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拾读书
文/周云云
前几天去参加正在上小学的女儿家长会,语文老师嘱咐,“一定让孩子养成每天读书半小时的习惯,不管哪方面的书籍,只要孩子喜欢看,家长都要全力支持,书读得多了,写作文自然比较容易。”回家说与女儿听,她没有抵触,而是托着下巴若有所思,大概是在想让我再给她买啥书吧。女儿是比较喜欢读书的,这让我很是欣慰。
女儿的书架上摆放着各式各样的书,大多是中小学生读物,也有一些名著。这不禁让我想到了我的少年时代,那时的我也很喜欢看书,不过农村人是很少买书看的,所以我大部分读书的机会都是和同学相互借阅或者去书店借阅。人们都说借的书读得快,这句话是有道理的,因为总要着急读完想着尽快还回去。当然借书也有坏处,读得虽快,却属于囫囵吞枣,有时就是看看故事情节,而且因为年龄比较小的原因吧,不会品读书中真正的寓意。到了高中时,一方面因为对书籍的偏爱,另一方面因为蝌蚪般密密麻麻的数学符号着实让我头疼,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文科,成为了一名文科生。
大学期间直至工作前,我依然保持着读书的习惯,也喜欢用文字记录自己的生活。然而参加工作后,每天奔波于工作与家庭中,我像一个不停旋转的陀螺,也渐渐忘记了自己的爱好,虽然书架上的书籍一直存在,却熟视无睹。直到今年六月份我从事了单位的政宣工作,再次想拿起笔记录工作与生活时,才发现竟然无从下手,我不禁黯然神伤。工作十余年,繁琐的生活让我淡忘了心中所爱,行色匆匆的时光中,我失去了原有的兴趣爱好。我开始反思自己,生活的繁琐不应成为我忘记初心的理由,相反,越是在噪杂的日子里,越应该坚守心中的那一份热爱。
一位同样喜欢读书的朋友曾问过我,你认为读书的意义在于什么?我思索了一下,我认为读书可以让我的内心充盈,即使一人独处也不会感到孤独和空虚;它教会我如何面对焦虑与困惑;它教会我在如何在沉重与轻盈之中热爱生活。杜甫有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懂得读书,热爱读书,才能用最优美的文字记录生活释放心情。
虽然现在电子书盛行,但幸运的是我对纸质书籍还保留那份特殊的情怀。现在的我重新拾起了读书的习惯,当我每天坐在台灯下,融入到一本书籍时,就会慢慢摈弃心中的浮躁,有一种难得的惬意与宁静。
作者简介:
周云云,本人于1984年出生于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2005年毕业于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目前学校更名为:山东女子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目前就职于鲁西集团。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xingshiyuekan@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