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玉堂先生》
文/朱勃勃 朗诵:枫韵
陈玉堂先生江苏南通市人,1924年出生,他是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学者、收藏家,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人物传记资料及笔名、别名的搜集和研究,被誉为“中国的笔名大王”。

1982年,我在上海图书馆,由研究馆员孙继林同志介绍、并亲自带我到陈玉堂先生家后才认识的。陈先生家住在上海市中心的西藏南路一所老房子里,他面容清癯随和,待人热情,见面后就像熟人一般,毫不拘束。
陈玉堂著述颇丰,有《辛亥革命时期部分人物别名录》、《中共党史人物别名录》、《李大钊研究资料》等等,还参与了《宋词大辞典》的编写。第一次见面,陈先生就送给我一本《中国文学史旧版书目提要》,并亲笔写上“朱勃勃同志惠存 陈玉堂等字样。

陈玉堂研究人物笔名长达半个世纪,搜集的知名人士自1840年开始至今,包括政治、军事、文教、科技、医药卫生、新闻出版、宗教各界等等。收集了人物的本名、小名、别名、笔名、化名,甚至乳名等。并对所有人物都作了小传及简介。
我国近代,报刊盛行,作者如林,因形势所迫,有的需要隐名埋姓,有的突发灵感,另起别名,有的因刊物专栏,起用笔名,百余年来,笔名别名,比比皆是,因此一成名作者,其具名有时多至数十乃至上百,有的因日久,连本人也记忆不清,又有同一姓名,而实系两人,后人不解,以至造成错误,闹出笑话。

1993年,5月,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了一本陈玉堂先生新著《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1996年第二次重印,两本大辞典共有400多万字,收录近现代名人达14000多人,这本书已成为浙江古籍出版社的一张品牌,并获得了全国最优秀图书奖。

我祖籍是浙江海宁,所以该书出版后,引起我对书中海宁藉知名人士特别关注,在书中,我找到海宁藉人士有64人,如国学大师王国维、著名诗人徐志摩等等。在153页,我发现了我的父亲朱其华(1907——1945),本名朱雅林,字亚领,乳名六宝,学名朱骏先,又名朱新繁,字其华,号心凡,笔名亦明、李昂、柳宁。童年在印刷厂当学徒。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是中共一大代表(仅见其自传)。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任广东革命政府俄国高等顾问鲍罗廷翻译,并被派与黄埔军校政治部工作,1926年参加北伐,任第四军政治部宣传科长,次年调任中共中央政治局秘书,受命起草《八一宣传革命大纲》。嗣后参加了“八七会议”,1929年被任命为红十四军司令……
在150页,见到我的叔父朱少先(1912——1990)字一鸣,乳名七宝。上海大同大学毕业,后留学日本,毕业于早稻田大学……1975年任政治大学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研究员,1980年定居美国。

在了解了海宁的知名人士后,我写了一篇《中国近代海宁知名人士林立》的文章,寄到台湾,在一本民间杂志上发表,受到在台海宁同乡的一致好评,我将在台湾发表的文章带给陈玉堂先生,他看了不禁喜形于色,哑然失笑。
陈玉堂先生2005年因病去世,享年82岁。他的音容笑貌依然记忆犹新,他的著作已被世界各国图书馆收藏。
2022年10月25日
审核:曹元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