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钱婆留投军》
演播/慧觉
王郢兵变之时,驻扎在茅山(公元今临安钱王陵之太庙山年)的石镜镇将董昌借剿灭叛军之名,在乡里招募兵勇,建立土团军。根据唐初定下的兵役制:“二十为兵,六十而免,能骑而射者为越骑。”
唐乾符二年(公元 875年),钱镠刚刚二十四岁,也在服兵役之列。钱镠前
番侥幸躲过贩私盐一案,对那不明不白、偷偷摸摸的贩盐营生已是心生厌倦。
自那廖生预言,钟起也时时替钱镠盘算。看看钱镠高大威猛、一身武艺,便劝
他投军,于刀光剑影中博取功名,乱世之中也不失为一条建功立业的正路子。
石镜镇的茅山乡团钱镠是再也熟悉不过的,他自小就喜欢往那里钻,对兵营的生活早已倾慕久之。钟起的建议可以说是正中下怀。于是在钟起的引荐下,他去董昌那里报了名。钱镠从小就读兵书,生就一副铁板似的身子骨,是个难得的武学坏子,虽无缘学得上乘武功,也常与人舞枪弄棒,十八般兵器不学自通,寻常之人就是七八十个的也难以与他匹敌。清代小说中有一首写钱镠的《西江月》,虽带几分讽喻之意,却也算是个佐证。上半阕是这样的:
“本分营生不做,花拳绣腿专工,棍枪呼喝骋英雄,说著些儿拈弄。”钱镠投军,也是钱镠事业的真正开端。尽观历朝开国元君,其江山往往是在马背上成就的,作为吴越国的创始人,战争给了钱镠创业的机遇。

有武学本钱,加上钟起的引荐,钱镠因此得到了格外的重视。投军后不久,董昌便破格让钱镠当了一名偏将。
这时王郢的势力已经得到了扩张,攻州夺府,势如破竹。乾符三年(公元876 年),王郢率主力部队从严州进发,欲夺杭州。在新城(公元今富阳新登年)
与官兵接战,董昌派钱镠率兵迎战。
这是钱镠指挥的第一仗,虽说初生牛犊不怕虎,但钱镠对此仗还是作了精心的策划,谁主攻、谁接应、谁钳制、如何阵法、出击时间等等都一一布署停当。而王郢虽是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将,此时却骄横跋扈,没将这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放在眼里,以为小泥鳅翻不起大浪,自己的军队能够稳操胜券。可是没料到碰上了一条能够翻江倒海的龙,钱镠的用兵如此精明,武艺又是如此高强,气势又是如此勇猛,他一下子就乱了阵脚。激战中,王郢很快就被钱镠制伏,临安军大获全胜。
在黄巢、王仙芝的影响下,昌化的朱实、安吉的孙端也起兵反叛朝廷。淮南节度使高骈命令董昌出兵剿灭这两支反军,董昌就派钱镠出征。钱镠率军先至安吉,孙端不知道钱镠的厉害,自己骑了一匹枣红马出阵,还指名道姓要和钱镠单挑独斗。钱镠便出马应战,才三个回合,就将孙端斩下马来。安吉的叛乱平定后,钱镠又掉转马头,移师唐昌(公元今临安昌化年)。没等钱镠的兵马到达,孙端兵败的消息已经传到朱实耳中,朱实估量自己不是钱镠的对手,“识时务者为俊杰”与其以卵击石,不如趁早让自己的队伍统统解甲归田,作鸟兽散了。于是他只身逃出县境,到安徽的九华山出家去了。两场平叛之战,前后还不到一个月。史书上称:“一月之内,二寇殄平。静千里之山川,救两郡之涂炭。是王之初功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