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沁园春•贺二十大胜利开幕
蓝仁德(山东)
廿大欣开,九域欢歌,万众喜传。望粮收北塞,青峰绮丽,鱼翔南海,白浪腾翻。竞秀松枫,飘香桂菊,陋室沙丘换玉颜。乡村变,有碧桃红瓦,绿水金山。
迎来华夏奇观。遵使命、追风策马鞭。正星游探火,神舟航母,蛟潜索宝,北斗飞船。架海崖开,横溪隧凿,守岛巡疆永向前。常佩剑,护家和国泰,世好民安。
王子扬评词:乡村巨变,廿大欣开;华夏奇观,家国情怀
——试析本词上下两阕诗意上的视角视域和结构上的过渡方法
蓝仁德老师的“贺诗”《沁园春》,上阕写 正值“粮收北塞”、欢乐喜庆的大好时光,党的“廿大”“胜利开幕”,喜上加喜,令人欢欣鼓舞的情景,同时描述了“二十大”召开以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与自然风貌有关的“特例”“乡村巨变”的形象化的事实。下阕借庆贺二十大的机会,回顾了“二十大”以前及现在已经、正在取得的巨大成就。下面我们具体分析一下。
上阕,起句落笔入题,紧接着表达了包括诗人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欢欣鼓舞、欣喜万分的心情。心情“喜悦”满眼都是“美景”。下面两个“形象句”是“欣”眼看世界的“赏心悦目”“情景”的具体描写。闻听喜讯,九州之内载歌载舞,举国欢庆;亿万民众喜不自禁,交口疯传。下面一个“律定句”,“望”是“领字”(引导词),“望”后两个“”律定句”所写内容都是“望之所见”。既点明了本次大会的时间节点,又道出了“欣喜”的充分理由。“粮收北塞”,言明时间节点选得好,北方成片成片的大秋(大田)作物已经颗粒归仓,民心安定,一片祥和景象。“望”后的第一个“律定句”(以“韵脚”为标志),具体构思是采用了“隔句(形象句)对”的艺术手法,使句式更规整,内容表达更周全,诗意更加丰富多彩。“粮收北塞”“对”“鱼翔南海”,把时空概念及生物界的自然情形表现得丰富多彩、错落有致,而且还有“资源财富源源不断”之意蕴。“青峰绮丽”对“白浪腾翻”,把祖国的大好河山描绘得有声有色,形象生动。下面一个“律定句”,有三个“形象句”,一“对”一“续”(并非“结”),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更有生气,更具魅力。两个“对句”可以理解为“实景描写”,也可以看作“景为情设”的“意象”点化、意象具体化。笔者认为“对句”为“虚写”,“续句”乃实写,这样既可以表达对松枫、桂菊高风亮节的歌颂,又可以反映实际情况,虚实相互映衬,加强表达效果。“枫松”、“桂菊”都是美好的“物象”,转化成了高贵典雅的“意象”,并用“竞秀”、“飘香”来尽情传达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地在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昂首挺胸阔步前进的豪迈气概和英雄形象。“续句”通过对 过去的荒凉沙丘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奋斗,现在已经变成一片“绿洲”的截然相反的两种景象的如实描写,充分表现了劳动人民拼搏奋斗的精神翔实记录了劳动人民用辛勤汗水换来的丰硕成果。“沙丘”和“玉颜”形成了鲜明的句内对比,“陋室”,既是沙丘巨变的最好见证,也是劳动人民艰苦创业精神的体现。上阕最后一个“律定句”,不是对未来“前景”的“展望”,而是对过去峥嵘岁月的总结,意在表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路上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最有代表性的是乡村人居条件的改善和生活环境的保护建设“芝麻开花节节高”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环境不错,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资源利用具有可持续性,社会财富将源源不断、滚滚而来,充分证明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和前进(经营)方向,也界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与西方资本主义“掠夺性”“现代化”的本质区别。就本“律定句”而言,“乡村变”为总括性叙述性语言,领字“有”之后出现了两个相互对仗的“形象句”,而且每个“形象句”都各有“句内对”。这样就产生了景色明丽,寓意深刻而形象化的效果。“碧桃”象征长青永续的经济来源。“绿”水,“金”山当然都是美艳、赞誉之词。上阕与下阕既不是“跳跃”,也不是“转折”,而是站在“当前”,展望“未来”。诗意是接续的,表达方式没有改变。
下阕第一句,既是一个“主旨句”,又是一个“过渡句”。从上阕可知,诗意是“已经”“迎来华夏奇观”,但这还不是主要的,主要的,耗子拉木锹,大头儿在后呢,党的“二十大”以后,“还将”“迎来”“新的”更加绝妙的“华夏奇观”。第二个“律定句”,换一个视角,瞭望另一个视域内具有特别意义的大事件,大成果之骄人业绩和万千景象。“遵使命、追风策马鞭”,是一句分成两句写,内部是“使命任务变成实际行动”、“精神变物质”的“因果”“顺承”关系,合,则为一句。这一句与上句一样,兼具主旨句和过渡句的双重功能,尤以“启下”为重。作为起“统携”“提挈”作用的“总括句”,它规定了下面所写内容的“大致范围”和“具体事项”。“追风策马鞭”实为绝妙之句,用“确定”的“形象描写”之表达方式来表现“不确定”的事物或行为,有“夸父逐日”、与时间赛跑的“浩渺空旷、大道无形”的美妙“意境”。下面两个“律定句”分别写了“高新精尖”科学技术及应用工程和关系国计民生的宏伟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方面的巨大成就。“正”为表示“状态”的“时间副词”,作为“引导词”(领字)既肯定了以往的基础条件的“功不可没”,又强调了当下的“紧张工作”的可敬可佩。“守岛巡疆永向前”这一“形象句”,用科技成果转化为保卫海疆的利器之事实,非常“形象”地表明(证明),许多基础设施和关键设备(尤其是大国重器)都已具备实际应用价值,都已进入实际应用阶段,且均已显效,而且功勋卓著。“引导词”“正”后的两个“律定句”均要求“对仗”,第二个“对仗”属于起“相互映衬”作用的“复指”性的“同位语”,形式较“工整”。第一个“对仗”中的“航母”如果是指正在或将要研制的“空天航母”,那“对仗”也是成功的。最后一句(律定句,结句)承上文的“守岛巡疆”而来,从国家和人民的长远和根本利益出发,对“过去”“现在”已经和正在取得的伟大成就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系统总结,从而得出一个最简单、最基本也是最“要害”的结论:“止戈为武”,铸就大国重器(倚天屠龙剑),捍卫和平与正义事业,捍卫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当然是诗人对国家发展前景的预见和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