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飞凤舞到钱塘》
婆留名婆留
晚唐大中年间,浙西一带连年旱灾,临安县令请来了一个名叫东方生的道士起龙降雨。东方生说,起龙容易,茅山池塘里就有龙可起。可是,一旦把那龙起了出来,天下就会大变。这位县令听说要引起大乱,就不让东方道士起龙了。
第二年,继续大旱,县令不得已再请东方生来求雨。东方生踏勘了县城旁边的山脉,指指茅山下的池塘说:“池中之龙已经出世了!”这些描写都是清代小说家的语言,在他们的笔下,钱王的出世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其实神异的渲染还不止这些。
在临安县石镜乡的一个小山垄里,有一个小村庄,因为村民都是姓钱,村子名就叫钱坞垄。相传村民都是上古时代活了八百岁的彭祖篯铿的后代。篯铿为了躲避商纣王的追杀、逃离了中原,来到临安的美女山下隐居下来,并且终老于此。那里的地名由此而称为“八百里”,即八百岁老人居住的故里之意。至今彭祖墓、彭祖祠等古迹犹存。

钱坞垄口里有一庄户人家,老人叫钱宙,年轻人叫钱宽。钱宽娶了附近板桥乡的水邱姑娘为妻。两人情投意合,婚后不久,水邱氏就怀了孩子。钱宽家虽非官宦人家书香门第,却也算是通达晓理之户祖祖辈辈都是循着仁爱宽厚、忠孝节义的传统道德观念,规规矩矩做人的。“宽”之名也寄托着父辈的一份心愿。因此,在钱宽心中就希望媳妇能够为他生下一个斯文种子来,不图儿子今后为王侯将相,惊天动地,只要能知书达礼,孝顺父母,便足慰平生了。

临产这日,钱宽有事出门,事办完后便急急往家中赶。近村时,他远远望着垄口,突然见自家房屋火光冲天。难道家中失火?妻子孩子又如何了?钱宽不敢多想,加紧脚步往家冲过去。谁知接近屋舍,火光已无。难道自己看花了眼?睁眼再看,火光倒是没有,那屋顶之上却趴着一样十分古怪的东西,那家伙似龙非龙,似蛇非蛇,两只眼睛像是铜铃一般,分明是一头巨蜥。凭空见着这么大的一个怪物,钱宽这一惊非同小可。直至家门,那巨蜥突然消失,却听到屋内传来车马声、喊杀声。钱宽已顾不得惊吓,冲进屋内,适逢东邻的王婆抱着一个男婴走出屋门,见到钱宽,连声道喜。

钱宽遇到这一连串的怪异之事,又见这男孩黑不溜秋,哭声洪亮,顿起疑心:这男婴大该是妖魔投胎,留在家中,祸害无穷,不如趁早将他溺毙,以免日后给家族带来灾难。如此一想,他也就顾不得是自己的亲生骨肉,夺过孩子就往水盆里按。王婆在一旁大吃一惊,“人道是虎狼也有父子之情,你怎么可以把孩子溺死,断了钱家的香火?”说着就从钱宽手中夺过孩儿。钱宽怒冲冲地说道:“这孽障临产时,家中有许多怪异之事,恐是妖魔投胎,留之为害!”王婆道:“一点点血块,哪里就定得是什么妖魔。况且贵人出生,多有奇异之兆,恐怕是祥瑞的预兆,也未可知。你若不肯留这孩子,待老婆子领去,过继与那没有孩儿的人家养育,好歹都是一条性命,也好与你免了些罪孽。”屋内水邱氏听到外面动静,也嚎啕大哭起来。钱宽见这般光景,只好悻悻走了。

王婆虽是一时保住了孩儿,却担心钱宽疯劲发作寻隙再来,便与水邱氏商量着要把这孩子藏起来。藏在哪里呢?想到后院有井,王婆便细心地将这婴儿放在一个木桶中,用绳索系了,悬放至井中。自己则足不离院,严加守护。
钱家这婴儿的性命总算是保了下来。这婴儿不是别人,正是吴越国开国君王钱镠。这一天是唐大中六年(852)二月十六日,正是钱镠的生日。

因父亲钱宽有了这一段成见,钱镠儿时也没有什么学名字号。性命是王婆保下,于是就叫作“婆留”,那口井也被后人称作“婆留井”。《十国春秋》载:此井为钱镠外祖父所筑。《吴越备史》、《钱氏家乘》也有记载。据旧《临安县志》载:“武肃王初生时有异相,弃井中,婆奋留之,故乳名‘婆留'。后以‘镠'代‘留’字。既封,置盔甲于井锁之,示不复用。地舍为功臣寺。”此井至今尚在,水质清冽,旁立石碑,记述了这一段故事。

罗隐曾作《婆留井颂》:
于惟此井,淳育坎灵。有莘有邰,实此储英。时有长虹,上贯青冥。是惟王气,宅相先征。爱启霸王,奠绥苍氓。沛膏渐泽,配德东溟。



注:转自《钱氏集团》吴越钱王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