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衣节感怀

文/杨烈焰 (扶风)

一束白菊敬仙逝,
两汪泪目想亲情。
忠孝两难仰为智,
国大家小好做人。

一夜霜寒到,秋意己阑珊

文/何俊锋

一夜霜寒,秋意己阑珊深。风,拂过小溪,小溪瘦了;穿过田野,田野空了;跃上芦花,芦花白了。远山如黛,曾经一望无际的青翠,此刻换上了深深浅浅的斑斓,忽而一丛金黄,忽而一丛火红,忽而一丛深绿,缤纷的色彩仿佛万紫千红的调色板,随意挥洒间,已千变万化,秋意阑珊。河水的颜色越来越淡,清浅处,水底的小鱼,水草,清晰可见。一抹芦花白,一痕秋水瘦,鹅卵石是溪水的眼,秋波流转处,深情款款,目送万千涟漪缓缓奔向远方。

田野里的庄稼早已收割完毕,颗粒归仓,只剩下光秃秃的秫秸迎风站立。秋风过处,残叶簌簌作响,随风旋舞的枯叶仿佛在与秋做最后的道别。而秋雨,是这个季节最不受欢迎的客人,未及邀约,总是款款而来。一场秋雨一场寒,伴随着淅淅沥沥滴滴答答的雨声,轩窗下、夜幕中,敲痛了多少人的离愁别绪。菊花,是这个季节最灿烂的使者,一丛一丛的紫,大片大片的黄,深浅不一的红,灿灿烂烂的白与墨,让未及忧伤的心,瞬间暖意丛生,未到近前,已醉了三分。

天空越来越高了,远方更远,南飞的大雁昭示又一个浅冬即将来临,“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此时,若恰巧听到有歌声飘过,谁又抵挡得了枝蔓丛生的思念。风越来越凉,越来越硬。树叶似翻飞的蝶,一片一片旋舞飘落,轻盈、苍凉,是去赶赴一场生命的涅槃吧。地上的落叶越积越厚,踩上去沙沙作响。只有松柏还是那么葱绿,仿佛百折不挠的斗士,用隐忍诠释一种生命的坚韧。

银杏叶越来越黄了,浅浅脆脆的金黄,随着一声声欢呼,定格成摄像头下的风情万种。枫叶越来越红了,像高举的火把,将“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诠释到曼妙极致。晚秋,摒去浮华,天高地阔,安然静美,骨韵奇崛。这个季节,适合思考,适合怀念,更适合感悟。晚秋,仿佛风姿绰约的女子,一袭洒脱,静静等风。只待浅冬的一声呼唤,便,以身相许。

无题

文/王哲甫

拍手叫绝一奇观,白云仙子做核酸。
惟妙惟肖仿人间,送走瘟魔天地欢。

蒜泥

文/杨公劳

一点大蒜发了芽,
捣成蒜泥香嘴巴。
夹馍搅团拌凉菜,
提味营养妻子夸。

作于2022.10.26晚法门寺

矢志不渝

文/ 张海强

风云激荡星尘间,
踔厉奋发一百年。
共和正诞挂七旬,
血雨腥风非等闲。
筚路蓝缕荆棘缠,
掀天揭地命倒悬。
前赴后继志不渝,
赢得山河春烂漫。

水不洗水 尘不染尘

文/何俊锋

从生到死有多远,只在呼吸之间。最后谁都要两手空空地走,人生苦短,何必自寻烦恼,折磨自已。人生能有多复杂,是谁乱了红尘,是谁搁浅了幸福,人生当是越简单越快乐。世间万相皆由心生,一念起万水千山皆有情,一念灭沧海桑田已无心。心是个口袋,什么都不装时叫心灵,装一点时叫心眼,多装时叫心计,装更多时叫心机,装得太多就叫心事。其实,放下一点,就会得到更多;会放下的人,才是真正懂得生活的人,才会活得更洒脱。欲念能节制,身心自轻安。人生,有多少计较,就有多少痛苦;有多少宽容,就有多少欢乐。

痛苦与欢乐都是心灵的折射,就像镜子里面有什么,决定于镜子面前的事物。心里放不下,自然成了负担,负担越多,人生越不快乐。计较的心如同口袋,宽容的心犹如漏斗。复杂的心爱计较,简单的心易快乐。事要做到精,人要回到朴。人生不可能一尘不染,没有一点杂质,就像水清则无鱼。人生有一点点甜,也有一点点苦,有一点点好,也有一点点坏,有一点点希望,也有一点点无奈,生活才会更生动、更美好、更韵味悠长。生活里不必要渴求别人的理解和认同,因为别人也没有这些义务。

静静的过自己的生活,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水不洗水,妙契法身;尘不染尘,返作自己。心静了,才能听见自己的心声,心清了,才能照见万物的本性。不甘心放下的,往往不是值得珍惜的,苦苦追逐的,往往不是生命需要的。人生的脚步常常走得太匆忙,所以我们要学会,停下来笑看风云,坐下来静赏花开,沉下来平静如海,定下来静观自在。心境平静无澜,万物自然得映,心灵静极而定,刹那便是永恒。

故乡法门寺

文/屈军强

心树禅枝,慈室慧门。宝相、金容,香国、福田。云霞思,水月心,法眼妙
心......
望合十宝塔,走佛光大道,叹佛指舍利,祈福人间幸福。中外闻名的法门寺,就在我家乡的北面。七品八方,心地手花。香成雨,福有田。
我的家乡居关中渭河之北,是周文化的发祥地,有" 青铜器之乡" 的美称。法门寺史称" 关中塔庙始祖",佛典载2000多年前古印度阿育王为弘扬佛法,遍撒佛舍 利于大千世界,造塔供养,法门寺得到其中之一,故又称阿育王寺。后来此寺因真身舍利而瑞气吉祥,名声大振。唐代
时多位皇帝专门修复塔寺,喜迎舍利,积宝于此,唤人崇拜,使该寺金碧璀璨,珍宝惊人。童年时,雨后天晴,站在村上的水坝上,放眼北望,法门寺佛塔斜立于云天之下。1981年秋季,因雨水多地陷塔倒。1987年重新修建时,才意外发现佛指舍利和大批稀世珍宝。法门寺即刻定格在人们的视野中,观光的,拜佛的,考古的,访问的接踵而至,古刹声名传天下,家乡扶风也成为自己的自豪。"百福庄严相,一心安乐行"。
丈室禅房,桂宇莲宫,天花昼下,法雨晴飞。画壁罗汉,堂上佛祖,自在心自在情。
舍利者,佛谢世,香木焚尸,灵骨分碎,大小如粒,击之不坏,再焚不焦,有色有光,谓之舍利。后人或放入宝瓶敬之,或建塔拜之。法门寺的开发结启了许多千古历史之谜,物帐宝碗令人叹,金棱银扣闪金光。茶具独特,琉璃溢彩,锡杖辉煌,丝织高超, 10项世界之最让人叫绝,品之丰富,级之最高,量之巨大,物之珍贵,堪称"国宝之极",难怪当年赵朴初连赞:" 伟大,伟大,真了不起!"
入静悟法,意树心莲。见性忘心,万物化通。法门寺中珍宝的发现,让人们又重温与法门寺有关的传奇故事: "诸帝礼图"夺人眼目,"韩愈谏佛"争议不休,戏剧《法门寺》引人感慨,千古《璇玑图》文彩飞扬。 许多国家领导人曾来法门寺视察, 看望僧人。"清莲喻法,白云传心"。
"法门常开愿世间皆成净土, 妙谛恍在看秦岭偏是菩提"。
进地宫金碧辉煌,品珍宝赞叹不尽,宝塔耸立诠释着诸多故事; 宝阁巍然,传颂着今古名人。庙门、匾额、 回廊、殿宇、亭榭、古楼、琉璃等等元素,都在回映佛教的文化与智慧,都在祈愿人们的快乐与幸福,和平如意永远是人们的追求。
莲花界,贝叶书。金字丹经,禅谈玄妙,花悟色空。
法门寺是个风光美妙的地方,是个弘扬佛法的圣地,是个价值连城的地方,是个书画雕塑的宝库,是佛像法品器的集中与展示,让人留恋不舍。来法门寺一游,拜佛行善终身有益。
下面用法门寺门联结束此文:
佛指弥珍法门宝塔镇三界;
人门启瑞圣地灵光辉九核。

秋心如一 岁月如常

文/何俊锋
秋在岁月里沉淀 ,于四季更替中,澄明着心境,涤清着心灵。时光随季节的周而复始,剥离着记忆的陈旧,迭新着憧憬的崭新。光阴无论是匆匆在冷暖的交替间,还是渐渐走深在时间的赓续里,收获的丰盈和成长的成熟,依然纯澈和饱满在秋心如一里,唯愿岁月如常。秋风起,黄叶舞 ,枫叶红 ,秋菊初开妍,丹桂正幽香,一一融进季节迎冬的颜色里,在萧瑟处缤纷,在迭新里丰盈,褶皱了秋阳明媚里的清简,意趣着岁月如常里的琐碎与平凡。秋心淡泊宁静,在时光的朝暮里,安然清欢于自己热爱的生活,臻藏生命的诗意。

时光不语,岁月无言,在秋的深沉与厚重中,用生命最真挚的情怀,寄托着岁月如常中,生活最深情、最质朴的希望。让心随秋天的美丽一起向阳向好,在流年的踏歌行板中,淡泊心境,热爱由衷,坚守如秋在厚重里轻盈的纯澈与踏实 ,不负岁月赠予与教诲。寻秋心宁静,予生命深情 ,赋生活诗意,融入世间的万千景象里。在寻常的日子里,浅喜深爱每一种人间烟火;在草木逢秋的枯荣中,静思细品每一次岁月成长;在硕果丰盈中悦赏收获;在凋零萧瑟中悦纳得失,如秋叶经霜,方能隽永岁月波澜不惊。

深秋,薄念,花不语,风却懂。有些人来了去了。有些人近了远了。你看匆匆一年又是秋。于深秋静美里,让心向温暖,行向美好,在时间的前行中,沉淀着岁月如常的心事,有诗与远方的追寻,亦有柴米油盐的踏实。在秋心如初的澄澈里,丹青秋天的风景,将人生的悲欢离合,深寓在秋去冬来的万物蓬勃中,沐风雨滋养,让秋心如一,令岁月如常,祈愿人间万事顺遂。

[名家访谈]
和新疆画院原副院长于文雅谈书画

时间:2022年10月26日上午
形式:视频在线
访谈:屈军强
屈军强:于老师您好!疫情复杂多变,只能通过视频连线与您交谈。您从事美术创作60余年,作品数次参加国展,出国访问,并出版了多部作品集,被画坛誉为很有建树的版画家,专门讴歌新疆美的著名画家,也是从部队走出的一位优秀画家。请您谈谈您的创作生活。

于老师:对于绘画从小就喜欢。上学、从军、到地方画院工作,绘画一直伴随着我。爱,让我对这门艺术有了特殊的感情;勤,让我对绘画执着了一辈子;喜,让我收获了诸多的岁月美好。在快乐中守望自己的梦想,体会到了文艺创作就是要服务于人民大众的真正含义。只有深入生活,了解生活,反映生活,才能有最佳作品问世。那些孤芳自赏的作法及作品是没有出路的。

屈军强:在艺术界,对“创新”一词的使用率最高。创新是艺术的核心,也是艺术家的追求。没有创新,其作品就不会融“三性”,就更谈不上引起人们的共鸣。您的创新理念是什么?
于老师:任何形式的文艺作品,都是以创造美好为前提的。抱这种态度去创作,才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教化于心,感化于行。创新是多方面的,既有技术层面的创意,又有艺术风格的创造,只有把“创”要引入到主题、形式、色彩、情境、画风中来,才能出现自己作品的新面目。在版画创作中,我力争每幅作品都有自己的见解,要让观看者耳目为之一新。

屈军强:目前的美术创作形势喜人,但也有不如人意的地方,特别是年轻人的创作过程还不稳实,请您谈谈这个问题。
于老师:我国当下的文艺作品大多是好的,但也出现了不少随意性的东西,这种东西多了对艺术的发展是不利的,这是一种不好的倾向。年轻人创作一定要把好三关:首先是作品内容关,弘扬时代精神;其次是作品的表现关,遵循传统并创新打造;第三是作品的情趣关,能反映自己的艺术理念。从艺术者千万不能思想浮躁图有虚名。

屈军强:您在新疆生活了60多年,创作的大都是反映边疆生活的作品。经常悦读于老师的版画,我认为反映的生活有三类:一是军营生活,二是新疆风情,三是有趣的小品。而且在表现手法上,重内容,重构图,重色彩,重情趣,让人品味不尽。请您谈谈自己的想法。
于老师:文艺创作是社会发展进步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融入发展大潮中是每个文艺工作者的当然职责。正如你说的我的作品分三个阶段:军营生活、新疆风情、命题参展,还有部分藏书票作品。这些作品既是我生活工作的真实记录,又是自己追求艺术,热爱美术的快乐定格。一刀一画都是情,一意一心真是难忘。感谢岁月的馈赠!

屈军强:听说您今年上半年为陕西省美术博物馆捐赠了自己120幅版画作品,请您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于老师:这件事,是自己想了很久的事情,创作了一生,回头望去,感恩的事与朋友很多。我生于关中歧山,上学在西安,是西安的修军等著名画家帮我走上艺术道路,所以我做这样事就是为了报答关心厚爱我的人们,感谢家乡父老的培养和教育,一切都在作品中。等捐献作品展览时,欢迎各界朋友来看看,多提宝贵意见!

屈军强:二十大报告强调文化艺术要“守正创新”,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