翩翩然凤翥而龙蟠
一一序《李安华书法作品集》
龚文瑞
书法家李振亚、李安华父子
为安华先生作序,是我的一种荣幸,也是我与他之间的一种缘份之所致。
安华先生是我三十多年的老朋友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一次逛南门口的百货大楼时,我的老父亲指着二楼的几个榜书大字告诉我们:这是赣州最著名的书法家李振亚先生书写的,解放初的“赣西南行政公署”的招牌也是他写的。当时,我在赣县中学教书的老朋友、老同事邹庆椿先生恰好是李振亚先生的内侄,他们邹氏几兄弟告诉我关于邹家、李家的诸多家族往事,也领我走近攀高铺1号认识了李振亚老先生。

也就在李老家,我第一次与安华大哥见面,从此我们交往不断,他称我“文瑞”,我称他为“安华大哥”。九十年代初,我第一次搬迁新居,安华大哥亲书“华堂春暖”四字相赠,笔墨之间,饱含深情,令我小小的居室四季都显温馨,也让我从此每想起这四个字便满是甜甜的回忆。

大凡与安华先生交往过的人,应该都有这种感觉,他是一个儒雅、平淡、安详的人。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任何一个文化艺术家,都要在被文化艺术圈接受的同时,接受舆论与公众的公共评价与认可。安华先生当是赣州文化艺术圈内外评价最好的人物之一。高度物质化的时代,人人为物所役,个个为利而往,文化艺术家也不例外。然而,安华先生安贫乐道,知足常乐,常年在家开个小小的书法班,培训后学的同时获些劳动所得,偶尔也应人之邀为店家、商企写些招牌、软字,却从不向人开价,润笔之资任随主人给与不给、给多给少,一切随遇而安,神态自然,为人低调,一团和气,处事清爽,简泊如斯。

曹魏初期的刘劭的《人物志》中有曰:“凡人之质量,中和最贵矣。中和之质,必平淡无味,故能调成五材(忠义仁信勇),变化应节。是故观人察质,必先察其平淡,而后求其聪明。”钱穆先生认为其中“平淡”二字有“甚深修养功夫……至今还时时玩味此语,弥感其意味无穷。”安华先生就很有这种“平淡”的味道,每每一身唐装打扮,一身自在意味,时时表现出一种逸然安详的仪容风度,一种平和、淡泊的性情由里及表,自然显现,丝毫也不做作,一点也不装腔。《中庸》亦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和是一种纯乎天理的修行状态。一个人不轻易表现情绪和态度,始终处在“中”的状态,而一旦表现,则合乎节拍,合乎伦理道德。显然,安华先生的涵养令人十分敬重,他内在养成的“中和”品质,恰恰是他日常“平淡”味道的现世态度与表现。

由人的平淡,及艺的高雅。我们很自然就可以理解安华先生的书法。刘熙载云:“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即所谓 “文如其人也”。书法界有一个理念,书法艺术到了较高层面,技法、技巧、技艺已退为其次,书法家的才、学、志成为首要因素,这些要素构成书法家的处世风格和审美情趣,决定书法家的人品及作品品位。安华先生自幼受父亲熏陶与影响,终身眷念书法,一生在事上磨、在字上练,可谓从小立志也;安华勤奋有如其父,李振亚老先生百岁之年仍不曾缀笔停墨,既为养脑,亦是练笔。安华亦然,笔耕不止,学无止境,诚如他自己所言的“我爱书法更敬畏书法”、“耗尽毕生精力追求,到头来还不能说精通二字”、“书法集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汇报而已,不足之处待后再努力了”……一个七旬长者,却全然一付学生模样,这种谦虚学习的态度,恰恰是当下学者、书者所最缺失的东西;安华潜学已久,自有内才,作品中每每可见他对国学、中国文史与地方文化的熟稔阐发与灵活运用,言谈举止中总是散淡着一种佛老的清辉与儒者的睿智,宛若振羽翮而翱翔于云霄之才。

我最近几年在研读明代大儒王阳明。王阳明对书法的突破几乎是一念之间的事,他总结说:“吾始学书,对模古帖,止得字形。后举笔不轻落纸,凝思静虑,凝形于心,久之始通其法。既后读明道先生(程颢)书曰:‘吾作字甚敬,非是要字好,只此是学。既非要字好,又何学也?乃知古人随时事只在心上学,此心精明,字好亦在其中矣。’”我许多次见过安华先生现场作书,捉毫弄墨之前,总是凝思片刻,待字“凝形于心”之后,才一挥而就,其情景恰如阳明先生所述一般无二。当心纯乎本然,止念于一事,此事则必成。古代心学被视为圣学,用以指导修身成圣,其实亦可以指导书法实践及现实种种。从这点来说,安华先生当是很好的一个案例。

安华先生在赣州的粉丝甚多,他的书法作品受到相当范围人群的喜闻乐见。其书法深得其父意趣,但又有自家面目,有着清劲飘逸、洒落不俗的风姿,令人多有喜爱。我不是书法理论家,对他的书法不能有太过深邃的洞察与感悟,只能是浅显地阐发我的感觉。比如,安华先生的行书,可谓精熟有余,挥洒自如;他的楷书,可谓法度严谨,笔划自然;他的镌刻,则古意悠然,韵味深长……

仍想以与王阳明有关的人事做结语。徐渭曾以“翩翩然凤翥而龙蟠”之句比拟王阳明的书法。我以为,同样用“翩翩然凤翥而龙蟠”之语来比拟安华先生的人与书,或也不为过。是以为序。
作者简介:龚文瑞,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苏轼研究学会会员,中国明史学会王阳明研究会副会长,江西省地域文化研究会专家顾问,赣州市政府古城保护委员会专家顾问,赣南师大文学院特聘教授。独立学者,长期从事赣州本土文化研究,著有《客家文化》《赣州古城地名史话》《山水赣州》《苏轼与赣州》《王阳明南赣史话》《赣南书院研究》等近三十部专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