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 粹
韩玉彬
隔壁,又唱起了《贵妃醉酒》,不错,还真有点梅先生的韵味。新邻居搬来一个月了,还没见过面,可《贵妃醉酒》和《长生殿》她是每天必唱。真不错,我能天天儿听戏。

我琢磨着,她准是哪个京剧团的角儿。可是她为什么单单就唱杨贵妃的戏呢?听她的戏音儿,就能猜到:她的眼睛,一定是妩媚的;兰花指,一定是娇巧的;走起台步来,一定是行云流水似的……嘿嘿!我时常,就这么猜着、想着进入了梦乡。

一天晚上,邻居家断电,来借手电筒。我把手电筒递过去,一照面,大吃一惊:
哦,和着唱青衣的是您那?
对,是我。
嘿——是个男旦, 眉清目秀,器宇轩昂,漂亮!

他来还手电筒的时候,我把他请进屋里,喝茶聊天。他说,他叫杨念祖,22岁,祖籍山西,自称是杨贵妃的后人。他怕我不信,就急忙认真地说:
我们有家谱儿。我是杨玉环的第62代孙,祖辈都姓“杨”。近四代祖孙,都唱戏,全是大青衣的行当。
你是哪个京剧团的呀?
不,我是戏曲学院的学生,刚毕业,准备考研究生哪。每天唱的那两段儿是备考用的。不苦练哪儿行啊,得天天唱。
噢。好,好,好啊!唱的还真不错,京剧后继有人哪!

正好儿,我这有本儿《京剧大全》,你拿去看看。建议你读一读白居易的《长恨歌》和李白的《清平调》,尤其是这两句:
朝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兴许对你有帮助。
太好了!太好了!谢谢先生指教。
不谢,不谢。还有啊,你那两段儿唱,风格雷同;不如把那段儿《长生殿》换成《大唐贵妃》里的《梨花颂》,网上有梅葆玖先生的视频。
他想了想,说:
先生说的有道理,《梨花颂》比《长生殿》时代感强。
这几天,他果然练起了《梨花颂》,唱的还真是那么回事儿。

一天傍晚,他兴冲冲地跑来告诉我,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戏曲学院的研究生:“果然不出先生所料,面试题就是《长恨歌》和《清平调》的内容。先生的恩情,晚辈终生不忘!”
言重了,言重了。金榜题名,前途无量,可喜可贺!

望着他离去的背影,我感悟到:京剧,博大精深哪。称京剧为国粹,真是名副其实啊。只要 西皮二黄一响、脸谱戏装一亮,那就是一个如醉如痴的爽!
京剧,已融化在国人的血液里,奔腾不息,日夜流淌。
国粹,是炎黄子孙的骄傲,一定能 万代相传、永世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