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旧作回眸61——静态之美
荣玉奇
暮秋时节,漫步公园,秋风萧瑟,落叶无声。这无声的落叶,色彩斑斓,静静地躺在小路上,给人一种美的感受,这便是静态之美。
我曾经有一篇旧作,就是写静态之美的,刊登在《中国青年报》的星期刊。下面就是这篇文章:
静与艺术美
世界上万物都是在不停地运动的,但在运动的一瞬间又可以看作是静止的。在美学的领城中,有很多事物表现了它们的动态之美,但在某种情况下也表现了它们的静态之美,比如:一朵鲜花,一棵绿树,一泓湖水,一座青山,一幢建筑物,一幅漂亮的面孔,一个优美的姿态,都可以以其静态的形式引起我们的美感。正因为如此,当我们把生活中的这种静态美摄取下来,变为工艺品和绘画、雕塑时,它就有艺术美的价值。
记得有一首古诗这样写道:“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就描绘了一幅美丽山水画的静态之美。
虽然一些雕塑、绘画上所表现的事物都是静止不动的,但往往由于它选取的是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一瞬间的状态,所以这种静态之美 也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美。这种揭示可以分两种情况。一是雕塑、绘画所表现的事物本身就是静止状态的,如法国雕塑家罗丹的著名作品《思想者》,表现的是个有着力士般身形的人,一手支在屈起的膝上,用拳头顶住下巴颏,在低头沉思默想。但是从他那深沉的面容上,以及从他那隆起的、似乎在用力收缩的躯体和筋肉土,我们可以觉出聚精会神思索所引起的身体内部的高度紧张和凝聚着的力量,感受到人的精神上和肉体上的积极本质;二是事物本身正处于动态,但无论什么处于动态的事物,只要进入雕塑、画面,那动的一瞬,就要永远固定下来,从这个意义上讲,它也是静态的。如《掷铁饼者》这件古希腊雕像,表现的就是一位运动员正在掷铁饼的一瞬,他那弯曲的身躯和双腿,向后扬起的拿铁饼的右手,预示着铁饼马上就要被掷飞出去。然而这只是观赏者的联想、想象所展示出来罢了,事实上,这个雕像几千年来始终是保持着将铁饼掷出去的姿势,它丝亳没有动过一动。使人看了后,却感到了运动员内在的力量。又如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大师达•芬奇所画的正在微笑的《蒙娜丽莎》,画面上那个新兴资产阶级少妇的美丽,主要表现在她的微笑上,而她的微笑不仅表现在她的嘴上,也表现在她的目光中、她右手轻轻抚着左手的姿态中,这些动作的细节都显示了人物形象的内在美和本质美。人们看了这种微笑往往会产生各种美丽的联想和沉思,给人们留下了无限眼想的余地,这幅画又被称为《永恒的微笑》。
(原载1987年12月6日《中国青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