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财大的拓荒牛走了
——追忆李鸿昌老校长
谢岳雄 / 文
2022年9月注定是个悲伤的月份。当接到广东商学院(现广东财经大学)首任院长(正厅级)李鸿昌教授于9月3日(农历八月初七)逝世的噩耗,我的泪水倏然而下,打湿了脸颊。
生命如朝露。生命在岁月的轮回中有时脆弱得不堪一击!这些天,回忆认识李院长36年来,与他亦师亦友交往的一幕幕,他的慈祥、博学、清廉、乐于助人形象,令我感动至深!
一、往事历历犹亲切
我没有忘记,1987年5月某日,作为广商学生会干部、学生刊物《朝晖》主编,就“如何当好广商大学生”话题,在培训楼二楼院长办公室,我对李院长进行了个人专访。时年58岁的他,满面红光,精神抖擞,思维活跃,学富五车,言行举止尽显时代学者儒雅风度。通过采访面谈,始知他是从暨南大学经济系调来广商任首任校长的,而且也是地道潮州人。那天聊了个把钟头,结束专访。虽甫认识,他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1988年6月末,作为广商首届毕业生,我被分配到省审计局(现审计厅)工作。拿着《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派遣证》,我兴高采烈地来到李院长办公室,向他道别。他勉励我到新单位努力学习好好工作,为广商争光。当时我斗胆跟他说了自己的想法:我来自农村,家庭经济较差,需要到工资收入高些的地方去工作。听说省审计局工资待遇(应届大学毕业生月工资80元左右)不如广州市局、市局又不如区局,我想改派到天河区,不知是否可行?他对我这个农民子弟朴实的想法表示理解,但认为操作起来没那么容易。他坦率地跟我作分析,说:“天河是新区,工资福利待遇相对较好,能去当然是好事!但是这届审计班毕业生没有分配到区一级的指标。不过,事在人为,若能落实天河区的用人单位,再由其按程序报批,改派的可能性还是有的。你若有办法,自己赶紧去联系吧。我不认识天河区的领导,没办法帮你圆这个梦。”于是,我自己通过实习时认识的广州市审计局陈玉崇副局长,帮忙联系了天河区审计局接收,该局报经区人事局研究同意,立即逐级再向广州市和省人事局、高教局、计委等部门补报大学生分配指标。真是“苦心人天不负”,7月初我便顺利改派到天河区工作。
1992年6月岭南美术出版社约我编著《私营企业法律知识有问必答》一书。10月底书稿完成后,我约请李院长给书作序,他谦虚地说:“我是搞经济学研究教学的,法律不是强项,作序不合适。还是请省社科院曾牧野院长作序好。”于是他给曾牧野教授打电话,然后吩咐让我直接找他写《序》。曾牧野教授于11月18日所写的序文中高度肯定这本通俗读物的实用价值,为拙作增加了不少亮色。该书于1993年1月出版面世。李院长这种甘为人梯、热心扶掖后学的谦谦君子风度,让我永志难忘。

1993年初某日,我依传统惯例到李院长家拜年,喝茶时顺便跟他聊到:天河法院陈其林院长即将退休,近日他突然找我谈话动员我调离法院。理由是区法院毕竟是个基层处级单位,僧多粥少,个人发展空间相对有限。他觉得“调外面平台会更大,发展空间会更好……”他还提前帮我联系了广州市乡镇企业局。李院长听完微笑说:“法院院长对你真好!贵人也。不过,乡镇企业局就别去啦,我建议你调往别的单位,如省工商、税务、建行三家,你看对哪家感兴趣?不妨去试试看。”我不假思索便决定首选省工商局试水。他当即给予鼓励打气:“据我了解,刚才提到的这三个单位都需要像你这种类型的干部。以你个人的实力,想调进去正常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他催促我尽快带上简历和作品(当时我已经出版了一本书并在报刊发表不少文章)直接去找省工商局局长毛遂自荐。两三个月后,我果然顺利地调进省工商局工作,先被安排到刚创办的《广东工商报》当记者、编辑,三年后又调整到行政执法岗位工作至今。
2003年初,在我的一再鼓动下,李院长将多年研究成果一百多篇经济论文进行整理,然后挑出其中几十篇内容与改革开放有关的经济论文结集,并采纳我的建议将书名定为《李鸿昌经济文选》,交花城出版社出版,卢瑞华省长题签了书名,我爱人也有幸担任图书责任编辑。
该书初稿由我通读校对多遍,再历经出版社三次审校,6月份他才在图书蓝样签字放心交印刷厂印刷。从论文编选到成书,他对于每一个细节都一丝不苟,体现了治学严谨的学者风范!透过这本书的某篇论文,我们始知当年汕头经济特区扩大区域面积的建议是李院长率先提出的,并得到省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采纳!汕头经济特区于1981年11月正式成立,从1.6平方公里起步,1984年11月扩大到52.6平方公里,1991年11月再次扩大到全市234平方公里。低调的李院长对他这一重大贡献只是轻描淡写,他说“作为一贯关心广东改革开放事业发展的经济学者,我算干成了一件有意义的事”。
往事历历,犹如发生在昨天。当我沉浸在往事的回忆中,感叹生命的无常和脆弱,明白了“生死原在一呼一吸间”,让我倍加珍惜人世间的各种善缘际遇。

二、虎年故事不平常
春节前的1月23日(腊月廿一)上午,我来到大沙头二马路安利大厦李院长家,提前向他老人家拜个早年,祝他健康长寿“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他笑着跟我说:“你是商学院万千学生中最有心的一个,年年来拜年……有时间来坐坐聊聊天就好!”闲聊了几十分钟后,我和李家子女鹏立兄、李敏姐一起,陪同李院长到滨江长廊散步、观赏珠江之畔美景。那天他心情特别好,像个老顽童,熟练地开着电动轮椅车,有说有笑。中午,我们四个人在附近的餐厅共进午餐,李院长吃食正常,说话思路清晰,除了无法站立行走外,身体状况不算糟糕。
李院长住所有一房间(近20平方米)的天花板长期漏水,已无法使用长达十四五年之久,经勘查系上一层住房装修地面打了很多铁钉打穿地板所致。几经交涉,对方数月前仅同意帮粉刷天花。但于事无补,仍然有漏水霉迹。李院长家属想打官司找回公道。为此,我于6月13日借“广财大童鞋群”发微信呼吁群里的热心律师校友伸出援手。
信息发出后,立即得到校友们的关注和反馈。广州校友会朱晓明等15位热心校友立马行动,自发组织“关心小组”拟想办法帮忙解决李院长房屋漏水问题。
6月18日适逢父亲节,我们六位校友代表在校友办段丹主任、广州校友会朱晓明会长的带领下,专程拜访了李院长,对其房顶漏水的地方进行拍照、勘查,并联系补强的施工公司出方案……李院长及家人对校友会的关心,一再表示感谢。在李院长家里,我们凝神倾听他对广商初创艰辛历程的回忆,听他对广财大未来发展的展望……大家兴高采烈,欢声笑语,洋溢着浓浓的师生情谊。
每年的中秋节前夕,我都会拎上月饼水果之类手信登门拜访李院长。8月23日(农历七月廿六)傍晚,我专门给他送去一盒不甜不腻的潮汕月饼,请他提前品尝家乡的中秋味道。因为是电话预约,李院长吃完晚饭就坐在沙发上等我的到来。一见面,我突然发觉他老人家状态不大好,与我们六位校友6月18日拜访他时判若两人。他眼神呆滞,已经没有力气说话,只是点头示意我坐在他身旁,之后一言不发,只看着我和他儿子寒暄。面对眼前这位面容消瘦的老人家,我的心里蓦然产生一种莫名的恐惧感——根据直觉判断,老人家的生命像燃烧的蜡烛,恐怕烛光将尽……我只能默默地在心里祈祷老天保佑,让老人家多活几年,实现他长命百岁的愿望。目睹李院长的身体状况,这一回我心疼得不敢帮他拍照!现在想起来很遗憾。真的,没想到他走得这么快!拜访他仅过了十天时间,便再也看不到他的音容笑貌了。

9月28日上午10时,广州殡仪馆仙鹤厅花圈簇拥,氛围肃穆,哀乐低徊。“李鸿昌教授告别会”在此间进行。敬送花圈的单位有:中共广东省委组织部、省委老干部局、广东财经大学、广东财大校友会、广州校友会、深圳校友会、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等二十几家单位;以个人名义敬献花圈的有: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福海,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委老干部局局长王力伟,广财大班子成员郑贤操、于海峰、陈树武、陈国栋、刘祖华、邹新月、罗贤甲、丁友刚等,生前友好胡世祯、王富初、成品兴、林丽琼、张志英、刘景章、陈国泰等暨大教授以及陈庆联、温国才、林增强、李梓亮等几十位各界人士。
“告别会”现场,86岁高龄的王富初教授、刘景章书记等“老暨大”来了,他们代表国内多位专家和中大、暨大学生对李鸿昌教授去世表示沉痛哀悼!广财大的郑贤操书记、罗贤甲副书记、陈国栋副校长等领导来了,他们代表全校近3万名师生员工,向李院长的遗体鞠躬告别!校友会段丹主任、校友代表朱晓明、谢岳雄、陈海涛、钟谱、谢银英、陈世良等人来了,他们带着广财(广商)15万校友的哀思,手捧菊花默默祝愿“李院长一路走好”……
尽管时值疫情防控期间,限制参加吊唁人数,但三四十位各界人士,怀着对老校长的崇敬,专门前来向他的遗体鞠躬送别,并对其亲属致以亲切慰问。
为悼念尊敬的李院长,广东财经大学校友会公众号于28日下午19:59推出《筚路蓝缕克时艰 解放思想促办学——永远怀念老院长李鸿昌教授》专题,追思李院长非凡的业绩和贡献:“他,见证了学校的诞生;他,助推学校的发展;他,兢兢业业默默付出,与一代又一代广财(广商)人,共同谱写了一篇篇载入学校史册的篇章!”
专题文章详尽讲述了李鸿昌教授作为广东商学院首任校长期间建设发展学校的艰辛、带领师生共渡难关的经历,以及学校顺应时代需要、解放思想、砥砺前行的经过。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9月27日晚上我有感急就了两首七言诗《怀念李鸿昌老校长》,段丹主任将之发在28日的校友会公众号上,现实录于下:
题记:尊敬的母校首任校长李鸿昌教授于9月3日逝世,享年93周岁。他品格高尚,关爱晚辈后学,三十六载有缘相识,师恩难忘。李院长是广财大的“拓荒牛”,其功劳有目共睹,余感而赋诗二首聊寄怀念。
其一
拓业兴学牛劲来,
潮头勇立局宏开。
春风染绿广财梦,
尽瘁鞠躬经世才。
其二
一生辛劳为广商,
笑看桃李冠群芳。
珠江潮涌云山秀,
更喜翰园育栋梁。
三、仁者千古留芳名
李鸿昌教授1929年8月15日出生于潮州龙湖镇鹳巢乡一华侨商人家庭,195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系。1955年至1957年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生。自1957年一直在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历任贵阳医学院、中山大学、暨南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马列主义教研室副主任、经济系主任。1987年2月至1992年8月任广东商学院的首任校长。他锐意改革,创广商品牌,以广商毕业生实干能干获得社会承认,使广商成为广东省热门财经类院校。他理论研究硕果累累,成果卓著,出版著作13部。其主要科研成果:主编出版《城市土地经济学》《中国私营企业管理》《政治经济学(财经专业教材)》《小城镇建设丛书》《第三产业与商贸改革》《广东经济蓝皮书》(共7册,每年1册),发表经济论文100多篇,其中有关改革开放的几十篇论文编入《李鸿昌经济文选》,2003年6月由花城出版社出版。
作为一位经济学专家,李院长的专业精神值得称道。首先,他清廉谦和、有德守正,不为时代大潮所裹挟,严守本分,有定力、有信仰,有专业精神,这一点令人敬佩。其次,作为一个学者型高校官员,他的论著,每篇论文打磨醇熟,论证充分、言之有理。在这个物欲横流且浮躁成风的时代,他在学术上用功之精、深、细的精神难能可贵。从事教学和教育行政管理几十年,他在教坛上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脚印,为广商(广财)的发展打下了厚实的基础,这也是他在广商(广财)众多老领导中卓尔不群、堪称楷模之处。
我与尊敬的李院长交往36年,俨然一对忘年交,每一回拜访他,他敞开心扉谈人生、谈家庭、谈社会、谈经济形势、谈广财大发展……从他身上,我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和为文的宝贵经验。他那胸怀宽广、光明正大、爱国敬业的高尚品格,和霭可亲、诚实待人、乐于助人、扶掖后辈不图报答的态度,两袖清风、从不贪图名利的原则,爱惜子女、勤俭持家、生活简朴的仁者家风,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他与我的每次促膝交谈,都是前辈对晚辈的敦敦教诲。

李院长走了,大家隆重地悼念他。我读到微信群许多著名专家学者、他的中大暨大学生和广商(广财)校友哀悼他的文字,每一篇都使我深受感动。
——今年90岁高龄的著名经济学家、中国《资本论》学会顶级专家胡世祯教授于9月9日14:05发给李院长儿子的微信:刚看到昨日发来的噩耗,使我感到十分痛心。我又失去一位长年相处十分亲切的老友。近些年已感到李老师衰老加快,由健步行,到慢步行走,到手仗,再到轮椅,短短只是三两年的时间,我和王老师都十分耽忧他的健康,也没想到这不幸的时刻突然降临,茫然如失,但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我们共同向你们父亲数十年来为暨大经济系和创办广商作出的重要贡献致敬,学习他为社会作贡献的敬业精神。
李老师领导有为,教学有方,著述甚丰,为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作出重大贡献。我们为失去一位好领导、好教授而惋惜。愿李鸿昌教授一路走好!盼家人节哀顺变,保重身体!
——广财大校友办段丹主任等人写道:两袖清风,一生兴校;鞠躬尽瘁,高风亮节。中山的杨少铎校友留言:广商拓荒牛,李鸿昌老院长千古!……
——广州的潘文琳校友在朋友圈发表《悼老院长李鸿昌教授》一诗:巍巍学府广之财,浩浩邦国经世才。/大厦高楼平地起,绿茵球场树成排。/奠基领导今何在,潮汕老人曾笑怀。/种树育人因大愿,满园桃李寄深哀。
广商(广财)的拓荒牛走了,人们不仅高度地评价他的贡献和学术成就,而且深刻地赞颂了他的人格之崇高。我坚信,李院长的精神永远在广财大的校园里闪光,他永远活在广商(广财)莘莘学子的心中!我猜想,在另一个世界里,他依旧是一头不知疲倦的学术拓荒牛,鹤发童颜,西装革履,眼光炯炯有神,屹立在天地之间,成了一道永恒的风景!
斯人虽去,精神永存!
(本文发表于《潮州日报》2022年10月10日07版“百花台”副刊,原标题为:《亦师亦友三十六载 斯人逝矣精神永存》)

作家简介:
谢岳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作家(副高职称)。1988年毕业于广东商学院(现广东财经大学),先后在政府机关、法院、报社工作。已在省内外报刊发表文学作品一批。著有文学作品《南粤之剑》《爱的呢喃》《丹青情缘》《文化不是装饰品》《商海涛声》《母校忆事》《走进潮州沙溪》《南粤利剑》《第一次握手:中共三大及国共合作的形成始末》等,影视文学剧本《瓮城风云》《六祖传奇》(与人合作编剧),其他专著《教你不花冤枉钱》《五分钟法律通丛书》《精明消费160招》《岭南乡村记忆丛书》等26部。1999年加入广东作协。2000年加入中国作协。长篇纪实文学《南粤之剑》(与雷铎合作)获两项国家级图书奖,并有多篇作品被选编入书。连续两次作为作家代表出席广东省第二次青年作家代表大会和广东省第八次作家代表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