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这片土地结缘
文/陈北川
在这片土地上长大的人,性子淳厚。
这片土地养出的人,心里会比其他地方的很多人都多一丝稳重,他们始终记着,我在这片土地上打过滚,我接触过的,是这世界上除了高山,大海,生命以及信仰,同样厚重的东西。他们把这片土地看得比生命重要,为了一个小土坎会和邻居大打出手。这片土地很是担忧。她看见了自己孩子眼里的血红,手臂上鼓起的青蛇,感受到他们握紧的拳每一个指角都藏着的力量,各种前冲的姿势,微微下蹲准备发力的姿势。她更担忧这群孩子会失去理智。她可能不太了解自己的影响力,应该也不是她对自己养大的孩子不够自信,好像这就是一个母亲沉蕴在骨子里的本性,对自己孩子无尽的担忧。后来,她散发的气息终在不觉间就让他孩子再次坚守心中的正义,消了那点戾气,但是她养大的孩子也是倔强的,他们下定决心要守护她,没有往后退一步。
我也是一个曾在丛山间撒欢,在田野里奔跑,在这片土地上坐着仰望过天空,也在这片土地里打滚的人。我曾经亲眼见着过,见过好多次,那群淳厚的人,在这片土地上辛劳,最后欢笑,不变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当播种之时,长辈们在土地上劳作,小孩子在地上学着,跟着扯草,锄地,撒种,覆土,有汗水滴下,却没有多少声音,只是一阵锄地声远扬。那会儿喜欢安静,觉得这份锄地声真的好不懂事。相似的黄土地,相似的播种景,相同的肤色。锄地声是一种号召?劳作的人多起来,长辈们边作,边聊,哪家红白事,哪家儿女归。生活琐事嘛,其实更多是在说物价涨了,肉又贵了多少,就粮食和菜不涨……一边和其他小孩一起疯玩,我想,那你们还种,那么累……一阵锄地声,让面前的山有点不太适应,但是仔细听听,反倒有种别样意味。声音多起来了,让山觉得挺热闹。地里的人,不只是他们悠然见南山,那山也早就看着他们了。
再后来,想着又累,却还是面带笑容的他们,我明白了,他们和这片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在想明白这件事以后,我和脚下土地的缘更深,更厚了。她的沟壑,像是一根根血管,和我血管交错,一起伸向我的心脏,我的心好像就成了又一块土地。
偶尔,不怕羞涩的厚重歌声扬起,乱入眼眸的蝴蝶,一闪而过的飞鸟,带着脆鸣撩过心尖,耕锄整齐的土地,面前那些也誓要守护的他们孩子的山,还有那些在我脑海挥之不去的熟悉笑脸……这些,比名家的风景画,还让人心动。
没有人能够不爱她,除了那些在身上挂满了香皂的人。那群人,听说是得病了,四肢健全,医生却说他们脑海里塞满了标着证明的健康有机汉堡,眼睛也被尾气感染了,我看着就感觉乌蒙蒙的,难看至极。有人说他们吃饭时都要去问这些菜是哪种土地种的,一本正经地解释他们只吃其他土地的菜,那种菜健康。我弯腰抚摸着她,告诉她:“他们好可怜。”她也很担忧这些曾经是她孩子的后代,好可怜……她告诉我,她看得见,那群人心里也有块土地,没了活水,一片泥泞。她想救他们,可是他们心里的那片土地和她已经断了联系。感受到她的伤心,我无能为力,只有安慰。我惋惜,更愤怒,他们从来都不肯脱下鞋子,再踏足这片土地,感受她的脉搏,从来不肯俯下身,用双手去抓一把土,看看是不是和自己肤色相似,将他们养大,他们甚至都不肯安安静静地和这片土地说一点话。往后,他们醒悟的时候,是否会有有那么一丝悔恨,心颤。
我庆幸,我与这片土地结缘,始终安慰,相爱。以后我老了,无力向前迈进,倒下去,躺入她怀里,就算归根。曾看见看小说,里面这样写道,“有的人从小就照顾着历代星辰”。我喜欢,但是想再加点,还有的人从小就爱着那么一片土地,与丛山为伴,与清风为友,与万物相亲。有这么一群人,不知道有没有受到他的同类的喜欢,但是的的确确得到了自然的青睐,得到了这片土地的呵护,最让人欣慰的就是,他们得到了这片土地的认可。她用身上的浩然正气,养人润魂,给他们留下印记,写着“中华”两个字,笔锋有劲,方正如人。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xingshiyuekan@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