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作者/佩之
古人对文艺作品的品藻,当以唐代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最为著名。清代黄钺依诗品格式作《二十四画品》,对中国传统山水画进行品鉴,“专言林壑理趣”。至于书法,后人也有以此形式而为者,但多不成气候。
今人李孟渊先生仿司空表圣之例,对中国传统书法品格进行归纳提炼,著书品二十四篇,名之曰《二十四书品》。如果没有对中国书法史的宏观把控和对书法创作的深刻践行,以及深厚的文学修养,想以区区一千余字概括中国几千年来书法的品格和境界,是万万做不到的。二十四段书法品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二十四书品》不仅是一部书法批评著作,同时也是一部优美的文学作品。通过古雅精致的四言诗,用种种形象来比拟、烘托不同的书法风格,颇得神貌。如《庄严》曰“端庄雍仪,敦厚淳善。宽宏博采,灵秀隐见。祥云萦养,外法内敛。若磬若鼎,若岳若川。重剑无锋,大音无弦。气象肃穆,位列轩冕。”用词简练、言简意丰,以磬、鼎、岳、川、重剑、轩冕来比拟书法的庄严,便是十分恰当。在各品中,一些典故的应用不仅增加了诗的厚重感,也对理解不同的书品有着极大的帮助。《练达》中有“书为心画,身直笔正”。《旧唐书•柳公权传》:“穆宗政僻,尝问公权笔何尽善,对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上改容,知其笔谏也。”“身直笔正”正是化其意而用之。李孟渊先生以柳诚悬书风而作,书风与用典出自一人,恰到好处。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在品藻传统书法,形成二十四书品的同时,李孟渊先生还依据每一品的风格进行了书法创作,真草隶篆,各有所宗,书文互证,相得益彰。碑版、金文、摩崖、墓志,无不完美地诠释着书品的风格特征。真真是大不易也!
李孟渊撰书的《二十四书品》富有思想性。既是风格论,又是意境论;既是理论专著,又是书法集萃;既是对书法风格的归纳,又是对艺术境界的探索;既是一种研究,又是一种追求;既是学术思想的升华,又是对自我提出的挑战。
我相信,李孟渊撰书的《二十四书品》一定会对当代书法的创作、评论与欣赏等有一个大的帮助,一定会对当代书坛产生积极的影响。
佩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洛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