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云毕
郭应昭先生的《淮水悠悠文集》出版发行,可喜可贺!因为职业关系,有幸作为第一读者读过书中的大多篇章,其中部分篇目也经我手在晚报副刊中编发过。我对他的三类文章印象深刻,今天愿与大家分享阅读心得。
有关知青生活的回顾文章。《清江首批“老三届”知青插队纪实》,全面而翔实地记录了清江市第一批知青下乡的过程;《洪泽乡村习俗》,文笔生动地介绍了他插队地方的风土人情,令人难忘。这类文字,敏锐而深刻,亲身经历以非虚构的形式记载下淮安知青的插队细节,在亲历者都逐渐老去的今天,弥足珍贵。
有关清江浦风情的文史类作品。清江大闸、庞朴、炕饼等等人物、名胜、美食,以及清江浦工商业的发展,在郭应昭的笔下,都得到生动展现,表达了作者对生活与历史的看法。
还有一类就是他的有关亲情、友情的散文。我想跟大家介绍这篇他刚创作的还未收入本书的《至亲长辈的生命长度》,通过描写外祖父母、父母、姨父姨娘的享年长短,表达作者对至亲长辈的浓烈的怀念之情,热情讴歌了如今的好时代。“1974年春节前,虚龄70的外祖母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她的遗憾主要是没能看到在乡下插队的我病退回城。”读之令人动容。小家与“大国”,个人与时代,在这篇千余字的散文中得到充分体现。正能量,有温度;真情实感,直击人心。
我认为,一篇好的散文,一定是作家对善的表达、对真与美的追求、对情感的倾诉。在郭应昭的散文中,我们欣赏到了真善美,体味到了真情实感。《至亲长辈的生命长度》这样的散文作品,放在任何平台都不失为一篇佳作,放在任何时代都能打动人心。
感谢郭应昭,祝贺郭应昭!
2022.10.25

作者简介 朱云毕,笔名:朱墨兮。现为淮海晚报副刊部主任,淮安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淮安市灯谜学会会长。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协会会员,中国民协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常委、宣教部副部长,江苏省民协灯谜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非遗”项目“淮安灯谜”的传承人。中国民间文学大系谜语专家组成员;负责《中国民间文学大系·俗语·江苏卷》《中国民间文学大系·谜语·江苏卷》淮安市内容的编纂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