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吕晓蓉
在我的心中一直萦绕着一个地方,那就是城步玉屏村的小清溪——当年我母亲工作(教书)的地方。那片青山,那条溪水无数次出现在我梦境中。那清澈的溪水日夜不停地潺潺流淌,像哼唱着一首久远的家乡恋歌,演绎着玉屏村的变化,也流淌着我对这片土地的无尽思念之情……
——题记
时光荏苒,季节更替,又一个金色的十月到了。国庆节期间我接到了一个特别的邀请,当年我母亲的一位学生王荣姣师姐给我打来电话,邀我国庆放假期间回家乡去她家里聚聚,也顺便陪我去看看我母亲当年工作的学校。听到王荣姣老师(她是当地小学教师)热情邀请,我欣然答应下来。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的母亲在城步玉屏乡小清溪村小工作了八九年。那年代城步乡下未通公路。我母亲每次周末回县城买些生活用品及学生的学习用具都是步行往返三十多里路程,我多次随母亲翻山越岭行走在蜿蜒崎岖的山路上。山路中山峦一峰接一峰,绵延不绝,直到天边。那布满荆棘的山路中有的地方铺着一块块青石板,有的地方是黄泥土。青石板被山民们长年累月的行走已磨擦得很光滑锃亮,每一次走在光溜溜的青石板上有种特别舒畅的感觉。那弯弯的小路中还有三个凉亭,其中有一个较大的凉亭中有长长的木板凳和石板供行人休息。每次我与母亲走到这里总要休息会儿。若是大夏天,走累了躺在青石板上睡会儿觉,任凉风吹拂,会立马进入梦境,一觉醒来会觉得精神倍爽。记得这凉亭右边下方还有一个泉井,泉水清凉可口。
春天,山林青翠吐绿,路边野花芳香沁脾;夏天,树木枝繁叶茂,林间小鸟欢唱;秋天漫山红叶,层林尽染;冬天白雪皑皑,寂寥肃穆……这大山的春夏秋冬风景无数次在我梦境中出现。说来也怪,几十年过去了,我也走过大江南北,见多了名山大川,为何家乡小清溪这山这水却无数次的萦绕在脑海,不曾忘。有句俗语:树高千尺不忘根。也许,我生命的根深深扎在小清溪这块土地上。
今年暑假我回到家乡城步,一个偶然机会,一天早晨在一家早餐店就餐,突然听到邻座一位与我年龄相仿的女人亲切地叫了我的名字。我惊讶地向她望去,并礼貌地回了一句:“你好!你是……”她见我愣愣的神态,马上自我介绍说:“我是小清溪的,也是你母亲李陶老师当年的学生,我叫王荣姣。”“啊,谢谢你!你对我还有印象?”我惊喜地和她聊了起来,“当然有印象,你长得像你母亲,你小时候常来小清溪我见过你的。”“啊,你记性这么好!都过去半个世纪了,你还能认出我来,若不是你喊我,我们是擦肩而过的。”我们交流了一会儿,我主动去给她买单,但被她拦住了。后来她给我留了电话号码,我们互加了微信。
缘分就是这么巧妙与默契,有缘人终究会相遇相见。我小时候跟随母亲在小清溪村小学读过一年级,那时才七八岁,如今我都退休了。人生几十年就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了,也像天上的浮云抓不住,飘飘而过了。能遇上童年时代的朋友,再追忆下美好的童年时光也是非常惬意的。
国庆节期间我应王荣姣师姐之邀回到城步。10月3日上午,我约了我的同学李承俊开摩托车送我去小清溪。
十月的天空秋高气爽,艳阳高照,我怀着愉悦的心情搭着老同学驾驶的摩托车沿着县城至玉屏村小清溪方向的水泥马路一路奔驰。眼前掠过的是一派郁郁葱葱的山林点缀着红枫,在阳光照射下显得斑斓多姿,山脚下成片的翠竹在山风吹拂下摇曳生辉……啊,这无尽的山林和翠竹不就是我梦中的景致吗?
山还是这片山,溪水还是这条溪水。不同的是当年没有这条水泥公路。五十多年前我与母亲翻山越岭走的是一条蜿蜒曲折路边茅草丛生的山间小路。如今农村早已实现村村通公路了,那山路也许早已没人去走了。那山路中的凉亭还在吗?凉亭下面那个清凉的水井也还在吗?我心里依然想着那座曾给我带来快乐,给我休息过的木柱子,木板凳的凉亭和那给我带来解渴滋润的清凉凉的泉水。
我的同学李承俊驾驶着摩托车一路飞奔,而我坐在后面座位上一路观赏风景一路遐思翩跹……
过去我与母亲走路去小清溪一般在县城家里吃了中餐就开始走,而要到傍晚村民收工了,牧童赶着牛羊回圈了,我与母亲才赶到小清溪学校。如今通了公路,三十多华里路程骑摩托车只需半个小时就到了。有了公路,这里农民们生活与孩子们上学方便多了。这就是我们国家繁荣,党的政策对农村帮扶所起的巨变呀。
我们到达村子,老远就看见王荣姣师姐站在村口一棵大槐树下在等着我们了。山里的人接待客人就是这么热情周到。
我和我的同学跟着师姐走进村子,这村子里很多新修的房屋座落在山坡上,新修的村公路可以通到各户农家门口。村子里树木繁茂,李树、梨树、桔子树、柚子树、还有高大的槐树,笔直的樟树,随处可见。路边最显眼的是芭蕉树,一簇簇,三五几棵团在一起,那似扇面的大片叶子青翠碧绿,在风中微微摆动,惹人喜爱。看着眼前的村庄,我努力地从记忆深处去寻找小清溪过去的模样,依稀只记得是一条弯弯的石板路从山脚一直缓缓上到半山腰,十几座稀疏的农家木屋散落在山坡上……
五十多年过去了,这里早已旧貎换新颜。师姐边走边向我介绍说:小清溪人过去出门就要爬山,去一趟县城购些物资也是靠肩挑手提几十里路。现在公路修到了家门口,多数家庭盖了新房子,家家有摩托车,有的还有汽车。现在种田一色采用机械化了……
师姐的话让我感慨万千,时代在前进,党的惠农政策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到了师姐家,她家也是前几年修建的一座两层楼的小洋楼房,很新式别致。我赞叹地对她说:“在农村修建这样的别墅式的小洋房不容易呀。”她笑了笑回答我:“自己的地盘,就只需材料和工费吧。”师姐老公也是某单位职工,夫妻俩齐心合力把家庭建设搞得这么好,儿女也培养得好,在外地工作,真让人佩服。
中午,师姐按当地人的风俗打油茶招待我们。她把邻里乡亲都邀请来吃油茶,师姐向乡亲们介绍了我,我一一和老乡们握手,真感到了一种久违的亲切感。有两个年龄比我大点的大姐还与我说起了我母亲在这里教书期间如何关爱他们小孩成长的事,说得很动情,不禁引起了我对母亲的怀念。
吃了油茶后,我要求师姐陪我去看看我母亲当年(上世纪六十年代)所在学校的地址。她一路陪我们走一路说起那些陈年旧事,每一桩事都是那么真真切切打动着我的心扉。
当我们一行从她屋子后面那条路再向山上走了半里路样子,在一处山坡上,有一块两百多平米宽的杂草丛生的土坪,土坪上仍还见到一些断砖残瓦。师姐指着这坪说:“这个坪就是你母亲李陶老师当年在这里教书的村小。这里以前是大队里的一个祠堂,那年代没有修学校,村里就用这祠堂改成了学校。”师姐继续说:“在上世经八十年代,这祠堂倒塌了。村里干部就把学校建到山脚下去了,那里方便些。”
看着这断砖残瓦,杂草丛生之地,我的心情很沉重,思绪就像穿越时空隧道瞬间回到了童年时光:
一群群快乐的孩子曾在这里用稚嫩的声音大声地朗诵课文
几十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注视着讲台上方那块写满字的黑板
一个温柔清脆的声音在教孩子们学习拼音和生字
下课后小操坪上我和同学们开心活泼的玩耍和朗朗的笑声
……
一幅幅画面像电影镜头一样在我眼前翻滚,一个个远去的声音像大山里的回声在我耳畔回响。
“晓蓉,你看当年教室后面山坡上那几颗小松树已长成参天大树了。”师姐亲切地叫了我一声,让我从沉思中回过神来。我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到那几颗高大的松树矗立在山坡上,那树枝繁茂地向四处伸展,松针密密麻麻在阳光照射下格外的青翠闪亮。
“ 这几颗松树,村民们留着它们就是为了纪念这所学校,纪念曾经在这里辛勤工作的园丁!这松树也象征着小清溪的学子一个个茁壮成长,成长为社会的有用之材!”师姐动情地说到这些,让我百感交集。啊,小清溪的老百姓太好了!他们用最淳朴善良简单的方式与心愿来纪念逝去的时光及对一切美好的事物礼赞!
接下来师姐还深情地说出她的一段往事:
在她五岁的那一年春天,她跟着妈妈(村妇女主任)去公社(当时清溪公社所在地大连)开会。那天参加会议的人很多,有机关干部,学校里的老师及各村村干部等人。在会议中,大人讲话的内容她一句也听不懂,她就走出去玩了。结果一玩就玩到天黑了,她妈妈散会后着急地四处找她也没有找到。她也在边哭边找妈妈,不知哭了多久,哭累了就倒在路边睡着了。后来被我母亲(当天也在开会)散会后刚好从那条路经过。一看这孩子在地上睡着了,看她脸很熟悉,(常看到这小孩来教室外面听课。)她就是小清溪村学校附近的一家人的孩子。我母亲连忙把孩子抱起,并把孩子背回到学校。回校后又给这孩子洗了脸,给孩子做了吃的。之后打着电筒把孩子送到她家里。
“自从那次后,我叫李老师为妈妈老师。”
我听后感动地说:“你与我母亲还有这么一段缘啊!”
“你母亲是我的救命恩人呀!如果那天不是妈妈老师发现我,不可想象后来我会怎么样?”
“这些事我倒未曾听我母亲说起过。”
“你的母亲在我们村里不仅书教得好,关爱学生,还为老百姓做了许许多多的好事。这里老百姓至今还想念着她!”
师姐的话勾起了我一段回忆。
记得我跟随母亲在小清溪读一年级时候,母亲常带着我去学生家做家访。有一天夜晚,母亲一手拿着手电筒,一手牵着我,沿着一条高低不平的石板路去一户学生家里。母亲在路上告诉我:这位学生妈妈病了,孩子们很可怜,需要去看看。当我们走进这学生家,看见在昏暗的油灯下,学生的妈妈躺在床上,三个未成年的孩子围在床边无可奈何的样子,学生的爸爸忙碌地做这做那。我母亲来到床边,细心地安慰着学生的妈妈,并嘱咐她要去城里看病。临走时放了些钱到学生妈妈枕头边。我们回时,夜已很深,学生爸爸打着枞篝火一直送我们回到了学校。
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事,这些善举在我母亲几十年的农村教育工作中不计其数。
下山的路上,我和师姐边走边聊,师姐深有感触地说:“我高中毕业后回到小清溪务农半年,那时刚好村小需要一名民办教师,经村委推荐,县教育局领导批准,我荣幸地成为了一名民办教师。后来民办转公办,通过考核,我又荣幸地成了一名正式的公办教师,这一路走来我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以妈妈老师为榜样,她对学生的关爱,为人的善良及对待工作的极端负责精神一直勉励鞭策着我。”
听了师姐发自肺腑之言,我向她投以敬佩的目光!我想不到我的母亲在她学生心目中形象如此高大,如此占有重要位置。想到此,我为我的母亲能有这么知恩向上的好学生而感到无比欣慰!
下午,师姐为了满足我的心愿还陪我到村里四处转了转。走在村子里的石板小径上,看到一栋栋新建的房屋,及门前坐着晒太阳的老人们开心的笑容,我感觉到了如今他们都过上了幸福生活,看到屋前屋后收割后的稻田里成群的鸡鸭及葱郁的菜园和果树我心情无比舒畅。我情不自禁地感叹道:现在的农村真好!人们只要肯劳动,生活是很惬意的。
我们再向高处的山坡上走去,放眼远望,蓝天白云下,墨黝黝的山脉连绵起伏延伸到天边,山林浩荡,红枫点缀其间,在阳光照射下镀上了一层耀眼的金辉。山脚下层层梯田,几座房屋零散地静卧在田边地头,一条小溪蜿蜒地从村子通过……啊,这是一幅多么壮阔绚丽的大自然油画!我心潮澎湃,拿出了手机,连续地拍了几张照片,我要把这美丽的风光永远的珍藏!
当我们一行看了风景后回到了师姐屋里,一桌丰盛的苗乡特色菜已摆在了厅堂的餐桌上了。师姐老公趁我们出去观赏风景时间就快速麻利地做好了晚餐。他们夫妻俩如此热情周到的接待我们,让我感动不已。
吃饭时,师姐拿出她自制的葡萄酒,一杯杯斟满,她举着杯动情地对我说:“来,为我们半个世纪的团聚干一杯!为我们的缘分干一杯!”我也站起身,举着这杯溢满深情的红酒,激动地说:“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老师妈妈,为我们的缘分干杯!你是我的好姐姐,今后我会常来看望你的!”
我的同学李承俊不敢喝酒,因为他还要驾驶摩托车护我返县城,他以茶代酒为我们这次难得的聚会而祝贺!
夜已降临,我在难舍中与师姐夫妻俩握手话别。
走到村口,我向这大山深情地鞠一躬!是这大山的厚重与灵气给了我人生的意义,是这小溪滋润了我成长。我的学习时光从这里启萌,是妈妈老师给予我性情陶冶,引导我走向教育人生道路。
再见了,小清溪!今天我不是在梦里,而是在现实中见到了您!
一路上,清凉凉的晚风荡漾着我沸腾的心潮……
2022年10月20初稿于长沙
【作者简介】
吕晓蓉,笔名雨露,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人,城步第四民族中学退休教师,县作协会员。本人热爱文学,笔耕不辍,有散文、诗歌、通讯作品在省市多家媒体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