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记:
“汉哥,为什么古人总喜欢秋悲呢?”
记得小时候,我曾在一个错误的地点,错误的时间问二兄长连振汉这问题。
他是老牌高中生,知识渊博。我只读了小学,就因为种种原因告别校园了。不甘的心又总是想获得更多的知识,于是就看书。看书难免有许多疑问,当时只有一本小字典,再没有工具书可查,更没有什么网络,就总是把汉哥当做最方便的活字典。虽然后来知道他说的也不尽正确,可当时还是深信不疑,对其也总是高山仰止。
“不知道,没心思去管历史幽灵的闲情轶事!”
像吃了火药,我猜想很可能他又因“挖山不止”而生闷气了,我便识趣沉默下去。
汉哥虽然有知识,但家族暴躁基因决定的性格却同样传承得很好,并且还发挥到相当偏执,认定了的事有时也会在情感上勇于用更多的错误去掩饰已知的不对。有个例证:N大样板戏,在当时的公社广播节目中,在必看电影中,在几乎所有官方娱乐中都是不停地放,不停地唱的。正所谓“谬误重说一百遍就成了真理”,南腔北调的我也由陌生不适应,而逐渐熟悉接纳,而终于喜欢甚至哼上了铁梅的歌唱:“咬住仇,咬住恨,嚼碎仇恨强咽下,仇恨入心要发芽!”可是汉哥就没有转过来过,他喜欢粤剧,因为他在念高中时,有一位很欣赏他的作文的老师是粤剧迷,师生私下常常用留声机听红线女的经典唱段,听到兴奋时还会情不自禁地“男腔女调”起来……
就这样,他便被污染了,一见钟情,坚贞不渝的他就永远接纳不了“京腔样板戏”了。
有一次在聊到戏剧时,他竟然直言:如果我是文化部长,首先就要罢黜百家,独尊粤剧——好一个心灵世界的现代版秦始皇!
自然,历史是没有假设的,他的“如果”他也知道是妄想。可是,我要他解答的“古人悲秋”也一直杳无音讯。我也没有再求问,没有去考究。人懒光阴速,一晃就读到了“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一晃就被“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而惊倒;一晃到了现在自己也墨咏秋悲了……


【词林正韵】
情寄秋宵梦
连振华
望萧疏旷野,
病草嫣绵,千树凋颜。
水泽蒹葭老,
更清波潋滟,淡雾迷烟。
远山暗黛流影,
平缓迩遐延。
又律节移交,
光阴暗减,岁进阑珊。

无眠。
念前事,
憾绪入凉衾,相乱心弦。
坎坷人生道,
叹辛酸尘世,情比霜寒。
未知夜月明晦,
分晓菊花繁。
愿寄梦迢遥,
幽思付与秋暮天。
2022.10.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