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卖泥塑的老人
文/罗与之
我孙子枣树所在的学校,准确的说,离居住的地方有点远。儿子不放心读五年级的枣树自己乘坐公交车往返,就好说歹说,让我来到他家生活,任务就是每天接送孩子。好在我刚刚退休,又没有什么业余爱好,只好答应离开小县城,来到儿子居住的大城市。
学校旁边,有个捏泥人的老人,摆了个小摊子,摊位上摆放着各种各样泥塑,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还有白龙马、牛魔王、铁扇公主,应有尽有,琳琅满目,并且多姿多彩,栩栩如生。这些都是他的拿手好戏,在翻来覆去间,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几乎信手拈来。
枣树对老人这绝活看得入迷,一有空,就跑到摊前,看老人现场制作,有时还情不自禁鼓掌叫好。这一切都被老人看在眼里。枣树特别喜爱这些《西游记》里的人物,今日买了孙悟空,明天又要猪八戒,不多久,他那小书房里已收集了成百个泥塑,看上去像一个泥塑展览厅。
我担心枣树玩物丧志,不热爱学习,想劝阻他。但这一切好像是多余的,每次考试,枣树总是考出全年级数一数二的好成绩,又让人释然了。
每每放学,枣树总要跑到卖泥塑摊子前,观看一会,再买买一个新的造型,丢下两枚硬币,然后嘣嘣跳跳地随我乘车返回。
这天,我有意提前到达,来到卖泥塑老人的摊前,见老人在悠闲的玩手机。我搭讪道,老人家,您这手艺,也是绝活呀。
老人见我夸他,放下手机,笑道,祖传的,盘一辈子泥巴了。
我说,那真不易,这些胶泥,红绿黄黑白,五彩缤纷,做的东西很传神,都像活的一般。
老人说,如今怕后继无人了。
我说,你可以收徒传艺呀?
老人叹道,没人肯学呀,又脏又麻烦。
我乘机打量他,那满头的白发,那一绺全白的胡子,就像年画上的南极仙翁,笑道,老人家高寿?
老人呵呵一笑,四十五公岁了。
我恭维他道,活到百岁没问题。
老人张着没牙的嘴笑,如今年纪大了,担心这手艺活儿,断在俺的手上。
这当儿,放学的钟声敲响了,孩子们像浪潮一样涌出来,也有小学生过来买个孙悟空什么的,只是丢下一枚硬币。而枣树走过来,又买了个美猴王,却将两枚钢币投入那个盒子里,发出一声脆响。
枣树有礼貌地说,老爷爷,明天见。
只见老人白胡子一扬,乐呵呵的样子。
我还是忍不住,见枣树走远,返回不解地问,怎么卖出两样价格来?
老人大抵发现我一脸的不高兴,先是一愣,继而用手捋一捋白胡子,然后扬了扬手机,说,你回去搜搜“泥人覃”,就会明白。
一转眼,学校放寒假了。每次我提出带枣树返回县城,枣树非常乐意。但这次却不肯,并且语气坚决,我不好强求,乘坐高铁独自返回。但我每天还是从抖音里看到“泥人覃”。他将制作的泥塑挂在抖音上,每次看到十万+,说明关注的人非常多。我也暗自为他高兴,祝福他将这项传统手工艺传播到各地。
转眼新学期开始了,我冲着枣树说,今天放学,我要买个观音菩萨回。
枣树问为什么?
我说,保佑好人一生平安。
见枣树进了校门,我连忙来到“泥人覃”摊位前,却不见摊位和人。一打听,有个大嫂说,你还不晓得呀,这个怪老头子,出车祸死了。
我不敢相信,昨夜还看他发抖音呢。什么时候的事……
都三天了。
难怪枣树这几天闷闷不乐……
那大嫂接着说,这个怪人一生未婚,他把所有的积蓄全部用来设立什么“泥人覃基金”,专门用于扶持发展……
我不解地问,他天天还发抖音呢。
听说那是一个小学生代发的。他去逝前收了一个徒儿。
刹那间,我明白了枣树不跟我走的真实原因。
作者简介:
罗与之,湖北武穴市人,八十年代开始发表作品,先后在《青春》《长江文艺》《芳草》《黄河》《青年作家》《长江丛刊》《参花》《汾水》等文学杂志发表大量中短篇小说,公开出版有长篇小说和中短篇小说集多部。现为湖北省作协会员,省民协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