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往竹园的小路(随笔)
图•文/李义所
“竹林文苑”与路宝莲,早在二十年前就知道,但是,事务的琐碎杂乱,生活的奔忙,没有时间顾及它。但在我的心里,隐隐约约好像有种声音在呼唤,也夹杂着渴望与期盼,它一直吸引着我跳动的心灵。偶而也从一些文章中,浅表的了解她,从而产生了对“竹林文苑”的好奇,也知道这是周至草根文人墨客的天地,崇拜与敬佩之心由然而生。


今年,战友陈全龙突然离世,才有了与路宝莲老师的联系,也知晓全龙战友是“竹林文苑”的成员。因此,与文苑多了交集,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路老师也一见如故,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今年重阳节当天,路老师中午电话叫大家坐一下,可我人已在高陵,错失了一次见面的机会。但她一再叮咛回来后给她电话。由于疫情与事务总不能脱身,一直拖延到了今天才成行。

十九日吃过早饭,约了战友王关印、陈虎周一同前往“竹林文苑”。
印象中“竹园”在路东,离油坊头街道很近,骑电动车到路口就开始向人打听,说往北骑见到竹园就到了。
路上一直朝路东搜寻着有竹园的地方,但骑行了一会儿,始终未找到竹园的影子,也不知竹园藏在了什么地方?越骑心越没谱,最后,干碎停下了车,挡住了对面一名骑车人,问了一下,才在路西找到竹园。竹园与想象正好相反,在毛桃树与竹林间,夹杂着一条小小的土石路,通向“竹林文苑”。
顺着田间小道,向西向北拐了个弯,一眼就看见了路老师正在门口忙乎着。赶上前叫了一声路老师,路老师赶紧放下手中的活儿,惊呀的看着我们,但脸上已堆满了笑容,嫌我不给她打电话。其实来之前,我给路老师发了微信,由于忙她没顾上看手机,我也是抱着路老师忙,先去认认门,因此巧遇路老师在家,不期相遇,真有点喜出望外。
她赶忙把大家让进屋里,烧水倒茶。落座后,我向路老师介绍了两位前去的战友,路老师也介绍了下期刊物,准备设立铁道兵专题页面,介绍我们的铁兵文化生活。
在话题引导下,谈及多名战友的文风与豆腐块文章,以及日常生活,谈到聚焦处,大家共识同鸣推心而笑。




路老师思维机敏,说话含蓄境界高,但遇到我们几个粗人相谈甚欢。她寻问了我们在部队的情况,又谈了陈全龙战友的事,了解周至铁兵协会这几年来大致情况,夸赞了我们的原会长刘选明同志为“铁兵协会”和“竹林文苑”所做的贡献,在愉快的交谈过程中,总有种相识太晚的感觉。


文苑是个草根文化,它扎根于农村,生长在田野,沐浴着乡村之气,聚集着散落在乡土之中的璀灿,成长在翠绿的竹林,它存有竹一样的气节,常青四季,芬芳乡里。几十年来,它为周至的乡间文化撑起了一片绿色的天地。


下图左起:王关印、李义所、陈虎周
乡间小路竹林园
草根文学聚贤人
点点滴滴破土生
泥香磨成豆墨文
竹气高节青翠绿
深扎泥土须根长
竹林文苑文风淳
金周遍地野花香




下图左起:刘选明、李义所、路宝莲、商安良、吕义孝

因文结缘,有书与共;畅乐竹林,情洒大地。
2022年10月20日



作者简介:李义所,周至县人。周至铁道兵协会秘书长。文学爱好者。有大量文字美篇在报刊及网络平台发表。


【诗韵楼观】
~~~~~~~~~
纵情笔墨 快乐自我
~~~~~~~~~
特邀顾问:王芃 张地君
文学顾问:魏龙 凡夫易谈
总编:诗韵楼观
主编:陈洁 张香荣
编审:吴建辉
编委:宛雪 秋芝韵 吕孔雀
美术编辑:吕义孝
刊头制作:宋育平
文宣:魏龙 存良
法律顾问:陈昌文
投稿加主编微信:139911360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