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 工 漏 粉

听闻陕西绥德县雷家圪崂的粉条作坊开始生产,对此,我很感兴趣。今晨七点钟,我先去村委会做核酸,随后步行前往雷家圪崂。雷家圪崂距义合镇约3.2公里,步行锻炼,边走边欣赏沿途大山的秋景。
晚秋的大山,落叶植物纷纷谢幕,处处显露萧瑟。山上时不时出现或红、或黄、或褐的稀疏树木,像点睛之笔,在晨光中闪耀,非常美丽。清浅的义水河在宽阔的河床里缓缓流淌,像一条绿色飘带在抖动。
步行二十多分钟,即到雷家圪崂。这家手工漏粉作坊在路边,远远看到有两辆拉运土豆的大卡车在库房门口,正卸货入库。作坊门口,也堆了不少黄网袋装的土豆。未进作坊,便见热蒸气从门口源源不断地飘出,热气腾腾。

走进漏粉作坊,老板一眼认出我。今年三月初,我曾随丈夫和村干部来过这里,老板有印象。他热情地向我打招呼,我说出参观的想法,他爽快同意。因生产淀粉的机器临时有故障,所以今天暂停生产淀粉。经了解,正常生产土豆淀粉需两名工人。生产淀粉需经清洗、去杂、去皮、粉碎、过滤、沉淀、排水、出粉等工序。除了出粉,其他工序皆是机器一体化生产。该作坊日加工一万斤土豆,土豆出产湿淀粉的百分率为13% -14%。
我按生产工序参观,据我看到的漏粉过程,进行整理,手工漏粉主要分八个步骤:

一、打凉粉
打凉粉在刚进门处,一口大铁锅内加满水,持续用炭火加热,始终保持水滚。一名工人用一个大的不锈钢盆先和一盆湿淀粉,搅匀后,用一个口径约50厘米的小盆,从大锅中舀接近一盆开水,用水瓢从淀粉盆舀两瓢和好的淀粉,依次倒入小盆中,迅速用棍搅拌,成稠糊状,直至无白色生淀粉为止。接着,用搅棍从盆中拨出半熟的凉粉,在盆沿拨成小块,下至开水锅。如此将这盆半熟凉粉往锅中下完。重复上述步骤,再用开水和两盆半熟的淀粉下锅。将小盆中的半熟淀粉清理干净。锅中的淀粉块煮几分钟后,用大笊篱捞出煮熟的淀粉块至刚才的小盆中,凉粉即打好。
二、 和料
将小盆中的凉粉立即倒入附近一个圆桶形搅拌机内,加足量湿淀粉,再添加少量食品添加剂(NH3ALSOU4.12H2O),搅拌过程,不再加水。目测原料的干湿度,若过湿,加少许干淀粉调节。将生熟两混的淀粉搅拌均匀,浓稠得像白色橡皮泥。出料至盆中,转倒入漏粉师傅身边的一个长方框形卧式搅拌机内。

三、漏粉与捞粉
原料不停地搅拌,漏粉师傅从搅拌机中舀一葫芦瓢料,在搅拌机上方试漏一下,等均匀出粉,即将漏瓢移至煮锅上方。漏粉师傅面前是一口大铸铁锅,锅口三分之一的地方有一个活动弦弧形挡板,锅底的炭火对准远离漏粉师傅的2/3的锅体一边。漏粉师傅在锅口1/3的上方漏粉。他左手端瓢,右手持续敲打瓢右缘,这样,粉条均匀漏出,徐徐落入锅中。一瓢料漏完,漏粉师傅将瓢在身边的凉水盆中过一下,再次从身边的搅拌机中舀一瓢料漏粉,重复操作。
刚入锅的粉条下沉,煮熟的粉条浮起,自动飘至2/3的锅体一面,那边因炉火加热,水始终保持滚开态。一名工人在锅边看火、拨捞粉条。2/3的锅体一端的锅沿,有一个梯形锅嘴,窄口朝外。像放大的茶壶嘴。这名工人手拿一根擀面杖一样的细棍,不停地将煮熟飘起的粉条拨至锅嘴处。锅嘴上端是水龙头,下端是一根直径100毫米,两米长的倾斜铁皮管。水龙头是长流水,将粉条通过管道冲流至下端。流水起两个作用:一是给热粉条降温,二是将粉条冲下管道。管道口地面一端承接的是一个大不锈钢盆,里面放一个白色沥水篮,顺管道冲下的粉条自然流至沥水篮内。

四、理粉
三名男工轮换将沥水篮中的粉条倒进各自跟前的一个粗陶瓷盆内,两个沥水篮来回倒换着用。陶瓷盆均在凳子上摆放,工人站着理粉,不用弯腰。陶瓷盆内盛凉水,对粉条进行二次降温。他们将盆中一团散乱的粉条进行理顺,归拢成一定长度,对折约一米长。左手持粉条,右手理顺。将理好的粉条挂上木晾杆,搭在架杆上沥水。
五、转运冷冻
将沥干水的粉条陆续转运至冷库内进行冷冻。冷冻温度先高后底,循序渐进,要经过一夜冷冻。冷库在老板家的院内,门面二层即是老板家的院子。门面与院子之间上下走坡道。
六、摆粉
粉条从冷库转出,工人拿着成股粉条浸入温水锅中摆动,不到30秒,粉条消冻变软,根根不粘。因冷冻粉条不断消耗锅中热水的热量,所以锅底持续用炭火加热,摆粉锅中的水温始终保持在30℃-35℃左右。粉条摆好,迅速捞出,挂到木晾杆上,搭至双杠一样的木杆架上进行沥水。在沥水过程,一名工人对粉条进行整理。将个别松散下垂超长的粉条,长的挂杆,短的剪断,另置一边。

七、晾粉
将沥干水分的粉条带晾杆转至晾台上晾晒,直至晒干。在晾晒过程,需将下垂散乱的粉条用剪刀剪断,进行最后整理。这家作坊的晾台约200平米,架杆密密排列。粉条、粉带晒满晾台,甚为壮观。
八: 入库
晒干的粉条、粉带入库,整齐码放,批零销售。
雷家圪崂这家手工漏粉作坊聘请的漏粉师傅姓刘,是绥德县中角镇人,今年66岁,他漏粉已经40年。他漏粉所用的工具简单,是两个葫芦瓢,一个钻有12个圆孔,用来漏粉条,一个打有4个扁长方形小孔,用来漏粉带。葫芦瓢轻巧结实。刘师说这两个葫芦瓢跟着他已经十几年的时间。不要小看这葫芦瓢,能派上大用场,用这瓢,每年都要漏超过十万斤左右的粉条、粉带。
我参观完漏粉过程,致谢道别。走出作坊,在隔壁库房门口,有顾客开车顺路购粉条。顾客一般都嫌粉条长,工人用小铡刀从中间铡断,方便顾客携带。

之前,我未曾见过手工漏粉条,今日参观,新奇有趣。手工漏粉与机压粉条的工序不太一样。机压粉条,直接将淀粉按比例和成稠浆状,倒入机器腔体内加热,高压出粉条。冷却后,进冷库。粉条从冷库出来后,不过水,十几分钟后,自然抖开,根根分明。在晒场晾晒一小时左右,即干燥入库。没有手工漏粉过程中的打凉粉、理粉、摆粉过程。机压粉条的工序相对简单,再说,机压粉条,可不加食品添加剂,有益人体健康。
陕北盛产土豆,当地人喜欢吃土豆粉条或粉带。参观手工漏粉条,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是一次愉快的郊游。生活的乐趣在于不断接触新鲜事物,心向美好,必遇美好,快乐伴行,精神丰盈。

作者简介
王文琴,韩城作协会员。系《现代作家文学》签约作家、副主编。用文字记录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