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州中学的两位何姓作家
文/黄志超
巍巍学府,百年连中;藏龙卧虎,钟灵毓秀;英才辈出,寰宇遍布;辉煌业绩,彪炳南粤!
连州中学之于连州,犹清华大学之于神州,中山大学之于南粤,是连州市一张响亮的名片,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建校100多年来,她为祖国的民族解放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无数人才。择其要者,我们耳能详熟的有:冯达飞,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位飞行员;萧贻昌,粤桂湘边纵队连江支队第七团政委;何宪,原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孟沾,粤桂湘边纵队连江支队第十团团长兼政委;萧怀德,解放前后曾两次担任广东省立连州中学校长,1957年当选连县副县长;关照禧,连州市最早的广东省级作家,连州中学高中语文和英语教师;陈绍林,原连州中学校长,全国英模;伍昆明,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授予的有突出贡献专家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邓东皋,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著名数学家;何泗记,曾任中国驻中非共和国大使;陈伟林,曾任中山大学党委副书记、研究员……连中英才,灿若繁星,数不胜数!
长江后浪推前浪,连中代有才人出。在连州中学这块沃土上,涌现了两位颇有建树的何姓作家,他们是师生关系,先后步入广东省作家协会的文学殿堂,他们就是原连州中学教导主任、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何野枫和中学语文一级教师、原《连中校刊》主编何志昌老师。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何野枫,字思君,笔名河畔草;1925年10月30日出生,广东省梅州人。南方大学毕业。曾参加粤北农村土地改革,任单元组(队)长。后长期从事学校教育工作。从小喜爱文学,16岁就开始涉足文学创作。1943年起,在国内外发表新诗、散文、小说、古诗词。新中国成立后,他的作品如雨后春笋在《梅县报》《汕头报》《光明日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文艺报》《文汇报》《星岛日报》等海内外报纸杂志发表。他写的新诗《双喜山抒情》刊登于1956年12月12日《羊城晚报》副刊,引起了连州文艺界的巨大轰动。此诗还被收入1985年版的《连县志》,作为永久的收藏。文艺作品能够收入《连县志》的省级作家,只有何野枫和关照禧两位老师。
何野枫学识渊博,古文字功底深厚,擅长撰写格律诗和填词。上世纪七十年代,毛主席发表了一系列诗词,如《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满江红·和郭沫若》七律《长征》等,毛主席的诗词刚刚发表,星子公社文教办的领导就请何野枫向全公社的老师和干部宣讲,而且是在没有任何辅导资料的情况下,他游刃有余地完成了公社领导交给他的任务。1987年著名作家秦牧、欧阳翎一行来连州讲学,游览连州八景之首的巾峰山之后,秦牧写下了著名散文《巾峰山远眺亭记》,专门指定何野枫注解。从1986年至1997年11年间,他在国内外报刊发表诗词300余首。他1993年4月1日写的七律《万年青》:
一盆翠绿照云天,脉脉生机意盎然。
不事花香招浪蝶,无须粉黛献红颜。
冰心水石情如许,玉叶琼枝韵若仙。
兀立寒窗浑欲语,恍留青帝伴吟笺。
此诗荣获“艾青杯”首届全国文学作品大赛创作奖(1993年)、“世界华人杯”文学作品大赛二等奖(1994年)。2010年上海世博会邀请他为世博会题贺,共为世博会喝彩。他先后为世博会寄去新诗古诗各一首,均被采用,在大会展出,并收入《世博中国艺术名家题贺大典》大型图书中。2003年中国作家世纪论坛与中国当代文学艺术研究中心联合会邀请他参加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的“中国作家世纪论坛”开幕式颁奖大会,他欣喜若狂地接受了。
1985年,何野枫已经到了退休年龄,但连州中学领导舍不得他离开,继续聘任他,一直干到1990年,他才真正地退了下来。但是他退而不休,刚从他耕耘了大半辈子的教育园地退了下来,又马不停蹄地投身到了文学创作这块园地。退休之后,他担任县文联副主席、宾于诗社社长、连州市政协委员、连州市政协文史委员会副主任、《连州文史资料》主编等职。先后出版了《连州文史资料》16辑、《连州诗坛》16辑、《宾于诗社诗文选》3辑、专著《枫叶集》,合编有《连州历代诗选》《湟川新咏》《粤北吟草》等。其事迹和代表作曾收入《百年烟雨图》《当代中华诗词家大辞典》《全球当代诗词选集续篇》等。
半个多世纪前,在“农民要土地,我党要农民”的号召下,何野枫从南方大学(叶剑英任校长)毕业后,涌入了土地革命的浪潮。在连州的清江乡、九陂乡,担任土改工作队队长,腰插左轮,英姿飒爽,带领农民斗地主分田地。地主富农望之丧胆,贫苦农民却亲切称他“何同志”。
土改工作结束后,组织上安排他到连州中学工作,担任教导主任。他在教学和写作这两块园地辛勤耕耘,并且都取得了不凡的成绩。反右斗争中,因为他经常在羊城晚报、南方日报等报刊上发表诗歌散文,被极左分子当成莫须有的罪名,把他划成右派,遣派到西溪中学任教。十年浩劫中,他曾两次虎口余生:一次被造反派五花大绑,拉出东陂镇郊田野枪毙。刹时,狂风大作,乌云密布,瓢泼大雨。打手们见状忙着避雨去了。何野枫万幸中捡回了一条命。又一次,在一个深夜,造反派在东陂镇郊的一块柑果园中,挖了一个坑,把捆绑在门板上的野枫活埋。东陂公社武装部长魏信星从窗口看到果园里乱糟糟一片,还有煤油灯光、手电筒光。他连忙赶到那里,发现情况不妙,勒令造反派们:“人命关天!谁授予你们杀人的权利?你们快点把人送到公社关起来,由公社革委会处理!”造反派只好照办,眼前的武装部长就是公社革委会主任,谁敢不从!造反派们只好乖乖照办。何野枫又一次虎口余生!
何野枫卧室里书架上的所有书籍都被当作“封、资、修”的东西而被造反派一扫而光,抢劫而去,整个卧室一片狼藉。
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其大难不死,必后有作为之谓也。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何野枫被平反,落实了党的知识分子政策,重新回到连州中学任教,继续担任教导主任职务。久旱遇甘霖,何野枫焕发了青春,为了弥补被十年浩劫耽误的时间,他夜以继日不辞劳苦干起来。不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八十年代初期,加入了广东省作家协会。何野枫万分感慨写道——
百年生死两由之,
劫后刑余不自持。
跃马横刀迎二竖,
一支秃管写残诗。
——(《六旬晋五自寿》见《枫叶集》)
无端风雨廿三年,雪压霜侵两鬓添。
迎得春阳披大地,红花铁树倍娇妍。
春回大地百花鲜,锦绣河山换旧颜。
莫道骅骝终伏枥,长征路上竞飞腾。
——(《写在县落实政策座谈会上》,见《枫叶集》)
新中国成立前,诗人何野枫就曾在星江中学任教。何野枫在连州这片土地上默默奉献了超过一个甲子的年华,在教育和创作这两块园地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在连州文坛乃至教育界,“何老”是一张响亮的名片。这不仅因为他年纪大,更因为他德高望重,受人尊敬。
啊,经过傲笑严霜的枫叶,经过浴火重生的凤凰,如今,在南粤的上空,犹如漫天燃烧的晚霞,红得如此灿烂,如此光鲜,如此令人惊羡!
何志昌,字效贤,笔名绿叶,1941年4月5日出生,连州市星子镇人,韶关教育学院中文函授毕业。已经出版了《绿叶集》《晚霞集》《余晖集》三部散文集。章回体长篇小说《绿竹村》也正在创作中。此外,他受聘为连州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主编了两部史书《中国共产党连州市历史(1978—2004)》《连州市革命老区发展史》,两部史书约60万字,为党的事业发挥余热。
何志昌老师曾荣获全国各级征文比赛证书60余次。
他终生恪守三条铁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跟党走,为山区教育献了青春再献白发,向文学殿堂不懈地跋涉和攀登。
何志昌出身贫苦,父母文盲。土地改革时划定的阶级成分是贫农。他从小就有文学的天赋,在本村德育小学读初小时,就看了《精忠岳传》《三国演义》《罗通扫北》《薛仁贵征东》《梁山伯与祝英台》《增广贤言》等书,并经常在同辈伙伴中讲“古仔”(故事)。在学生时代,他的作文经常被语文老师拿来在课堂上作为范文读给同学们听;“小鲁迅”的绰号也在同学中传开。
何志昌家道贫寒,少年、青年时代读于星江中学和连州中学,勤奋好学,深得老师称赞。特别是语文科,更是常常得到语文老师的赏识,赞不绝口,把他看成“新苗子”,从思想上、学习上、经济上给予帮助。何志昌在连州中学读高二的时候,因为家里无钱给他交学费,面临失学危险。有一位叫做陶明达语文老师,被错划为右派分子,无数次受到运动冲击。他工资不高,生活艰难。当他得知何志昌窘况时,竟把自己心爱的藏书卖掉去资助他。这使得何志昌深为感动。可是,万万没想到,这本来是堂堂正正的一件大好事,却被有着极左思潮和野心的老师(班主任)获知,把这件事当作是资产阶级右派分子拿小恩小惠来拉拢腐蚀贫下中农青少年一代。“罪状”被逐级上报,被无限上纲,被无限扩大,把这个事件整成黑材料,刊登在共青团韶关地委内部的工作通讯上。从此师生两人的厄运不断袭来,成为苦海无边的孤舟,任由海浪的颠簸漂泊。陶明达老师在历次政治运动中被无情的批斗、摧残,身体和精神遭受到双重摧残;而何志昌也因此成了右派分子培养的“黑苗子”备受株连,有理无处伸。因为这个原因,高考招生、工作安排,均与他无缘。1964年,他从连州中学高中毕业后,只能回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终日与泥巴打交道。
此后,无辜又无奈的何志昌,便在农村的田野里不分昼夜地摸爬滚打,戴着“黑苗子”“右派分子接班人”的帽子,在生产队过着受欺凌的非人生活。但他并没有因此消沉,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从牙缝里挤出几个钱订购了《广东文艺》《地理知识》《英语学习》几种杂志,在晚上如豆的煤油灯下不懈学习。后来经过组织安排,到瑶安少数民族地区找到了一份民办教师的工作。何志昌一个人带着20多个山娃,负责一至三个年级的复式班教学工作。他任劳任怨,积极肯干,效果显著,受到当地农民的好评。
可是好景不长。在文化大革命中,他连民办老师的工作也丢了。1968年8月19日,是瑶安民族乡的集市日子,被打成资产阶级右派“黑苗子”“反动学术权威”的何志昌,被五花大绑,胸前挂着纸牌,头上戴着纸糊的高帽,示众游街……造反派把他书架上的《普希金诗选》《海涅诗集》《父与子》以及四大名著等书一扫而空!
他又一次被扫地到农村的泥巴里,受尽了人间的欺辱和白眼,过着炼狱般的生活。但他并没有向命运低头,而且顽强地活着。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他始终记着雪莱的话。好在,好在邓小平同志出来了!好在改革开放汹涌澎湃的浪潮来了!祖国的春天到了!知识分子的机会来了!
改革开放给了知识分子机会。经过过五关斩六将,经过重重考试,何志昌每次都以优越的成绩过关,考取了韶关教育学院中文函授,考取了连州师范不脱产中师班,还办了个全家“农转非”。
改革开放给知识分子带来了大施拳脚的机会。为了弥补十年浩劫所折腾的时光,何志昌好像换了个人似的,忘我工作,不敢懈怠,夜以继日地干着。很快地,他就从小学教师升为中学教师,从一般群众升为中共党员,从农村中学调进县城重点中学,从一般教师升为中学教导主任。
教学,他辛勤耕耘,成绩显著;写作,他执着不懈,佳作频出。《我爱深山的红杨梅》《两首童谣两重天》《政治队长登工分》《农民的儿子住上了别墅》等散文都曾经在全国、省市拿过奖或发表过。此外,他的诗词和新诗也写得也很不错。如鱼得水的他,恨不得一天有两个太阳出现,没有黑夜。
经过十年浩劫的作家,永远都忘不了文化大革命给祖国母亲带来的巨大创伤。作家何志昌曾经在《清远日报》发表了一系列散文,揭批了那个荒唐岁月里的许许多多的荒唐事:《造反派头头作报告》《做忠字牌闯的祸》《从名字上找罪名》等等,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何志昌是一位正值的作家,优秀的作家。退休后,他不但勤奋写作,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他十几年如一日地参加连州市关工委讲师团的工作,每年跋山涉水到连州市十二个乡镇的中小学为学上辅导课,长期担任连州中学校外教育辅导员。2016年1月,广东省关工委、广东省精神文明委员会办公室授予他“全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老牛自知夕阳晚,不须扬鞭自奋蹄”,这是作家何志昌的真实写照。“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是作家何志昌的远大志向。“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是作家何志昌的报国情怀。
连州中学两位省级何姓作家何野枫和何志昌,都有着相似的经历,都是从青少年时代开始就热爱文学,矢志不渝地最终攀登上了文学的殿堂;在史无前例的十年浩劫中,都遭受到极左路线的肆虐戕害,都经历过百折不挠的炼狱生活而大器晚成。他们已经步入了耄耋之年,正在享受着党的甘霖雨露,沐浴着党的温暖阳光,幸福地安度晚年。他们是我们后辈学习的好榜样。我衷心祝愿两位老人家健康长寿,晚年安康!
作者简介:
黄志超,60后,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连州市文联理事、连州市政协委员、连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连州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