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湖簇拥的土地
文/刘鸿鸣
去年的一个秋日,我曾来过八郞镇,走访了西部查干湖畔的羊营子村、三不管村、巴达荣贵屯及七家子岛。这些地方,还仅仅是八郞镇的几个点和线,没能让我形成面上的认识。
今年的秋分之日,我有幸随着采风团又踏上了这片土地。一行人沿着贯通南北的302国道,首先参观了南部的苏玛村(两家子屯),又途经中部的八郞村、陶克涛胡村(三家子屯)、西上台子村、北上台子村,来到了北部的塔虎城遗址。之后,一行人又来到西部的查干湖沿岸,走进了莫日格其村、西山外的查干湖渔场及契丹岛。
回来后,总觉得八郞镇东部的沿江一带还很陌生,于是,时隔三日,我再次来到了这片土地。这次,是在北部与大安市的交界处下了302国道,向东沿着一条狭窄的界道走上了嫩江大堤。沿着大堤奔向东南,在塔虎城遗址东北角的东风村附近,参观了零点处的塔虎城电灌站,又途经东部的黎明村、曙光村及八郞农场一带的灌区,来到了库里泡东北角的大箔口。之后,又沿着库里泡北岸一路向西,来到了南部的冷家村、苏玛村及南沟子。
两次走访,我渐渐地看清了,原来八郞镇的这片土地是个半岛,在郭尔罗斯草原的最北端,被查干湖、南沟子、库里泡和嫩江紧紧地簇拥着。
这片“U”字形的土地属于松嫩河谷平原,北部、西部及中部是台地,东部和南部低洼,幅员面积有307平方公里。这片土地的北部与大安市直线接壤;西部靠着查干胡,东部依着嫩江;南端是一条近百米宽的河道,当地人叫它南沟子,东南角就是库里泡。这条呈弧形的南沟子近七公里长,西与查干湖相连,东与库里泡相接。在库里泡东北角的大堤处,还有一段四五十米宽的“大箔口”,连着大堤内的七十二道湾,在“老实王”沟口通向嫩江干流。

如果说库里泡是琴箱,浑乌高速八郞段是琴杆,四家子、北上台子、西上台子、三家子是琴轴,302国道的双向四条车道是琴弦,那么弧形的南沟子就是蒙古族四弦琴的琴弓。
正是南沟子来来往往的水,在这片土地上奏响了河湖连通的序曲,实现了松花江(松花江水通过“引松工程”流入查干湖)、查干湖、库里泡及嫩江的水体连通,以水体交换的方式改善了查干湖水质。
河水没有固定流向的河流实在少见。一般年份,查干湖的水位达到一定高程,就与辛甸泡和马营泡连成一体了,这时流入查干湖的松花江水,以及少量的霍林河水、西辽河水就会从马营泡的东北角流出,进入南沟子向东流入库里泡,再由大箔口向东北流入嫩江。特殊年份,嫩江涨水了,又会经大箔口倒灌到库里泡,再由南沟子向西流入查干湖。
就是这么一条不起眼儿的自然流淌的南沟子,十分低调地发挥着重要作用,就如八郞这片土地一样,虽说在郭尔罗斯草原上不够十分抢眼,但却意义非凡。
八郞,这个以北宋时期“杨家将”命名的地方,我小时候就十分向往。
这个清朝嘉庆初年由蒙古族住户包姓建立的小屯,蒙语叫“呼根艾里”。早年在屯北有一棵很粗的枯木树桩,传说杨八郞假降大辽后,曾在北征女真时在此树桩上拴过战马,树的周围还有几个马踩过的蹄印坑。汉族人迁入后,便根据这个传说,把“呼根艾里”改称为了八郞屯。后来八郞村八郞镇都由驻地八郞屯而得名。由传说命名一个地方,表达了民间对英雄的崇敬,也表达了当地人追求民族和解、实现永久和平的愿望。
时至今日,八郞镇的父老乡亲对英雄人物都心怀敬意。清末民初,这片土地上的三家子屯,就出现一位反清抗垦的刚毅英雄陶克涛胡。面对蒙古王公与清政府及日本侵略者相互勾结,大肆出荒招垦郭尔罗斯草原,致使民众背井离乡、流离失所的残酷现实,陶克涛胡于1906年9月23日凌晨突然袭击他们的驻地,杀鬼子、抗清兵,拉起了聚众起义的队伍,有力地配合了1911年辛亥革命前全国范围的反清斗争,对瓦解清王朝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家乡人民纪念他,后来三家子屯所在村改成了陶克涛胡村。
这里的老百姓对艺术家也推崇备至。新中国成立后,两家子屯走出了一位四弦琴演奏家苏玛。他曾参加过捷克斯洛伐克第十一届“布拉格之春”国际音乐节演出,获得“民族民间艺术家”称号。1955年,在北京举办的全国群众业余音乐、舞蹈观摩大会演出期间,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接见了他,并观看了他的演奏。他为家乡争得了荣誉,后来两家子屯所在的村也改了成苏玛村。
一文一武的两个郭尔罗斯名人,都出生在这片河湖簇拥土地。地灵才会人杰,因此,这片土地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目光。
这片土地最早吸引我的,是塔虎城古城。
站在城墙上,望着“人”字形和“一”字形南归的大雁,觉得与大安市的直线交界像弦,“U”字形的土地像弓,贯通南北的铁路像箭,像是一支一支连着的箭。试想,在这处辽代帝王春捺钵的驻跸地,射落过多少它们的祖先,才促成了一次次的“头鱼宴”和“头鹅宴”。试想,四周的古战场上,多少个将士的白骨还没来得及掩埋,多少个地方又升起了征战的烽烟。
这个呈正方形,周长为5213米的城池,充满着血性和血腥,尽显着辽代北部边陲的残酷与威严。在这里,女真部首领完颜阿古打不甘受辱,后来在拉林河畔誓师返辽,终于开启了一个新的朝代;在这里,元末名将纳哈出最终降明,标志着另外一个朝代的终结。
后来,我又来到了羊营子遗址、半拉山遗址、三不管遗址、七家子遗址,感受到了春捺钵驻跸地的美丽富饶,也感受到了连年的征战给这里带来的灾难。
近年来,这里吸引我的是远古“青山头人”的发现。在查干湖畔的青山头上,一处“青山头遗址”的石碑,记录了早在一万三千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就有古人类在这里居住;在距今四、五千年的新石器时代,人类仍然在这片渔猎的天堂里生息繁衍。在青山头上,还有一处腾格里十三敖包,七彩的经幡飘动着,像是在祈愿这方水土的富庶平安。
目前,吸引我的是这里的河湖连通,改善了一方水土的自然生态。随着乡村振兴脚步的加快,当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统领,依托着资源优势和产业带动,实现了百姓生活质量的提升。随着私开滥垦草原林地行为的有效整治,随着马营泡面源污染拦截治理工程的投入使用,以及查干湖缓冲区油井和采油平台的拆除,如今,站在冷家屯村的古榆树下、站在塔虎城村的古城墙上、站在苏玛村的四弦琴雕塑前,站在青山头的十三敖包旁边,都会感受到雁阵南归的天空更蓝了,村容村貌更美了,查干湖、库里泡的活水更清了、野生动植物更多了,马营子、羊营子、莫日格其的牧草更绿了、牛羊更壮了,台地及塔虎城灌区的稻谷更香了,八郞、三不管的瓜果也更甜了。可贵的是,很多老百姓心里头装着家乡的英雄豪杰,干劲更足了,生活也更有奔头了。
更令人欣喜的是,过去土里土气的南沟子也扩修成了一条草原运河。河道清淤后实现了水泥模袋护坡、河坝也加高加固了。眼下,南沟子自信地在302国道的四条车道下流过,仿佛这条琴弓又拉起来,正在为这片土地奏响一曲新时代的颂歌。
作者简介:
刘鸿鸣,男,汉族,1960年出生于吉林省前郭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照片由刘鸿鸣提供
文学顾问:吉振宇、金巍
采风顾问:沈凤祥、王国发
国学顾问:沈洪友、侯玉田
艺术顾问:张桂芝、赵昕
评论顾问:姚宗希、傅宝魁
总顾问:李明军
总编辑:张晓彦
执行总编:沈树立、谷国宏、周昌龙
主编:吴玉梅、吴垚、王国琦、王迪
副主编:徐丽、杨晓梅、柴丽岩 、贾春晖
主办单位:
松嫩流域文学社
北方都市文化编辑部
书法题字 耿明

协办单位:
松原市残疾人联合会
松原市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
松原市宁江区作家协会
松原市女摄影家协会
松原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吉林油田文联、体协
金秋俱乐部
吉林油田松原采气厂
吉林油田消防支队
吉林油田供电公司
松原之声朗诵艺术团
《朗读者》读书会
东镇广播剧社
吉林龙华传记文化工作室
松原文昌社传统文化志愿者
查干湖散曲社
投稿邮箱:Limj967@163.com
本期编辑 张晓彦

本期编审王国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