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尚仲敏诗集:《只有我一个人在场》
我写诗的时间很长(中途停过一大段时间),但写得很少,总共不超过五百首。这部诗集有二百多首,朋友们如有空,可以看一下,但愿能够看下去。
——尚仲敏
《只有我一个人在场》是一本英雄的书,有尚仲敏热爱和从小追求的英雄本色。
——杨黎
尚仲敏的诗,一看就是尚仲敏写的,他用独有的情趣和语言方式让我们看到了他与众不同的诗歌创作。
——吉木狼格
这样写诗的手腕和眼光是罕见的,我在仲敏的身上看到了这一点。
——柏桦
尚仲敏是口语诗人。在一个隐喻根深缔固的传统里,直说需要诗人很大的勇气。
——于坚
拒绝加入合唱,这是我对仲敏诗歌最敬佩之处。
——何小竹
尚仲敏的诗歌文本既立足当下,又肩负着先锋精神,这样的写作状态和文本品质是当代诗歌非常稀缺的样本。
——李亚伟
英雄本色
文丨杨黎
现在,口语写作已经成为现代汉语写作的正道、主流和本色。但口语写作作为纯粹的诗歌追求,短说是近四十年的事情,其实却是从新文化就开始的中国现代化变革。它经历了黄金十年,到国共之争,再到抗战八年和国家易主,汉语的发展就像它的人民一样,几经沉浮和迷茫。只有到了1980年代,其实就是口语诗歌的出现,才意味着汉语的现代性终于登堂入室。而诗人尚仲敏,却是这段历史成就最为突出的的推动者、参与者、评论者和实验大家。
与他同时代的诗人们相比,比如,他比于坚开门见山。如果说于坚的口语是从非口语开始,甚至在过程中也有反复,那么尚仲敏却一开始就用口语写口语,一直到《只有我一个人在场》这近四十年的诗集,全部呈现的都是他的口语追求。
与韩东相比,他更自觉和主动。如果说韩东的诗歌是口语写作的精品,那尚仲敏的却有去精品的努力,词语范围更加广泛。当然,这样的比较不是比好坏,而是比差异。
与李亚伟相比,尚诗尖锐但不失精致,没有莽汉那么多的粗糙和修辞。特别是排比和幽默。他们都幽默,李诗幽默显而易见,而尚仲敏的幽默却需要想一想,具有智力要求和社会见识。
尚总是非非诗人,是他把口语深入到非非里面,使非非能够成为第三代人的诗歌,而不是像非非构建时所要做的形而上的语言纠缠。置身当下,渴望生活,是尚仲敏口语写作的必然性。
一句话,尚仲敏的口语写作是必然的。他生长于六七十年代,是读文革语言长大的(我也是)。而他的青春期,看的是《上海滩》,追寻的是江湖情仇。在他的作品中,他几乎是第一个把伟人平民化写作的人。著名的桥牌名将,卡夫卡和卡尔马克思。而现在,他的人物与他一样经历了改革开放的洗礼,那些黑老大、局长、贪官,内心的浅薄和经历的复杂,也像他一样,感叹和沉默。也就是说他很像不认真,其实不是。
反正一句话,《只有我一个人在场》是一本英雄的书,有尚仲敏热爱和从小追求的英雄本色。他更为复杂的内心世界,其实也都被他的这些外表深深掩藏。
所以我相信,他还有很大的期待。

他浑身都是诗
文丨柏桦
如同看一部紧张的侦探小说,我一拿到尚仲敏的诗集《只有我一个人在场》就被强烈吸引,开始一首一首往下读。仲敏的生活真是处处都是诗,无时无刻不是诗,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他浑身都是诗。即他发现诗意的触觉、嗅觉,感觉简直是十分惊人,只要他愿意,他可以把他每一分钟的生活都写成诗。而这样写诗的手腕和眼光是罕见的,我在仲敏的身上看到了这一点。另外,关于仲敏,我无需多说,他扬名于1980年代,他一出现就完全与众不同,给人印象深刻,他的诗口语,机智,亲切,有事实,有来处,有生活,有余味,以小博大,耐人寻思,更耐人惊叹。说他开一路新诗风,完全名至实归。
尚仲敏的诗,一看就是尚仲敏写的
文丨吉木狼格
收到尚仲敏的新诗集《只有我一个人在场》,原本想用几个晚上来阅读(我喜欢在晚上读诗集里的诗),可是当我躺下后翻开诗集,我就再没有合上,直到读完。我停不下来,好像每一首诗的结尾都在引诱我去读下一首诗。晚上嘛,一般用来睡觉,特别在深夜,但相交几十年的老朋友不让我睡,硬要我把他的诗读完,天快亮时我承认,这晚我栽了,栽在尚仲敏的诗里了。
现实中的尚仲敏和所有的人一样,都有应酬的时候,只在一个地方他不需要应酬,从写第一首诗到现在,他坚持把他的全部真诚用在诗歌上,他以人类社会一份子的身份写诗,从不把自己拔高、拔出,乐在其中,他的诗就是他的所见所闻、所思所写,让人倍感亲切、温暖而有力。当然真诚不是他诗歌的全部,甚至也不是一部分,仅仅是出发点。我永远不会去在乎诗人写什么,只在乎怎么写,因为“怎么写”才是诗的全部,至于写什么,都不会超出人类文化的总和,即不会超出已知。也只有“怎么写”才可能让创作成为创作。尚仲敏的诗,一看就是尚仲敏写的,他用独有的情趣和语言方式让我们看到了他与众不同的诗歌创作。尚氏幽默在他的诗中随处可见,他明明是企业老总,却代表广大农民工索要欠款;他明明在写自己的诗,说自己的话,借机嘲讽一些人,这些人却更喜欢他的诗。一句话,他越任性,读者越喜欢他,也许这正是诗歌的魅力所在。
拒绝加入合唱
文丨何小竹
收到仲敏的诗集,一夜通读,并挑选出这18首,与朋友们分享。
其实,我也是读尚仲敏的诗长大的,尽管他比我小一岁。当时是在重庆建院(现重庆大学建筑学院)读书的我的老乡孔川在暑假带回的一张报纸《大学生诗报》,主编阿敏,就是尚仲敏,上面有他本人的诗,以及于坚和韩东的诗。那是1984或1985年,我21、2岁。后来,1986年,我们共同成了“非非”的成员,在《非非》创刊号上,读到了他的《桥牌名匠邓小平》、《钢铁就是这样练成的》、《卡尔.马克思》、《致卡夫卡》等后来成为名篇的诗作。他是“口语诗”的开创者之一,明确提出否定“朦胧诗”的口号(“打倒北岛”),用自己离经叛道的诗和极端尖锐的文章为“第三代”先锋诗歌摇旗与开路。他在成都送仙桥水电校的单身宿舍是我八十年代到成都的落脚点之一,我们整夜聊诗,饿了就用电炉子煮面吃。那时的他,意气风发,目中无人,个子不高,却长着“一张大师的脸”(引自他自己的诗句)。
现在,他依然意气风发,目中无人,只是“大师的脸”上多了许多包容与祥和,而把犀利与叛逆保留在诗中。这是一种现场写作的诗,就好像他随时盯着这个时代的舞台,看你们这些演员拙劣和可笑的表演,并适时地予以批评和嘲笑。他知道自己做不了这一台戏的导演,但捣乱和起哄是能够的。
拒绝加入合唱,这是我对仲敏诗歌最敬佩之处。
尚仲敏是八十年代大学生诗歌最具代表性的诗人,尽管他成名很早,但他独特、智慧的诗歌作品一直源源不断地展现出他的创新精神。他的诗歌文本既立足当下,又肩负着先锋精神,这样的写作状态和文本品质是当代诗歌非常稀缺的样本。
——李亚伟
尚仲敏是口语诗人。口语,就是拒绝隐喻,言此意彼。直说。在一个隐喻根深缔固的传统里。直说需要诗人很大的勇气。
——于坚
尚仲敏10月23日下午诗歌朗诵环节备选诗歌
《》做人
如何做一个烟酒不沾之人
如何做一个谦谦君子
先生,我已恭候多时
你来的时候
西风正起
你那随从,皮肤白净,垂手而立
如何做一个饮茶之人
做一个爱运动之人
美人迟暮,大姐成群结队
鱼贯而入
如何做一个坐怀不乱之人
饮酒而又能不醉
先生读万古书
飞檐走壁,大盗天下
如何做一个玉树临风之人
做一个身轻如燕之人
先生,你接着说
我洗耳恭听
《》明月照大江
一个朋友给我写信
说最近遇到几件棘手的事情
分别位于
2000公里、600公里、158公里之外
他是学地理的,高中时抄过我的作业
我不放心他的描述
问他这几个事情的海拔高度、空气湿度,等等
他答不上来
我只好回复他
它横任它横
明月照大江
《》晚来天欲雪
公司的海归博士
干到年底,对我说
本部门有一位初中毕业生
为什么待遇比他还高
我说,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你猜是哪位古人写的
为什么要这样写
他说,我是学核物理的
喝酒有害健康
真不知道这位古代老哥
这样写有什么意思
我说,这就对了
那位初中毕业生知道
《》惊蛰
我去香港执行任务
途径深圳
在罗湖口岸
一个穿长衫
戴鸭舌帽的男子
压低声音对我说
还我河山
我回答
祖国万岁
这是事先组织上
定好的暗号
我以为接应的人到了
结果,这家伙
抓过我的提包
撒腿就跑
《》边走边说
自从爱上了走路
很多习惯随之而变
过去和别人谈事
都是坐着,喝茶或吃饭时说
偶尔也有躺下说的
现在,无论多大的事
我都会一脸诚恳地
询问对方
我们能不能
边走边说
《》走在凌晨三点的成都街头
走在凌晨三点的成都街头
我突然笑了,这惊天一笑
当然,也是会心一笑
是因为我,想起一个久远的人
名字已经忘记,他的口头禅是
“我给你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有那么一个下午,我们喝茶、聊天
他每句话开头,都是先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末了,大家起身、握手、告别
他说,下次再聊
我说,麻烦你下次给我
举一个复杂点的例子
《》岁月
我,一个掏鸟窝的少年
我真的喜欢爬树,我还喜欢
下河抓鱼,喜欢用自行车链子,和苹果树枝
自制火药枪,冷不丁,朝天打一枪
谁没有童年啊,中秋节,那个悄悄在我课桌抽屉里
放一个苹果和纸条的女生
坦率地讲,我把它们一起,交给了班主任
这是我一生干的最愚蠢的一件事
后来你就转学了,你那时多美啊
后来,在一次同学会上,我们都已面目全非
我是个老实人,轮到我发言
我说了一句老实话
我说,岁月不饶人,岁月可能饶了男人
但岁月从来不饶女人
《》出租车
晚上吃过饭
我的司机送客人回去
我上了一辆出租车
去另一个地方喝酒
出租司机一直在哼《映山红》
这是我喜欢的一首歌
但他唱得太难听了
我实在忍不住了
就对他说
我唱一遍,你听
唱完后
这个家伙满含热泪
说,哥,一看你就是个文化人
我是成都市五小毕业的
你读的是哪个小学
《》雨中的陌生人
雨天总让你心动
特别是深夜,雨落在树叶上
落在一个孤单行走的人
的雨披上
那个人是谁啊
在窗口你是看不清的
他为什么这么晚了
还一个人走在雨中
“星座不合是个大问题”
你似乎帮他找到了答案
但是雨,可能一直要下到天亮
《》新年献辞
这一年,祖国的形势一派大好
天空万里无云
但朝阳群众看出了我的心事
台湾还没有解放,我还能不能过一个
愉快的新年
这一年,纵观诗歌界
有人诗写得好,人品不行
有人天天开会,拍案而起
写的东西不知所云
唉,这一年,有的兄弟出事了
我无心作诗,暗中努力
有的日进斗金,酒量大增
有的恋爱了,在所有的长度中
爱情是最短的
这一年,我常常仰望星空
是啊,谁都可以装作放眼天下
却不能装作笑看风云
《》千钧一发
热,这是你说的
第一句话
你还说
这是一个
千钧一发的
下午
当你用到
千钧一发这个词
你有点不好意思
人一生有多少
炎热的、焦躁的
不可一世的下午
“过去不值一提”
你从街的对面走来
脚步声却回响在
昨天晚上的酒中
太热了
这个下午
你看起来要做出
一个决定
其实你只是
用千钧一发
来形容此刻的
炎热和盛大
......

关于本书:
这是我的第三部诗集,收录了近几年的大部分作品。前两部诗集,第一部《始终如一》由杨黎的橡皮机构独立出版,主要收录了八十年代的作品 ;第二部《尚仲敏诗选》由潘洗尘的读诗机构编辑,长江诗歌出版中心出版,主要收录了2012年前后的作品。
这部《只有我一个人在场》,由康良的果皮书店精心编选并出版,书名由杨黎选定。
我基本上不太能记住自己的诗,写出来就不管了。写得好不好,那是读者(其中有朋友和知己)的事情。我也不太热衷于结集出版,但好在有杨黎、潘洗尘、康良这些朋友,帮我编选并出版了,非常感谢他们。
我写诗的时间很长,(中途停过一大段时间),但写得很少,总共不超过五百首。这部诗集有二百多首,朋友们如有空,可以看一下,但愿能够看下去。
——尚仲敏
关于作者:
尚仲敏,1985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在大学期间,发起“大学生诗派”,主编《大学生诗报》,对“朦胧诗”进行了颠覆性反叛。1986年参与发起“非非主义”诗歌流派。80年代先后发表《对现存诗歌审美观念的毁灭性突破》《反对现代派》《为口语诗辩护》《向自己学习》《谈第二次诗歌浪潮》等重要诗论,率先提出“口语诗”写作,是“第三代诗歌运动”的主要批评家和理论家;同期写作的诗歌作品《卡尔马克思》《桥牌名将邓小平》《祖国》等被认为是“第三代诗歌”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出版有诗集《始终如一》《尚仲敏诗选》,获得首届草堂年度诗人奖、第七届天问诗人奖、2019年封面新闻十大诗人奖、第四届昌耀诗歌奖。四川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选自《果皮书店》2022.1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