花似锦的秋呦,
妆点着晚秋的风景,
让人们陶醉其中,
游人与自然亲近的画面一张张,
与朋友们把喜悦分享。
秋风顽皮地摇来荡去,
它快乐的戏弄树冠上的枝条,
于是无数彩蝶齐舞,
飞扬起金秋十月的梦想,
它带着流金岁月,
又飞向了远方……
作者:徐淑娜
2022年10月27日

秋菊
打小我就喜欢菊花,因为奶奶喜欢养菊花。奶奶告诉我:菊花是修根的,冬天只要根不冻死,来年照样发芽、长大、开花。用现在的话说,菊花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秋天开过花后,奶奶便把枝条和花冠剪掉,等到来年春天就会滋出许多芽儿,待嫩芽长成幼苗,奶奶把它单株移栽到盆中。每个花色、每个品种只栽一盆,总共有七八盆吧。
记得小时候奶奶管菊花叫“九花”。村里人普遍都这么叫。也许它是农历九月开花的缘故吧?或许是菊花的俗名吧?从来也没谁探讨过什么原因。印象中我也一直叫它“九花”,
长大后才知道它学名叫“菊花”。菊花品种很多,常见有四季都开花的“四季菊”,奶奶养的是“秋菊”,专门秋天开花。奶奶的菊花养得好,村里人在奶奶给菊花倒盆时,都会赶来把剩余的幼苗全要走。
在奶奶的精心培育下,每盆菊秧子都长势很好,主干粗壮,每株分枝奶奶只留三五枝,最多六枝。奶奶告诉我,要是肥力跟不上,枝多花朵小,但也从没见过一支独秀的。由于肥水勤,有时枝Y处再滋新芽,奶奶会掐掉,每分枝只留一个花苞,等待它们在花期绽放。
到了农历九月,小院里其它花开败啦,几盆菊花在秋风中怒放,满院清香,争奇斗艳。花冠朵大招人稀罕。特别是“挠头九”,花丝卷曲蓬松,着实引人注目。别听它的名儿俗,道也贴切,像烫过的头,发丝卷曲。我想“挠头九”就是现在的“金丝、银钩”吧。如今看起来,这名也俗得形象,雅得贴切。叫什么名字都好。奶奶养菊名声再外,花开时前来串门观赏的人不少。
头下霜时,菊花要搬进屋的,这样花不至于招霜打,而且花期还要长些,观赏的日子多些。屋子里摆几盆菊花做点缀,满屋生香很有生气的。
在我心中,奶奶不仅菊花养的好,干啥啥行。在村子里德高望重,有胆有识。大家尊称她“徐老太太”。听妈说奶奶在村里当了近四十年接生婆,练就一身好本事。我懂事起,三里五村碰上难产的都来接奶奶去处理,一次次让产妇转危为安,让奶奶的手艺在十里八村有口皆碑。我大点儿了知道,奶奶晚上睡觉从不脱衣服,有人叫门接生,爬起来拎起放在枕头旁的小包裹就走。(包裹内有:油布、消过毒的剪子、碘酒、红药水)我记得后来奶奶还专门参加过培训。有一次奶奶还骄傲的告诉我:现在不叫接生婆、老娘婆啦,叫助产员。奶奶非常热爱她的工作,尽心尽力、尽职尽责,深得乡亲们的爱戴。1959年上级要求村里成立保健所,奶奶第一个响应。产妇送到保健所,奶奶即当所长,又是助产员,工作非常出色。奶奶接生从不收钱,只是乡亲们过意不去,送条毛巾肥皂的事儿是有的。每年正月初一开始,前来拜年的有全村妇女也有外村的,一进门在堂屋磕头拜谢,说些祝福的话,来来往往的得到正月初五才消停。1963年3月18日奶奶因病去世啦。停丧三天,前来吊唁的人络绎不绝,因为当时农村还没摆脱贫困,但各家各户还是倾其所有包好饺子祭奠辞灵。
奶奶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对我影响很大。她的干练、胆大心细、雷厉风行的做事也深深地铭刻在我的记忆中。
奶奶菊花养得好,我从小耳濡目染也喜欢菊花。现在每到九月鲜花港菊花节,我一般会去那儿秋游赏菊花。每当看到菊花盛开的场面,我都会有莫名的感动。那是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奶奶;想到了她养的菊花;想到她如菊的品格。
去年红烛诗会成员在鲜花港赏菊过重阳。其间品菊,颂菊。我的心潮澎湃,六十年啦,奶奶的音容笑貌我不曾忘记,她的言谈举止记忆犹新。我静立于满园菊花丛中,陶醉于淡淡菊花的幽香里。脑海中情不自尽地想到了奶奶养的菊花。想到唐朝元稹的诗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想到当年当奶奶养的菊花在小院尽情开放的时候。大丽花、喜粉莲等其它花已开始凋谢。是菊花能及时填补小院的花色。“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真的恰到好处,仍继续小院美丽和温馨!那次活动最后,让我震惊和心动的是园艺师的一席话:大家可能不知道,菊花的高洁和坚强在于,它的枝干枯萎,花株不倒;花朵干枯,花瓣不掉。我真的头一次听说,后来我无意看到宋代郑思肖的诗句:“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我仍将信将疑,我把鲜花港送的一盆菊花,干枯后一直放到春天,才见证了菊花的这一特征。
如今又逢九月菊花开,我把写好的一首咏菊的诗,献給天堂里的奶奶。借以缅怀一生高尚坚强的她老人家!
咏菊
暮秋已到近霜降,
晓见露珠凝成霜。
树叶飘零随风落,
菊花怒放满园香。
花团锦簇添秋韵,
傲骨凌寒更坚强。
枝干枯萎株不倒,
花冠干透朵不伤。
作者:徐淑娜
2022年10月1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