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衣节怀念母亲
文║熊木全
时光似流水,弹指一挥间,转眼间敬爱的母亲已离开我们整整七年了。七年前的那一日,母亲的离世让亲人们悲痛欲绝,痛断肝肠。我们多么希望母亲在世上能多活一些年,多陪伴、多见证我们后辈人的成长轨迹,然而无情的病魔硬生生地夺走了母亲的生命,从此与我们尘世相隔。
母亲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人,是一个勤劳且善良的人,是一个博爱而吃苦的人。
母亲不到二十岁就踏进了熊家之门,先后养育了我们兄弟姐妹五个,在那缺衣少食的年代,为了养活我们,她老人家饱尝了人间的酸甜苦辣,历经了现实生活的种种磨难,但母亲从未向困难低头,而是像一棵大树,坚毅而挺拔地护着我们为我们遮风挡雨。母亲是一个坚强而柔和的人!母亲更是一个非常有能力,超有智慧的人。
一九七二年,母亲响应政府的号召,坚定果敢向湖区进军,毅然决然把我们全家从麻河镇周饶熊村搬迁到杨水湖新村,从此我们的生活命运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我们的老大哥熊国泉,“一人当兵,全家光荣。”于一九七六年十二月应征入伍,因为一向深受母亲个性熏陶与教诲——先养德后做人,他在部队勤奋努力,苦活累活脏活抢着干,在部队这座大熔炉里迅速得以锻炼成长。当兵一年后就入了党,第二年当上了班长,一九七八年又荣幸进入教导队学习深造,一九七九年从内蒙古接兵回部队正要提干时,一场对越自卫反击战打下来,他把提干指标让给了反击战英雄,后复员退伍回到家乡,他为家乡的发展和家族的兴旺,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母亲,您平常口中常喊的苕儿子——我,对于干农活是一窍不通,我深知:唯有读书改变命运这条路可走。一九八0年我通过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苕儿子是改革开放后周饶熊村第一个跳农门吃皇粮的人,为此您甚感欣慰,高兴不己。聪明稳重的老弟熊新泉是三弟兄中能力最强的人,现已事业有成,荣为武汉市民。两个妹妹熊望凤,熊再凤更是两朵金花,巾帼不让须眉。孙辈们也人人努力,个个优秀,长江后浪推前浪。
所有这些都离不开您老人家的教育,操劳和呵护!您可以含笑九泉啦!
常言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源于新泉老弟的一个梦,也源于一份孝心。新泉老弟提议并倡导,欲将母亲的墓址从周饶熊的熊氏公墓迁移到汈东公墓,当场,我们的父亲非常赞同,兄妹几人也立马响应,并积极行动,在前期做了全面细致的准备工作,如今年六月在亲朋好友的护送下,安置母亲的骨灰盒进城,顺利“入住”到汈东公墓,并举行了简单的骨灰安放仪式。
“树欲静而风不止,”儿欲孝而母不在。敬爱的母亲大人!您在世时没有好好地享享儿孙福,百年了就在这幽静之处,好好地含笑长眠吧!
愿母亲的在天之灵,福佑亲人们平安健康!
敬爱的母亲!您永远活在我们后辈人的心中!
【责任编辑 胡采云】


作者简介:
熊木全,男,1962年生,湖北大学本科函授毕业,并获得理学学士学位。从事教育事业三十余年,获得多项荣誉称号,时有论文在《科教周刊》发表,崇尚“终生学习,以文化人”的理念,偶尔吟诗集句、见景生情、信口打油;一向主张——从教,育才有方;言商,诚信开道;弘文,慷慨助襄;为人,德行至上;处世,宽怀大量。
现任华夏诗联书画院汉川分院副院长兼文创外联部部长,院刊《沧浪文学》发行主理,一向致力于汉川文化的传播与弘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