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题外话】
此文写就已有十三个年头,延至今日才示于公众,似乎有对作者不恭之意。其实不然,檄文愈磨愈利,好酒越陈越香。被评人深知作者的建议和希望,是一付对症的苦药方,为改善诗的体质须长期煎之服之。
诗路坎坷且险要,当登至又一顶山峦,再去回首来路,方知出发地的遥迢,更品出了苦后余味之甘淳。佳肴不怕迟,好景更须赏,刊出此文即是患者回应子愚医道的虔诚答谢。

冷慰怀先生的诗集《除了爱我一无所有》出版了,我作为后辈,首先向冷慰怀先生表示祝贺。11月19日下午,冷慰怀先生第一时间打电话通知我去取他亲笔签名的诗集,刚走进牡丹编辑部,冷老师就拉我站到电暖器前,说,子愚,站这儿烤烤,暖和一下。让我感受到冷老师的亲切关爱。
去年8月,我南下东莞打工。12月12日,冷慰怀先生亲自从洛阳坐火车赶去看我,让我这个后辈十分感动。在东莞打工的日子,虽然有着劳累的充实,但是对家乡亲友的思念却是化解不掉的。冷老师冒着渐冷的天气毅然从洛阳南下东莞看我,这不仅是一份友情,更包含着长辈对晚辈的疼爱。
一、认真的人,写认真的诗
最早认识冷慰怀先生,是在2007年,我在乐趣园网站创办诗群落诗歌论坛和诗群落网刊,邀请冷老师给网刊写名家寄语,冷老师回复说,你对诗歌的热情很好,但我希望你能集中精力,写好诗歌。我年龄大了,不想浪费时间,没有空闲参与你的论坛。这是我第一次聆听冷老师的教诲,语气虽“冷”,但却看得出冷老师的性格,做事认真,写诗认真,讲真话,不怕得罪人。
和冷慰怀先生见面是在2008年5月31日,李少咏教授的讲座上。乔仁卯先生请冷老师谈一谈诗歌的写作,冷老师拒绝了,他说等有时间好好讲讲。这也是冷老师办事认真的表现。
冷老师的认真,更多地体现在他的诗歌中。著名诗人艾青先生曾言:“作为诗,感情的要求必须更集中、更强烈;换句话说,诉诸于情绪的成分必须更重”(艾青《诗与感情》)。可见,诗是一门着重抒情的艺术。抒情,是诗的本质特征。诗歌惟有抒发真感情才能打动读者,诗歌惟有表现真实的生活,才能被读者认可。人生有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冷老师的诗歌中体现的“真”就是第三重境界。
“岁月已经冷漠/墨迹依然浓黑/字里行间/回响着母亲捣衣的槌声”(《乡音》)。这样的诗句,将岁月的沧桑,母亲捣衣、洗衣的场景回放,每一个人年幼时都有的记忆被唤醒。读着这样的诗句,体味着对故乡对母亲真挚的感情,读者和诗人之间心与心的共鸣被激起,这是冷慰怀先生诗歌感人的重要元素。
二、理性的哲思,冷眼看世界
冷老师的认真很容易被误解为倔强。冷老师的“不吸烟、不喝酒、不跳舞、不打牌、不串门”使很多人误认为他是一个生活无趣的人。这完全是误解!冷慰怀先生有着良好的音乐天赋,会弹钢琴,能拉二胡,还能为我们一展歌喉。2009年中原青年诗会的晚宴上,冷老师的歌声向我们展示了他的激情。
冷老师是内心有着丰富情感的人,但他的情感内心偏向于理性的冷静,“冷眼看世界”。如“请不要把生日/当成一次盛宴/千杯万盏/也饮不尽生命的遗憾”(《饮》),诗人在这里对生日有着独特的认识,生日本是值得庆贺的日子,冷慰怀先生却把他对生命的思考和体悟融入其中,生日有了令人伤感的意味。生日不再是一次盛宴,生日中有着生命的遗憾,这是千杯万盏都饮不尽的。“饮”字形象传神,看得出诗人冷慰怀先生遣词用字的高超技艺。
三、惟有爱才能永恒
冷老师的冷只是一面,在他的冷面孔之下,有着爱意涌动的内心。
为寻找爱的绿洲
跋涉在沙漠深处
手执花束
如手执熊熊火炬
玫瑰融化冷漠
虔诚哺育信赖
泪水和羞涩
被节日的微笑照亮
一粒芽苞
点燃熄灭的激情
一个长吻
许诺了缠绵一生……
(《情人节》)
这是诗人冷慰怀先生2007年2月13日情人节前夜写于广东惠州的诗歌,我能够读出时年62岁的诗人冷老师激越的内心。
诗人是最能发现美,追求美,歌颂美的,而爱就是美。诗人大多是理想主义者,在现实的困顿面前,理想必然要打折扣,但是爱将在诗人心中永存。很多事物都是有价的,金钱的贫富可以决定拥有物质的多少,而真爱是无价的,是金钱所不能购买的。诗人冷慰怀先生心中拥有真诚的爱,正如手执熊熊的火炬,点亮他人内心或明或暗的灯盏,这真诚的爱也必将带给他人春天般的温暖。

四、亲情、友情及打工诗篇
翻阅冷慰怀先生的诗集《除了爱我一无所有》,关于亲情、友情及打工题材的诗歌不容忽视,这是冷老师生活经历的最真实反映。
亲情诗有他写给父亲、母亲及两个女儿的诗歌《父亲》、《明天是父亲节》、《伤口》等;友情诗有写给艾青夫人高瑛的《怀念牧场》、写给朋友大雪的《雪与梅》(八首)、写给一位网友的《苦李子》、题友人照片的《樱花树下》、《题郑玲大姐阳台照》、诵在已故诗人殷皓灵前的《胡茬的滋味》等;打工诗歌有《沙丁鱼心态》、《民工》、《夯击》等。这些诗歌所表现的是对亲人的爱,对朋友的友爱和对两亿农民工的关爱。这是诗人冷慰怀先生由“小我”到“大我”的转变,这种心境和视野的转变对诗歌文本和诗人自身都是一种超越。惟有伟大的胸怀方能写出伟大的作品,诗人冷慰怀先生的诗歌写作正好验证了这一点。
五、一点建议和其他
通读冷慰怀先生的这本诗集,可以看出诗人追求自然圆熟的书写。这在诗坛纷争的当下,是值得每一个诗歌写作者学习的。同时,以同样写诗的后辈和挑剔的读者双重身份,我也想谈一点我的个见,借此和冷慰怀先生切磋交流。
冷慰怀先生的诗歌以直接抒情为主,诗句简洁明了,富于刚性,留有余味,这是优点,却束缚了冷老师的写作。文学是一门艺术,作为读者,我希望冷老师的诗歌在外观上有更多的形式,在题材上有更加多样的尝试。在诗歌哲思力求锋利的同时,从中国传统古典文学中获取温婉的意象,使诗歌真正达到刚柔并济,带给读者更好的阅读体验。
作为诗人,最难能可贵的就是内心保持爱心和童心,冷慰怀先生做到了这一点,这在他的诗集中不胜枚举。“它不含一丁点杂质/惟有缠绵徐徐涌动/除了爱我一无所有/你却说我就是富翁”(《富翁》)。“我想回到童年/走在窄窄田埂/蒲公英像一把把小伞/你站在对面的山坡上/羊角辫翘得高高”(《回到童年》)。这些诗句呼应了冷慰怀先生的诗集——《除了爱我一无所有》,这种爱从他的童年时代一直到现在,必将延伸至以后的日子,永不枯竭。
最后,我想以冷老师的诗句来结束我的这篇评论,以上的文字,也是我掏空自己的内心和诗人冷慰怀先生的真诚对话:
掏空自己
就是在飞鸟匿迹的寒夜
静静默数自己的心跳
让呼出的爱凝成冰粒
如贝壳矢志不渝
口含闪闪发光的珍珠
(《掏空自己》)
2009年11月24日 洛阳

作者简介:余子愚,男,青年作家、诗人。生于1986年5月,河南确山人。2005年开始写作,现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洛阳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洛阳市纪实文学学会秘书长。著有诗集《我不能轻易说出那些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