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家住在莲花峪
看得见的山,记得住的乡愁,
家乡对一个诗人来说是一曲不老的歌谣,
请欣赏来自家乡的组诗。

题荷花仙子
莲花峪中松柏青,荷花仙子来天庭。
开口笑迎天下客,美丽传说人传颂。

莲花盘上看莲花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莲花峪位于肥城市孙伯镇西北方,在这里有一座绵亘数十里的大山---马蹄山(又叫莲花山,曾是抗日战争时期莲花山战斗的发生地),在这座大山的东北端有一个山高谷深的山峪,这就是闻名遐迩的莲花峪。当你从孙伯镇驻地驱车西行约六七里路就会到达一个小山村,这就是莲花峪村。
从村东沿环山公路北行约三四里路,一个东北西南走向的大山谷就会扑面而来,行走其间,你会发现,山谷两旁山势虽不甚陡峭,但却层峦叠嶂、树木蓊郁,在谷底的深处有一块硕大的青石盘,这就是当年生长着那株红莲花的莲花盘。当你徜徉在莲花盘上时,就会发现在青石盘的中央有一个直径约50厘米左右的石坑,这个石坑就是当年红莲花被盗时留下的,在石坑的不远处有一个硕大圆形的石鼓和一块形似鼓槌的长圆形的石块,人们都习惯叫它鼓槌石,若用此石敲打石鼓就会发出咚咚的响声。在石鼓的一旁还有一株用凿子镌刻而成的石莲花,那叶那花栩栩如生、美丽极了。目睹此景此物,人们就会自然而然地想起那个关于那株红莲花的美丽传说来。

据村里的老一辈人讲,早在很久很久以前,在这块大青石盘上就生长着一株高大的红莲花,肥大嫩绿的叶子,饱满而鲜红的花冠在阳光的照耀下是那样的美丽可爱。为了浇灌这株红莲花,峪中三天一小雨,五天一大雨,从不间断。更令人惊奇的是这株红莲花每到午夜子时就会化作一个美丽的少女,她不慌不忙地来到大金鼓旁拿起那个鼓槌一下、两下、三下......由缓到急不停地击打着金鼓。说来也真奇,每当敲打着金鼓的时候,你就会听到峪西北方向的大山中随着一声巨大的声响,山门洞开,在一道金光中一头大金牛吼叫着从山上跑下来,这时的山谷被耀得一片金光。大金牛跑到离莲花盘不远处的一座小山包前,随着鼓点的急促缓慢就围着那个小山包跑起来,左九圈、右九圈,整整九九八十一圈后随着鼓点的戛然而止,大金牛就调转方向跑回大山中,只见这时的莲花少女红光一闪仍旧变成了那株红莲花,一切恢复如初,再看看天色,东方已泛起了鱼肚白。
山谷中这种奇特的景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就这样变化着、发展着。谁知后来竟被山外的一位高人知道了,他深知山中这些宝物的重要,于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就乔装打扮成了一个道人偷偷地溜进了山谷中。在一个明月当空的夜晚,他迅速地来到了生长着那株红莲花的大青石盘上。当他看到那株红光闪闪的莲花和那个金光四射的金鼓时心中真是有说不出的高兴。他不时地看看天色,想等到他所希望的情景出现后再动手,可是左等右等总是不见莲花的动静,他真是有点按耐不住了,于是就三步并作两步地来到了那株红莲花前,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就用铁錾子把那株红莲花凿了下来。他又急忙去搬动那个金鼓,可金鼓却在瞬间改变了颜色而成了一个青褐色的大石鼓。此时的他又是多么地期待着金牛的出现,可他哪里知道这金牛因听不到金鼓的声音而不会跑下山来。这怪谁呢?要怪只能怪他自己没有记准时辰而未能把全部的宝物弄到手。这时的他懊悔极了,但他却还明白如果在寅时前出不了山谷就连到手的那株金莲花也会变为一株平常的野莲花。他不敢怠慢,只好一溜烟似地出了山谷,从此再不知去向。后来,人们为了记住这株红莲花就在这个莲花盘上雕刻下了那株石莲花。
传说是美丽的,从古一直流传至今。这个美丽的传说,不仅为后人写民俗文学提供了一定的可靠的素材,而且也为今人旅游观光提供了一个好的去处。
注: 此文于2012年3月17日发表在《今日肥城》报“文学栏目”中,并在孙伯镇党委、孙伯镇政府举办的“美在孙伯”征文活动中荣获入围奖。

莲花峪村好地方
莲花峪村好地方
三面环山一水旁
山明水秀锦绣地
巍巍山高水又长
历史悠久史中载
古村遗址榜中扬
往昔齐鲁驰兵马
刀光剑影战沙场
今有莲花峪突围1
浴血奋战打东洋
钟灵毓秀风光好
地灵人杰看栋梁
美丽传说更动人
荷花仙子来天上
金燕窝上金燕飞
野鸡盆旁锦雉唱
金牛哞哞荡山谷
莲花盘上金鼓响
蚌壳沉积浅土中
龙骨化石深中藏
神秘面纱谁可解
能把故乡说端详
群山绵亘数十里
树木蓊郁参天长
野兔山鸡常伴伍
牛羊肥壮满山岗
风动松涛唱山歌
天然氧吧宜健康
环山公路绕山转
青石板上水流淌
土地肥沃生五谷
金秋枝头果飘香
房屋俨然街道宽
柏油马路通四方
家家优美户户新
绿树环绕花芬芳
电灯电话电视机
窗明几净亮堂堂
我说故乡山水美
生我养我是故乡
是根是源发祥地
枝繁叶茂源流长
祖祖辈辈生于斯
繁衍生息好地方
悠悠我心思桑梓
赤子眷恋于心房
魂牵梦绕故乡情
后代子孙岂敢忘
注:1.莲花峪村是莲花峪突围战纪念地,现存有伤员掩护所、烈士墓等红色景点多处。1941年3月12日拂晓前,驻安驾庄、东平夏谢及宁阳、汶上的部分日伪军,分四路包围了泰西地委、专署机关驻地莲花峪村(今属孙伯镇)。在危机关头,打入安驾庄据点的刘承温不顾个人安危鸣枪报警。地委、专署组织突围 。10时许,大部分人员通过安驾庄伪军把守的地段突出包围圈。地委宣传部长黄白莹、泰安(西)县人民抗敌自卫团司令张杰(又名张峻千)等13人壮烈牺牲。不久,地委和肥城县委分别召开追悼大会,悼念在莲花峪战斗中英勇献身的烈士,开展学习
英烈活动。激发党员干部同日军战斗到底的意志。

题黄麓山顶碉堡废址
当年日寇犯我乡 ,修筑碉堡山顶上。
铁蹄蹂躏好山河,开枪射杀爹和娘。
民族败类叛祖国,助纣为虐丧天良。
忽然一夜暴雨来,碉堡倒塌逃他乡。

题马亚西墓碑
伫立凭吊亚西公,传奇人生留令名。
抗日烽火燃泰西,游击战中逞英雄。
足迹踏遍九岈山,汶水两岸看雄风。
日伪闻风即丧胆,威名远震人称颂。

题莲花峪风景
山也青青,地也青青。
百年古村,处处风景。
人民勤劳,淳朴民风。
钟灵毓秀,人杰地灵。

我的家乡莲花峪村
莲花峪存好地方,三面环山一水旁。
钟灵毓秀锦绣地,地灵人杰四海扬。

莲花山岩石上山高水长
北依毛公山雄伟,南邻汶水浩汤汤。
山高水长莲花峪,钟灵毓秀好风光。

题野鸡盆
平山顶上野鸡盆,无数野鸡飞来饮。
咯嗒咯嗒叫不休,饮毕又归隐山林。

题金燕子窝
燕子窝中金燕栖,金光闪闪耀石壁。
古来峪中一景观,流传千年堪称奇。


题本村风景
牌坊高高气势雄,两尊灵兽把门庭。
青杨两排枝繁茂,一路直通青山中。


题抗日战争时期泰西地委、专员公署驻扎旧址和地窖
抗战当忆三九年,地委专署驻此院。
办公就在西堂屋,警戒放哨小楼间。
屋内一地窖,隐蔽好地方。
敌来难撤离,躲进把身藏。

当年作为八路军后方医院手术室的过堂屋
题八路军后方医院旧址
当年曾为后方医院,手术台设过堂屋间。
虽然简陋却很实用,抢救医治无数伤员。

题莲花峪烈士陵园旧址
昔日突围战牺牲,忠骨曾安葬其中。
今迁凤凰山陵园,心中岂敢望英雄!

题莲花峪突围纪念碑
不忘当年突围战,陵园树碑永纪念。
发扬革命好传统,红色教育基地建。

题野鸡盆旁深井
野鸡盆旁打机井,二百米下泉水清。
中含多种矿物质,延年益寿可长生。
注:此井在海拔100多米高的的山顶上打出,井深180米。

题马蹄山山顶的石屋
绵亘马蹄山突兀,绿树掩映一石屋。
历经风雨数百年,何人曾入此屋住?
题马蹄山顶刘氏墓园
马蹄山顶一墓园,传说苍邱刘氏建。
虽经风雨遭破坏,依然独存山之巅。

题岈山
巍峨耸立群山中, 山冠酷似如毛公。1
中轴线连莲花峪,2欲说神奇还朦胧。
注:❶.毛公,即毛泽东。毛公山,原名岈山,市民周长杰在2010年4月偶然发现此山酷像仰面躺着的毛主席的身影,更名为泰安毛公山。
❷毛公山与北京城的毛主席纪念堂在同一条中轴线上,即都是东经116度。毛主席小时候叫做石三伢子,而这里的山叫岈山。





题西汉古墓群出土文物
西汉墓群村西南,出土文物戈矛剑。
还有彩陶与灰陶,佐证村落久古远。


题黄麓山村中关公庙
始建至今近百年,香火极盛多祈盼。
造福子孙千万代,财源滚滚来不断。
注:黄麓山村中的关公庙庙旁碑上落款为:中华民国拾壹季嵗次壬戌()月()……

月是故乡的明
月是故乡的明
水是故乡的甜
无论飘泊在哪里
都会时常把故乡思念
谁能忘记
村后那绵亘起伏的大山
谁能忘记
庄前的千顷良田
谁能忘记
村东西两边的沟沟坎
谁能忘记
村中那所美丽的校园
早晨
太阳从东山头露出笑脸
傍晚
落日的晚霞染红了西天
春天来了
各种鲜花开遍了原野大山
夏季到了
清水满塘蛙声一片
金秋时节
五谷飘香累累果实枝头挂满
隆冬腊月
一家人围坐在火盆旁笑谈
家家中的石磨推走了时光岁月
村中心的石碾碾过了不尽的流年

门前的老槐树留住了岁月的沧桑
老爷爷的胡子里藏满了故事篇篇
小媳妇在织布机上穿梭织布
老奶奶坐在蒲团上摇车放线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家家捣声,户户炊烟
处处田园风光
岁岁人寿丰年
这就是故乡
这就是家园
这里就是根
这里就是源
记得住乡愁
看得见青山
故乡啊!故乡
我永远都会把她记挂在心间


作者简介:
陈宝田,笔名龙山石,男,1949年2月出生,山东肥城人,中共党员,中学教师,自幼酷爱诗词、书法,毕业于泰安师范专科学校。一生热爱文学,尤其喜欢诗歌创作,有作品见诸报端,为首届感动中国文化人物得奖主之一。

《华夏文学》是一个面向全国爱好文学创作者的平台。作品力求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搏,反映生活,歌颂美好,传播正能量。作品形式不限,字数最多在3000字左右,诗词为3_5首。但要求为原创作品。禁忌剽窃、抄袭,违者,文责自负。敬请广大文朋诗友踊跃投稿。投稿格式:原文+作者简介+作者照片。投稿微信13853840219。
投稿邮箱:fclongshanshi@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