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民生工程 增强师生福祉
——东至县大同中学民生工程花满园

民生问题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长期以来,我校始终将民生摆在重要位置,将师生关切视为最迫切解决的事,集中力量为师生解民忧、增民利。近年来,学校分别从办学条件、落实“双减”、学生资助等民生改善入手,打造宜居宜业宜学的育人环境。

——宣传民生,常抓不懈
大同中学积极制定民生工程方案,及时布置、全面动员、统筹安排各类宣传活动。学校利用广播、宣传栏、横幅、电子显示屏等多种形式开展民生工程政策的宣传;通过家访深入学生家长开展“贴民情、听民意、惠民生”走访活动,了解群众意愿,还为广大群众宣传、解读民生工程政策,不断扩大宣传覆盖面,让人民群众及时了解民生工程政策内容。

——高度重视,统筹规划
学校合理安排,确保学校改造计划顺利进行。除2014年之前加固了教学楼、拆除教师老旧住宿楼、新建教师周转房之外,2016年新建了师生食堂和一栋综合楼,内设图书阅览室、音体美等多功能教室。同时还改建操场。投入180万元新建标准化运动场,内设250米塑胶环形跑道、草坪、足球场,篮球场、气排球场、跳远池等,全部工程2018年9月份投入使用,基本满足了学校体育教育的需求。另外,假山景石、竹木花卉点缀其间,一应俱全,集运动、休闲于一体。2019年5月,总投资40万元建成了全县唯一的3000m2停车场并投入使用,极大方便保障了学校近千名师生安全上下学。2022年暑期,投入40万元的学生计算机教室升级改造,新配备了65台崭新、高配的学生计算机;投入80万元的新建录播室投入使用,极大方便教师录课上课,促进了学校教研工作。

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学校借助民生工程,实现了校园的升级蝶变,形成了全方位、多角度、人性化的育人环境,既展现了自然风光,又彰显人文特色,是教与学的乐园。
现在的大同中学,一幢幢现代化建筑巍然耸立,红墙绿树,交相辉映:翰墨飘香的教学大楼,功能齐全的综合楼,藏书丰富的图书室,窗明几净的食堂……在这里,优雅怡人的校园环境与浓郁的时代气息融为一体;如今校园环境发生了质的改变。大同中学已成为学生探求知识的学园、充满亲情的家园、师生生命绽放的乐园。

——精细布局 因地制宜
因学校教学楼、办公楼相对独立,没有连廊连接,师生从教学楼到办公楼,上上下下,费时费力,甚是不便。有时遇到下雨天气,不得不在雨中穿梭奔跑,鞋子、衣服、书本都淋湿了。加之厕所离教学区较远,课间十分钟显得十分紧张。教学楼四楼、五楼教室的学生基本上是在奔跑中上厕所,存在较大校园安全隐患。
为了彻底解决困扰多年的难题,为解决学校近千人上厕所难的问题,在县教体局领导亲自关怀下,大同中学按照“宜建尽建”的原则,2020年1月,正式启动建设连廊项目,组织人员前往多地参观学习,结合学校发展需求多次修改设计方案,最终确定采用砖质材料,建设3层连廊,每层新建男女水冲式卫生间各一间。
该项目2020年8月动工,占地面积16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22平方米。2021年2月开学正式竣工并投入使用。连廊连接了教学区与办公区的主楼,不仅方便学校师生往返教学楼和办公楼,还解决了学校师生上厕所的难题。该项目连同邻近地面改造共投资110万元。
——狠抓“双减”落实, 提升“幸福指数”
“双减”工作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不仅是一项“顺民意、暖人心”的民生工程,更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双减”政策落地一年来,大同中学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省教育厅关于“双减”工作的决策部署,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做到全面覆盖、保证时间、提高质量、强化保障,以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劳动、阅读等特色课程和社团活动,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学生在校生活的幸福指数,切实有效地减轻了学生压力和家长负担。
大同中学以“课堂教学质量提升、作业设计科学合理、课后服务丰富多彩”为刚,制定了以“学校尽心,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社会安心”为目标的总体方案,并认真落细落实落地。
一是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校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双减”工作的核心任务。健全教学管理规程,科学制订教学计划,确保开足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鼓励支持教师优化教学方式,切实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二是切实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学校把减轻义务教育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作为“双减”主要任务。强化学校作业管理主体责任,落实校长负责制。制订完善作业管理办法,建立作业总量调控和质量定期评价制度,要求教师进行作业优化设计。
三是积极推进课后服务全面覆盖。学校对课后服务做了精心准备,实现各年级全覆盖、保障时间“5+2”,吸引学生广泛参与。学校课后服务体现办学特色,充分挖掘教师潜力,既为学有困难的学生答疑辅导、指导完成作业,又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努力满足学生不学习需求,切实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和有效性。
四是“五项管理”落实落细落地。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构建学生健康发展新格局,把作业管理、睡眠管理、手机管理、读物管理、体质健康管理落到实处。
五是加强家校沟通和宣传引导。学校通过家长会、家长委员会和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多种途径,加强家校沟通和宣传引导,向广大家长深入宣传中央“双减”“五项管理”等政策。

——心系困难学子情暖,做好学生资助工作
根据各级资助文件精神,我校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为规范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管理行为,学校成立贫困学生资助办公室,负责对全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学校安排贫困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人员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熟悉贫困学生补助政策的有关政策法规,统一思想认识。
实行宣传公示制度,透明享受补助人的情况。学校根据工作流程,大力宣传,设有宣传专栏,还将每个学期享受家庭困难补助享受的名单公示在专栏内,做到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确保补助资金发放到家庭经济最困难的学生。
本学期开学伊始,就让各班班主任对贫困生进行摸排,让家长提供家庭贫困的证明。据统计,本学期共资助各类贫困生69人,其中含建档立卡脱贫户、低保户、残疾家庭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等家庭学生,实现了应助尽助,一个都不漏、少。
教育民生事关百姓利益,事关育人大计。东至县大同中学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为民办实事、办好事,切实保障广大学生和家长的基本权利。几年来,学校的一项项民生决策深谋远虑,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生根,努力为大同中学师生打造宜居宜业宜学的生态校园,努力提高广大师生的幸福感。特别是在最近的五年,大同中学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县教体工委和教体局的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悉心呵护下,取得了长足的高质量发展。学校先后被评为“池州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池州市首届文明校园”、“池州市首届德育示范学校”、“池州市首届平安校园”、“东至县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东至县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学校连续在东至县中小学目标管理考核中被评为“先进单位”、在东至县中小学教学管理与质量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学校”。学校连续在中考中荣膺同类学校榜首,特别值得欣慰的是在今年全面践行“双减”后的首个中考中,我校再次取得历史性骄人成绩。大同中学依靠一支团结、向上的领导班子队伍和高素质的教职工队伍,勠力同心,踔厉奋发,屡创佳绩,已成为我县农村教育大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撰写:王建生 审核:李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