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生气韵
花鸟赋清风
——牟进梅写意花鸟画作品赏析
徐学胜
从博大精深的中国花鸟画历史审美视角察觉,田园蔬果、草木鸟虫、百花争艳,千姿百态,一花一木均是一个完整的宇宙,经过画家的千锤百炼,在画面上成为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观众从这些艺术形象中看到了流光溢彩的大千世界。而日照青年女画家牟进梅笔下的万斛珍珠,丰富充实了美术教育行业致美境界。
无论是梅兰竹菊四君子,还是牡丹、荷花、水仙、石榴系列,甚或蔬果瓜藤各有千秋,情境、意境、物境三境造化生动,美不胜收。彰显了画家不仅选取的题材好,而且造诣高。

牟进梅是新时代美术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她自曲阜师范大学教育美术专业毕业任职于日照中学美术教育工作以来,秉持崇艺重教、尚德务实的理念,又融入了博采众长、继承创新、古韵新意、躬耕不辍之精神。为表达这种精神艺术状态,牟老师教学相长,深入生活采风写生,师法自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她的花鸟画作品是美的,美的笔触、墨痕、色调,蕴含着巾帼画家美的情思、哲理、诗意、惹人喜爱,耐人寻味无穷也。
我们首先欣赏其代表作《梅花》系列作品,一股雅妍清新淋漓之风扑面而来。

古人王安石颂梅曰:“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今人赞曰:“自古咏梅知几多,春梅蜡梅美若何?二梅有别性相近,铁骨清香是楷模。”梅原产于中国,植梅、赏梅已有三千余年的历史,至南宋人范成大编著了《梅谱》,为研究梅花品系立下了根基。至明清时期,人们又借梅花之五瓣赋予其“五福”(快乐、幸福、长寿、顺利、和平)之文化寓意。

至此梅花一改往日孤傲清逸的形象,以传春报喜的面目进入寻常百姓家,化身为中华民俗文化中的重要一员。随之美术工作者们以梅花为题材的《喜鹊登梅》《竹梅双喜》《梅开五福》《松竹梅岁寒三友》等国画作品层出不穷,成为中华民族传统吉祥如意,峻骨飘香的美好形象。

纵观牟进梅老师多年来的《梅花》系列作品,无论是《乾坤清气》、《暗香浮动》、《一任群芳妒》,还是《梅喜漫天雪》、《雪舞骨峻》等等,各呈姿态:有的老干虬曲、花红烨烨,有的新枝横斜、白艳点点,有的笑绽冰雪,有的傲立北风。

这些红梅、绿梅、白梅,或肥或瘦,或疏或宻,既有别于传统文人孤芳自赏式的荒寒孤寂,又不同于俗气的热烈奔放;整体表现出端庄而不失秀逸,无畏又不乏坚韧,透射出牟进梅作画的心境与人品的写照。特别是笔墨处理上,她敢于放笔直取,干湿浓淡、曲直虚实,无不相得益彰。再就是点花掌握了圆润饱满,点花萼笔酣墨饱,点蕊聚散干湿畅达有序。

这些标韵高雅的作品,非一般初学者能体会个中三味。匠心独运地画出了梅精神,多次参展获奖颇受大众青睐。
再来赏读牟进梅老师的菊花系列作品,其“蕊含香冷秋更暖,晚节清香传天下”,“我花开罢百花杀,满城尽带黄金甲。”诗意雅趣跃然纸素。
《傲霜》《秋香》均包含着浓艳润泽的色彩,画意苍秀而淋漓,枝叶苍翠,花朵明丽,整幅画墨则雨润、彩则露鲜,真挚地表达了对自然的满满情感。用笔上勾线质感强烈,造型准确,笔致轻松、如同闲庭信步,虚实相得益彰;笔笔有法度、处处合规律,凸显了扎实的基本功力,令人击掌称赞不已。古人评画“以理、气、趣兼到为重”(清.王原祁《雨窗漫笔》),要求一幅好的作品要通画理,通物理,符合作画规律和客观事物规律;要有气韵,有气势,有激情,具有生动性;内容要能涵蕴,笔墨要有趣味,有看头,有魅力。用此审美观点欣赏牟老师的写意花鸟画作品,正是理、气、趣兼而得之的佳作也!
作者系《羲之书画》杂志副主编《中国书画报》特约记者

画家简介
牟进梅,女,出生于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2008年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育国画专业,任教于日照香河实验学校。现为中国王羲之书画艺术研究院一级美术师、日照市五莲书画院理事。涉猎山水、人物、花鸟,擅长梅兰竹菊四君子与荷花牡丹等。其作品多次参加各级展览获奖,并被各地各界人士收藏。
画家牟进梅写意花鸟画作品赏析










京都书画艺术网
山东书画周刊
编审/徐学胜 主编/王树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