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钩沉

(八十三)
1938年11月13日凌晨二时,长沙的天心阁附近突然窜起一股火苗!“火!信号!”有人惊呼:“日本人来了,放火烧城啊!”
随着此起彼伏的惊慌失措的喊声,无数处房屋腾起了火焰。放火的人还把一桶桶煤油倒进火中,高压水龙里喷出的,也是一条条油龙。
原来,为了焚城,消防队将仅有的几台消防车里的水也换上了煤油和柴油。
风助火势,越烧越旺。不多的时间,已是浓烟滚滚、烈焰腾空;半边夜空已被大火映得通红,古老的长沙城顿成一片火海。
1938年11月13日凌晨长沙的这把大火,直烧得天地易容、神鬼变色。无数无辜的生命在烈焰里化为冤魂,古老的文明在大火中灰飞烟灭。
熊熊大火直烧到14日才被逐渐扑灭。此时,美丽的长沙城已成了一片废墟、人间炼狱。

闻讯赶来的中共领导周恩来与陈诚登上了天心阁,俯瞰昔日的满园锦绣已变成满目疮痍,无不痛心疾首。
这场大火损失惨重,五万六千多栋房屋化为灰烬,三千多人葬身火海。死的人大多是老人和儿童。
最惨的是那些由七、八个医院收治的重伤员,由于无法行动,或坐或卧都被活活烧死。空气中弥漫着浓厚的烟尘和尸体被烧焦的臭味,劫后的灾民在扒着炙热的炭灰,寻觅着亲人的尸骨。
长沙城内,到处可闻悲咽之声,到处可见惨痛的血泪。

大火烧掉了囤积在长沙的大量物资,烧毁了一座弹药库,爆炸之声震得方圆数十里地皮发颤。仓储的二百万担粮食被烧掉了一百九十余万担,一百九十余家碾米厂只剩下十二家。昔日中国最大的米市已不复存在。
看见周恩来,张治中闷闷地说:“这种时候,你还回来干什么。”周恩来严肃地说:“我是来替国民党补过的。”
周恩来与叶剑英、郭沫若、田汉等人一到长沙就立刻展开了抢救伤员、粮食物资和扑灭余火的救灾善后工作。
周恩来亲自起草了《告长沙同胞书》,严厉地谴责了放火者对人民犯下的严重罪行,同时告诉灾区人民,如果没有日本强盗的野蛮入侵,也就不会有长沙大火。这笔帐、这个仇恨要记在日本侵略者身上。
共产党人严肃和善意的批评和工作态度使张治中等国民党军政人员深受感动。

接到张治中的报告,蒋介石火速赶了回来。但那个风景如画的美丽古城已经不存在了。一身戎装的蒋介石,面对着遍地瓦砾,余火未灭的满目焦土,铁青着脸不作声。
张治中哭丧着脸,向“委座”报告事件的经过,并请求给予严厉处分。
老蒋把牙咬得咯咯响,半天才说:“此次事件,不能简单地归咎于那一个人。这是我们整个团体的错误,团体错误。”他再也不提“辞修(陈诚)不听我的话,不肯烧武汉”之类的话。
张治中说,由于日军的大兵压境,长沙城里一片惊慌。不时有日军兵临城下的谣言传出,加之几天前日军攻克了城陵矶、占领了岳阳,众人就更加紧张。
还有译电员在紧张慌乱中把日军已经到了新墙河错译成了“新河”,而这个新河就在距长沙只有几公里的城郊。闹了一个大乌龙。新墙河在岳阳,好歹还离着二、三百里。
受命放火的是长沙警备二团,成员都是一些家住长沙市,对日寇满怀民族义愤、不肯当亡国奴的民团团员,他们纷纷表态,说愿意把自己家的房子首先烧掉。
那天深夜天心阁的大火本来是某居民家里不慎失火,可一看见火,惊慌失措的民团团员就以为是放火的信号。团员丁森就首先点燃了自家的房屋。由于事发突然,也没有来得及发出警报,也没有来得及组织人员疏散……
蒋介石听罢,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长沙大火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愤怒,要求严惩罪犯的呼声势若惊雷。

为平民愤,一个星期后蒋介石下令:“将长沙放火罪人鄷悌等三人,立即执行枪决!”
11月20日,长沙市警备司令鄷悌、省会警备二团团长徐昆、长沙市警察局局长文重孚三人被押赴侯家塘刑场。一排枪响,长沙的废墟上又多了三个冤魂。
本来这三个优秀的黄埔军校毕业的高级军官是应该牺牲在抗日的战场上,应该百世流芳的,却不幸死在了自己人的枪口下。
鄷悌,湖南湘阴人,黄埔一期。徐昆,湖南新宁人,黄埔四期。文重孚,湖南益阳人,黄埔三期。
蒋介石把张治中骂了个狗血淋头。末了,只给了他个“革职留用”的处分。
十天以后,张治中主动向国民政府主席林森和军委会委员长蒋介石提出了“辞呈”。
至此,张治中担任湖南省主席整整一年。
(未完待续)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