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十月一到了,应是追思祭祖送寒衣的时节,又想起了三爷。三爷如果在世,今年已九十周岁了(图1)。

三爷叫雷志功,在我们家门同辈兄弟中排行为三。加之我们家门在村子里辈分较高,村中之人多以三叔或三爷相称。我的父辈称呼他为三爸,我们也便都叫他三爷。
打我 记事以来,三爷长年累月奔忙在自己工作岗位,顾不上回老家。因而,我自小对他几乎没啥印象。但当听说他上过清华大学时,就对三爷的敬意打心底油然而生;得知三爷让我们村和学校(上世纪1958年“大跃进”时期)在当地第一个用上照明电时,也曾心潮澎湃;听闻三爷多次奔波解决全县生产、生活电力困难时,也曾自豪骄傲!所以,虽未曾见过,但脑海中一直浮现着三爷慈善、博爱、威严、律己的高大形象。
直到我大学毕业有幸分配到西安工作,才得以有更多时间和机会看望三爷。每次见他时,他必听的就是家乡"新闻",每每得知家乡变化时,总是面露笑容。也许这是他对自己为家乡曾经的付出感到欣慰!
三爷曾多次告诉我在求知和工作的道路上永远不要怕艰难困苦、坚韧不拔、敢于拼搏。是的,听三爷说过,自小家里贪寒,可他却喜爱读书,村中道教圣地烧香台古建筑里(图2~3为老与新对比图),也曾留下三爷幼年朗朗的读书声。


想当年,为了有所作为,三爷求学路一直在延伸。从老家到武功镇(当年武功县政府设在此)漫长的土路上,一次次留下少年三爷求学的艰辛足迹。严寒酷暑、风吹雨淋,却从没能阻挡住三爷求知的步伐。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每周六下午放学,三爷步行踏上50里的回家路,到家便是"喝罢汤"时节,第二天又背上勉强能维持生活的一周干粮,再启程返校。少年三爷求知的"壮举"非当今成人所堪!可三爷一直勤为径、苦做舟,不负众望,以全县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
新中国成立前, 学生时代的三爷,由于受到进步思想的熏陶,对革命充满信念。他毕业后,经地下党员推荐,作为独子的他,毅然爬上陇海线上东去的货运列车,前往咸阳受领任务。此时,扶眉战役的隆隆炮声已在身后响起,国民党飞机就在上空盘旋俯冲,机枪扫射出的子弹如同雨点般袭来,情况万分危急,但三爷满怀对革命的憧憬,毫不畏惧。在咸阳于1949年如愿加入共产党,从此走上革命道路。
三爷在 咸阳工作期间,先后到公安、石油、电力等部门工作,并经组织推荐考试,他如愿以偿,被清华大学发电与电网专业录取。由于他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深造机会,在清华校园里,他如饥似渴地努力用功读书,终于以优异的学习成绩毕业。先后被组织分配在关中供电局及宝鸡供电局担任领导职务。由于他在工作中积极肯干能力强,得到了组织的充分肯定。
1965年,因嘉峪关电厂建设所需,三爷奉命前往担任厂长。第二年春,在三爷运筹帷幄、统领全局的部署指挥下,电厂2号,3号机组成功发电并网。
天有不测风云,正当三爷意气风发,欲奉献才华,报效国家之际。一场席卷神州大地的浩劫势不可挡而来,也波及和扩大到了电厂。当时,因电厂而得名的嘉峪关市,大街小巷打倒三爷的横幅标语和传单铺天盖地砸向三爷。看到电厂发电受到影响,三爷心如刀割,潸然泪下。创建电厂的艰辛和提前发电的功劳,也没能阻挡住造反派对三爷身心的摧残和折磨。三爷被罢免,在呕心沥血建起的厂区被批斗、游行并随时遭受欧打。此时的三爷遭遇了人生的"寒冬"。可有坚强信念的三爷默默地承受着这一切人祸和不幸对自己的折磨。紧咬牙关,他相信,定有一天会雾气消散,革命的"春天"一定会到来。现在细想,三爷也是在困境中用理想和希望支撑心灵的苦与痛,用意志和毅力书写着心中属于自己的春天故事。
星转斗移,乌云终究难挡太阳的光芒。经过三年下放劳动,三爷期待的党的春天终于在1971年到来。落实政策后的三爷官复原职,后因文革摧残及身体原因,组织安排他回西安到西北电管局任职。
没过几年,组织上认为他清正廉洁人品好、踏实肯干能力强,为了让他在人口密集的关中大地上,充分发挥其管理才能及业务特长,由他挂帅,先后组建了咸阳电业局及渭南电业局并担任领导职务(图4)。

在领导岗位上,三爷无论是在地区电业局,还是在后来主管韩城发电厂以及西北最大的秦岭发电厂期间,他都管理到位,雷厉风行,时常深入一线,现场解决问题并充分调动干部、工人的积极性,使企业效益稳步增长。从而,使两个国家重点发电厂为地方经济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刚正不阿,就是三爷的性格写照,也是家乡雷姓家人的纯朴耿直品质。他曾多次拒绝亲友想通过自己安排工作、调动等走后门的不良行为。三爷正是因坚持这一公正的原则底线,招来一些责备和抱怨。但这些闲言碎语,在三爷对党忠诚和不凡的政绩面前,已是微不足道的了。
熬过了“寒冬”的三爷,人生也便生逢其时,他以自已的能力和才华,续写着事业奋进的新篇章和辉煌。
1983年,经中央组织部和国家人事部考察审核,时任国务院总理,签发任命三爷为西北电力建设局局长(图5),这也是中央对三爷工作能力和政绩的全面肯定。三爷上任后,不负重托,作了大量细致的市场调研后,有的放矢、兴利除弊。随后在所属领域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全面改革,强化管理和技术创新,前后十年间,西北电力建设局在国内外承建的工程多且质量高,为西北电建的辉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国家大型企业的领导,三爷尽职尽责、为国尽忠;作为曾经的武功人,他不忘初心,为家乡经济发展无私奉献。《论语.里仁》中讲到"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说的正是三爷这样的实诚人。在我和三爷相处的二十年时段里,从没听到三爷夸夸其谈,也没抱怨过谁。而是一直用实际行动给我们作表率。上世纪九十年代,当武功县时任领导找到三爷,诉说紧挨县城南侧的陇海铁路,东西闸道贯通南北铁路隊道十分狭窄且时常积水,给民众通行带来极大不便。县上想建横跨铁路高架桥资金短缺,与陇海铁路相关部门多次协调解决,遇到不少困难。三爷识大体、顾大局,急全县人民所急,他充分利用自身人脉资源,找到省市领导和相关部门,现场办公,会商解决难题。很快就促成了开工建桥事宜。于是,县上抢抓时机,会同专业团队紧锣密鼓、保质保量全天候进行施工。很快,一桥飞架南北,县城便和连霍高速相连,从而也使武功及相邻的周至、乾县等地经济社会发展也驶上快车道。
三爷是个知恩图报的人,他念想当年的西北局当领导的习老(后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前辈,曾关心电力事业发展,有一次在电力局视察工作时,还当面热情地鼓励过他几句,这让他终生难忘。他在广州电建工地检查工作时,专门抽时间,到深圳国宾馆,去探望了年事已高、在此休息的习老,并合影留念(图6~中间为老人家,右边紧挨着的是三爷。图7为习老在深圳国宾馆寓所客厅接见乡党呢。
左二为雷志功、左三为习老。看他们笑得多开心啊!)。


三爷离休后,仍心系家乡。他曾为武功县经济文化的发展繁荣献计献策,得到县上历任领导班子的认可和敬重。比如,在建国60周年前夕,时任县委书记孙亚政、县长刘勇峰,为了表达全县干部群众对三爷的崇敬之情和感恩之心,联名给我三爷写了一封饱含深情的慰问信。当时,几位亲友看到此信后,深受感动,便悄悄拍照下来,特意将这封信请人制作成镜框(如图8)。经过好说歹说,平时低调谦虚的三爷,才勉强同意将此框挂在家里。

春去秋来,一晃三爷已去世近十年了,可勤奋善良、宽厚仁慈、劳苦功高的三爷的音容笑貌,时常回荡在我的眼前。一个姑父多年前,给三爷赠送的一副对联:“志在鹏程九万里,功铸电业永生辉”。也许这就是对三爷一生奋斗和奉献的真实写照!
近日,我又和李荣国姑父谈论起三爷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缅怀他老人家生前工作、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铭记他作为革命老前辈,为国为民、初心不改,几十年如一日,克尽职守、勤奋工作的志向和功绩。他特意将一幅“见贤思齐”的书法横匾赠送于我(图9),语重心长地勉励我和在京服役的儿子,继承先辈的遗志,踔厉奋发、自强不息、勇毅前行、多岀佳绩,为家乡父老争光添彩。

2022年10月23日匆草于西安
(文中配图为李荣国整理翻拍)
作者简介:雷瑜琨(图10),武功县小村镇烧香台下雷村人。大学毕业后分配到西安无线电十一厂工作,多年后自己创业,在西安绿奥科教设备有限公司任总经理。工作之余忙里偷闲,喜爱乐曲和诗文,聊以自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