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人物传记随感录1106
荀子
荀子 (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一说时人相尊而号为卿),[战国末期赵国人,两汉时因避汉宣帝询名讳称“孙卿”,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先秦时代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
荀子曾三次担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两度出任楚兰陵令。晚年蛰居兰陵县著书立说,收徒授业,终老于斯,被称为“后圣”。 荀子批判地接受并创造性地发展了儒家正统的思想和理论,主张“礼法并施”;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反对鬼神迷信;提出性恶论,重视习俗和教育对人的影响,并强调学以致用; 其思想集中反映在《荀子》一书中。 荀子还整理传承了《诗经》、《尚书》、《礼》、《乐》、《易》、《春秋》等儒家典籍,为传播保存儒家思想文化做出巨大贡献。
荀子总结百家争鸣的理论成果和自己的学术思想,创立了先秦时期完备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他的思想在以后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发展中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影响。

读荀子
- -兼读《战国最后的名师:弟子成为秦朝、西汉丞相,门下名家辈出》有感
名师辈出可看战国,首当其冲荀子当说。
儒家学派代表人物,百家争鸣集大成者。
于齐开办稷下学宫,广招门徒传授学业。
高徒如云身怀绝技,1辅佐帝王开创伟业。
注:1.荀子的高徒有:
第一位韩非子
第二位李斯
第三位张苍
第四位毛亨
第五位浮丘伯
第六位陆贾

作者简介:
陈宝田,笔名龙山石,男,1949年2月出生,山东肥城人,中共党员,中学教师,自幼酷爱诗词、书法,毕业于泰安师范专科学校。一生热爱文学,尤其喜欢诗歌创作,有作品见诸报端,为首届感动中国文化人物得奖主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