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坑赋》
回矣凸曲,坑矣凹沟。回形太易,坑状窖勾。中华独特之符号,华夏生殖之绝修。灵气孕凝于内,生命育养于幽。南岭武夷之环,大别武陵之抱;赣江湘江之堑,洞庭鄱阳之钩。大回南域,大坑中国。太极圆画于东亚,罗霄一划于龙格。开穴舒络,摆身曲驮。巨姿千体,唯此名说。
回于修水,坑于幕阜之庐。五彩之山,天女四季而绣;九颜之水,地母日夜而疏。轿顶左峰,仙女乘坐;绣架右岭,垂挂绸服。前摆绣台之岗;后置绣盒之窟。青石为砥,竹松为针。日日朗晴,螺祖步阳光而下殿;夜夜净韵,仙女踩月辉而临村。穿风云雨雾之线,绣绿黄红白之襟。于是,草草手举花苞,敞开为碗;树树臂挺坚果,封盖为罐。微微之窝,叠置于山水之窝内;硕硕之窖,包藏于草木之窖栏。回坑形真,天神地祇之设;回坑义意,先祖后裔之安。
外囗大院,内口太极。合一回字,相同口集。从囗外入坑里为内孕,从口里出坑外为外医。妙哉人智,奥哉天机。车氏先至,回坑后期。洞察天文之玄窍,卜居地理之奥奇。踞山坑之母腹,建砖房之胎冲。黑玉沃地,绿碧丰窿。舆梯田人工回形之正,堪自然皱褶回象之中。花纹条石规回形之基,立方正之门铺回字之天井;字迹方砖矩回势之壁,建阔正之房围回空之天宫。天宫天井,上下合之一坑。房屋墙院,内外同之一庭。鸡息入窝,静眠月辉之韵;牛耕出槛,喜踏阳光之情。坑坑之坑里,回回之回亭。一口虬涎,四门龙穹之回殿;一塘蛟液,八方神泉之回程。回矣毛孔圈身,回亦黄道轨迹;回者龙蛇盘体,回也藤蔓曲亭。袅袅鸟鸣,绕树干而缥渺;清清鸡叫,缠塔身而柔轻。石港弯环,水澄清音而回味;云雾曲逸,气新润韵而复萦。天音地籁,仙色神莹。鱼虾戏之水草,鸡猪酣之窝棚。新禾一春之秋,蓬丛回首;古槠五百之年,挻拨圆形。叶脉馨孔,花瓣香篷。
花形瓣里,绣袍衣层。孕人育人于天地回形之胎内,生人养人于时间窝窖之宅廷。雄气秀色,负阴抱明。梵音净化团团之心,前之观音于金莲花寺;正气充盈圆圆之体,中之儒联于碧玉村厅。后之道途,黄泥街铺,踵之人影,豪放曲哼。义男扶犁,执笔持枪勇出重重回榭;烈女织布,抽线穿针贞守层层回庭。绣花技艺,针绣他翁。锦绣故乡,纵马拱桥之归腿;刺绣子女,贯鱼廊桥而回声。遐蜀粤之雅名,绣花楼耸;迩湘苏之盛赞,锦绣阁屏。奇之一处绣花山宫,绣物全具;妙之一座绣花人殿,绣质齐型。
回之远瞻,洞洞幽入河岸;回之近视,门门深穿院庭。胎里孕生,宫里养命;塔缸舍利,洞穴仙风。熙熙官商,回坑而进;攘攘墨客,新湾而迎。贵言显赫,高词典诚。竟无忧人,惜榨机圆腔之腐,了无虑者,叹水轮转圈之倾。山野俗人,岂入雅眼;平朴乡物,岂烦客吭。唯我孒身,撞贤达车氏之体;只吾孤首,观圣哲瑶畲之坪。张口一笑,唇齿回形。闭嘴一默,口腔坑井。顿感晃似绣花楼,身是回状;实景端立绣花岭,体是坑陵。多言无语,回坑心砰。杂声空赋,回坑字惊。他人不悟为谁执针之笔,吾不回言为何绣花之鸣。回之深寂,坑之沉瓶。心通鸣响,情联意锵。
2017年3月14日----2019年11月1日
阅读提示:太极符号是中国文化的标志,回字回形就是一个太极符的内外叠加,回坑村是中国文化的缩影。山在江湖回形之中,村在回形山与树木花果的回形里,家人在回形屋内,婴儿在回形子宫里孕生。天地、山河、院子、天窗、房间,子宫全是回形,即灵魂与形体的太极符号的集中休现,所以人之生之死在太极中进行,即是生命之道。
作者简介
张九紫,原名张红标,男,汉族。六十年代出生。中学高级教师,中国屈原学会会员,中国辞赋学术会会员,中国广西瑶学会会员,湖北省屈原与楚文化研究会会员。著有大诗(专题史诗)三部:第一部中华国粹中草药与非典史诗《天药传》,第二部中华国粹风水生态环境与生殖史诗《天欲歌》,第三部中华国粹龙图腾与地震史诗《天龙舞》;著有长诗《鬼巫》与《龙凤哀》;著有描写云南大理风物、历史、宗教,叙述生命生存到现在及人类未来生存模式的大散文《大理》与结合自己的实验与现代网络文学现象提出的文学理论《大文论》;著有瑶族早期千家峒首部民俗文化专著《龙窖(药姑)山瑶族千家峒母性文化遗存》;著有大型歌舞《中华天岳》与大赋《幕阜山风物赋集》;著有诗集《女人梦里乱吟字符》。 通讯地址:湖北省咸宁市通城教育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