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配方施肥正当时
文/李德年
最近,看了财联社6月17日报导,中国农科院发布《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2》指出,2022年中国农业生产将继续向好,粮食总产量预计将达到1.38万亿斤,实现十九连丰。陕西省农业农村厅〔2022年关中地区小麦玉米“吨半田”小麦实收观摩暨研讨会宝鸡市岐山县召开〕农业要闻(2022- 06-21)中获悉,省农业农村厅组织专家组对全省5个“吨半田”示范点小麦进行了实收观摩与现场测产。结果显示各示范点小麦均获高产,单产不断刷新历史记录,实测最高产量为宝鸡岐山县的812.93公斤/亩,创造了省、市小麦单产历史最高纪录。

这个成绩的取得是种子、水肥、农机、农艺等各种生产要素的系统集成和科学配置的结果。其中配方施肥技术应用是关健措施之一。提起配方施肥技术,我不由得想起宝鸡土肥技术推广先师、宝鸡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第一人,原宝鸡市土壤肥料工作站(以下简称市土肥站)党支部书记、副站长、高级农艺师、陕西省首批有突出贡献、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王志敏同志。他那严谨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精湛的业务技术、和蔼的处事风格、稳重的领导艺术、尤其是对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的执着精神至今历历在目,难以忘怀。

上世纪八十年代,农业生产相对落后,农民依靠传统经验耕作是主流,群众施肥以土粪为主,由于经济困难肥料使用不足,全是小氮、小磷,小氮以碳铵为主,小磷以普通过磷酸钙为主。粮食产量上不去,经济作物(以辣椒、西瓜为主)品质差。针对当时农民增劳不增产现状,王站长提出配方施肥概念,在当时群众才刚刚接受施小氮、小磷,对钾肥、复合(混)肥料概念都模糊不清的情况下提出配方施肥谈何容易,但他顶着多重压力,多次与陕西省土壤肥料工作站、陕西省土壤肥料研究所(以下简称省土肥所)领导、专家讨论论证,坚持自己的观点。现在是一部手机打天下,但那时是两只脚丫能见面,为了讨论配方施肥这个课题,他不分时间、地点找有关专家。曾在(日期记不清了)大冬天天寒地冻,半夜快11点钟左右,在省农业厅家属院分别敲开了省站夏天球站长、史进元站长的家门,向被叫醒的两位站长在家中分别汇报工作、谈讨业务;多次到杨凌在办公室,在职工宿舍与省土肥研究所吕殿青所长、高宗所长、马承华研究员探讨配方施肥技术,针对不同作物研究配方肥配方配伍,经过多次讨论决定偿试利用配方肥施用作为推广配方施肥技术的途经。大约是1986年,陕西省土肥研究所率先利用马承华研究员的研究成果辣椒、西瓜专用配方肥配方,委托企业加工成成品配方肥料施用,用“中成药”群众易接受的傻瓜技术推广配方施肥技术,使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

化肥是粮食的“粮食”,对粮食的贡献率高达50%,保证合理施肥、精准施肥至关重要。配方肥是配方施肥技术的物化载体,是指利用测土配方技术,根据不同作物的营养需要、土壤养分含量及供肥特点,以各种单质化肥为原料,有针对性地添加适当中量、微量元素或特定有机肥料,采用掺混或造粒工艺加工成的,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地域性的专用肥料。当时宝鸡属辣椒大市,凤翔(集中在石家营、虢王等乡镇)岐山县(马江居多) 各约有3万亩,扶风县仅建和乡就有2万亩之多,王站长抢抓机遇,由省土肥所支持配送辣椒专用肥到各点。当时市土肥站有一辆嘎师跃进牌小货车,亲自押车从加工点兴平装车送到本市有关乡镇,那时信息不通,虽然提前一天给配送点上电话或捎话通知送货,但因路途远,路况差,行车难等原因送到时间无法确定,没法及时通,晚上到货是常有的事情,若遇到点上人员缺少,他不顾跟车劳累,帮助扛袋子卸车。当时由于肥料市场供应欠缺,群众以看到有车卸肥料就会围观,他忘记疲劳现场给辣农宣传为什么要配方施肥,配方肥施用方法、增产效果及提高辣椒品质、提高辣椒商品率的肥理作用,为辣农释疑解惑;对肥料施用户跟踪调查,提供技术指导,了解生长状况,对比增产效果,用成果事实给群众宣传配方施肥技术的好处,推进配方肥推广增量扩面,扩大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 成果是最好的宣传材料,事实能感染辣农,在当时农户普遍仅施氮磷肥的时候,能给辣椒吃上“营养餐”,不仅仅使养分配比更加合理,而且由原来的施“一袋黑一袋白”变为一袋配方肥,大大节省了施肥成本。凤翔县虢王辣农、全国科普带头人吴万周高兴的说,配方施肥就是好,省工省时成本少,角长肉厚品质优,角面光洁颜色红,同是种辣效益高。 经过1986-1987两年配方肥的推广施用,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在施用过的辣区已深入人心,在辣农所在的县区技术推广干部、辣农已达成共识,可大面积推广之时,该技术仍受争议,当时农业部专家也对配方施肥的认识不一致,争论不休,莫衷一是,约1990年不得不停止以肥料代推技术的做法。虽然他倡导并实施的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在宝鸡走了第一步,在全国开了先例,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有一些同行和部分领导对此有质疑,他坚持自己的观点不变,及时向市农业局领导汇报并说明技术观点。最终,得到了市农业局主要领导的支持,他积极协调各县农技中心,大力开展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把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到西瓜、果树、小麦等作物上施用,为农业施肥技术推广探索出了新途径。 有劳动就有收获,有成效终被肯定。1992年5月, 全国北方地区配方施肥经验交流会在宝鸡召开。农业部农业司司长张世贤、宝鸡市副市长陈继荣、市政府副秘书长周东晗等同北方地区15个省市的领导、专家学者120多人到宝学习取经,交流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经验。 同年,联合国计划开发署支持我国平衡施肥项目(配方施肥项目),宝鸡是全国七个点之一,市土肥站是实施单位,这无疑是对宝鸡配方施肥技术推广的充分肯定。项目的实施使他提振精神、信心倍增,再次提出了有机无机肥料相结合的技术思路,同样在饱受争议声中坚持己见,并于1996年将有机质(羊粪)作为辅料加入无机肥中尝试应用,并取得了明显效果。当然也有同感支持者,有次去麟游县在与县农业局刘局长共进午餐时王站长提到有机无机肥料结合施用的想法,得到了刘局长的充分认可和支持,期间双方就一些实质性、理论性的关健交换了意见,谈的很投缘。在回来的路上,有同事凤趣的对王站长说,你今天总算遇到了知己,他高兴的说,实用技术迟早会被认可的。 平衡施肥项目实施期间王站长作为配方施肥技术负责人多次与联合国专家,农业部、省级和有关项目实施点专家研讨技术,探寻方法,全方位推广配方施肥技术,推进农业增产增收。 目前, 配方肥这个变群众自己购买单质氮磷钾肥使用,为企业统一将氮磷钾根据植物生长特点按照一定比例配合后使用的傻瓜技术已被农户全部认可。有关资料显示,农户配方肥使用率已达到95%以上,肥料利用率达到了40%,配方施肥技术已成为农作物生产的主推技术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配方施肥、精准施肥、有机无机肥已深入人心, 为化肥减量增效、粮食丰产、保障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中国人自己手中起着不替代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