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司马相如(约前179~前118年),字长卿,今四川省南充市蓬安县人(一说今成都人)。西汉武帝时政治家、辞赋家,被后人称为“赋圣”和“辞宗”。其代表作有《子虚赋》《长门赋》《凤求凰》等。同时他与才女卓文君的爱情故事也广为流传。他曾为梁孝王宾客,梁孝王病故后,他无以自立,去投靠担任县令的好友王吉。期间,到县中巨富卓王孙家做客,受到款待,一起玩赏亭台。卓家女儿卓文君,十七岁出嫁,因丈夫去世返娘家居住,听说才子在自己家中,便躲在远处偷看。而司马此时尚未婚娶,得知文君情况后,便有求凰之意,于是,在园中弹了一曲“凤求凰”。
通晓琴棋书画的卓文君,焉能不知其意?于是便不顾父亲反对,勇敢的与司马相如私奔,到临邛开了一间小酒家,卓文君当垆沽洒,司马与保佣杂作。
后来司马得汉武帝尝识去京做了大官,欲纳茂陵女子为妾,给文君写了一封十三字的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聪明的文君见一行数字中独少了“亿”,无亿岂不是表示夫君对自己“无意”的暗示?她便草泣《怨郎诗》一首回复。
司马相如看完妻子的信,遥想昔日夫妻恩爱之情,羞愧万分,从此不再提纳妾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