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风采】
吴仰生,笔名仰生,昵称:俯仰生涯。安徽省作协会员,曾为下乡知青、工人、中学和大学教师。爱好文学,笔耕不辍,已有350多万字的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发表与出版。其中,中篇小说《亡魂》和长篇小说《爱的家教》颇受好评;曾获“小天使"铜像儿童文学奖、"阿英”文学奖等十多种奖项。
【著名作家吴仰生小说集】
人 啊 人
(倾情人间•系列四十一)
策划大师浮沉记
(中篇小说)
一
策划大师叫吴为,成名策划大师后,改名吴有为,因为吴为与无为谐音,他应该是有作为的人。
他经常在博客、微信、QQ上指导别人,可谓网红导师,所以不能不有网名,也就是像作家的笔名。
比如,周树人,大多时就叫鲁迅,这是因为母亲姓鲁,他小名叫迅哥儿;周鲁是同姓之国,鲁亦出自姬姓,迅古意为狼子,鲁迅以母为姓,以狼为名,是有奋猛攻击旧势力、旧文化、旧思想深意的。
鲁迅的笔名,多达一百四十多个,几乎是打一枪、换一炮地换着用。有些笔名很古怪:索土、令飞、黄棘、神飞、风声、巴人、生小孩、中立、记者、许霞、阿二、它音、不堂,举不胜举,令人瞠目不解得很,几乎几个月一换。
周树人的弟弟叫周作人,比较老实,作品不比其兄少,只是喜欢写散文、随笔,喜欢聊人生谈兴趣,很少将作品当作匕首、投抢掷杀其他文人,笔名也就温雅,比如仲密、药堂、周遐寿什么的,仅此三个,也很少用。他无须隐名埋姓。
我想,周作人即使现在上网,也没有必要用网名,没有心机又不惹人的人,心中无愧就坦诚得多。
吴为的名号少了不行,有时他的策划、他的指导,出大问题了,就会迅速隐身起来,适时再以一个新名号出现于网络,出现在广告视频中,甚至出现在记者招待会上。
二十多年前,有个杨百万,经常以他的股市成功来说事,造成股市热的赚钱效应。
他常常观身说法,还组织了一个专业团队,养了好多学金融的硕士与博士,这其中就有吴为。后来这些人都成了股票专家,也就是金融专家,分散各地股场与金融平台,各有赚钱与骗人的千秋业绩,否则,哪有那么多人进股市买单呀?!
过去只有十七只股,现在是四千多只股,而且还在日新月异地增加。
实在无法让银行承担亏损,就倒闭了上百只股。那些上市老总赚足了钱,也洗透了钱,拍拍屁股退市了,多少股民血本无归啊!
吴为就在那候跟着起哄,他的网名就叫吴千万,很容易地赚了第一桶金,不多,离千万甚远,也就三百万吧!
他毕竟学过金融,是否骗人,心里有数得很。
于是,吴千万见好就收,股市论坛上再也不见踪影。
他的粉丝很是想念他,千呼万呼他,但他却死活不出来,拗得很,用琵琶遮住半张脸都不屑,就是不理不睬那些可爱且单纯的粉丝,因为听他话买的几支股票几乎在天天下跌啊!
殊不知,他介绍股票时,自己也抢先进场了,但他是在双W的最低处买的。
当他当机立断,见好就收,先卖为快时,便更是不遗余力地鼓吹这些他将抛的股票。
他骄傲地想,自己游击战理论颇为精通,倘若早几十年出生,一定会是位大将军。
"敌进我先进,敌退我就吸,敌疲我快出,敌亏我冷眼旁观……”,他只不过改了几个字,战术战法,还是那时战争战斗的顺口溜底子。他庆幸自己灵活运用、百试不爽的能力。
"我呀,就是百变的策划大师。"他这么评价自己。
他本来想说自己是变色龙策划大师,但后来认为太贬低了自个儿,就将"变色龙"改为"百变”了。
从此,吴千万在股市销声灭迹了,那些股民也以失败告终了,也就渐渐地将他忘了,
他二十几年前退出了股市,再也没有进去过。
那时,他才二十岁左右,三流大专学校毕业,只上过财经管理,还是二年制的。不过,他确实看过二本《股市秘诀》。
二
当前的物质生活已较过去丰富了十万八千里,其实这并不很难呀,以前不让农民多养猪,一家只准养一头,鸡不准超三只,否则就是翘起了资本主义的尾巴,就得割掉。
如此这般,人民的生活就难过了。
一句改革开放,放开经济市场,犹如孙悟空的一个跟头,就脱离苦海十万八千里了。
但是,精神生活没有同时跟上去,大吃大喝,灯红酒绿,吸毒赌搏、贪腐黑猖,颇令人担忧,这就令不少沾不上边的人,觉得生活枯燥了,于是总是心甘情愿地被一些热门话题包围着。
于是孤寂了几年的吴为又活跃起来。
他以为,有时候你卖一个破绽、你提出一个问题、你传播一段新闻视频,就能构成或引发一个热门话题。
热门话题始终离不开人的七情六欲、离不开家长里短、离不开花边新闻,尤其是各类明星的隐私曝光,这些在民国时就热门。
吴为干事情总好一举几得,他创办了一个"热门话题训练班”,在网上网下教授,收了不少鲜肉妙女门徒信女,也有可当他父母的鳏男寡女,他开的第一课就是"恋爱的技巧"。
他已二十有五之多,自已都未恋爱过,还好为人师,好笑得很。
这次不是游击战,而是建立根据地,筑巢引凤,抱得美人归。
他背熟了上百篇古人的爱情诗篇和有关名人语彔,又拜读了一本《恋爱诀窍》,颇得诗语中奥妙,深谙书文中三味。
这个课题,也是话题,以前有多人写过文章并讨论过,但没有文学色彩,欠生动。
他这么一弄,可了不得,粉丝,也就是崇拜者上百万,流量很大,为他服务的网站平台为此广告业务猛上,他也得了笔收入。不多,前后近五十万,抵上一个工人十年的收入,一个教师也要吃粉笔灰十年之多。
他呢?只忙了一个月。
三
他的开场白很直白, 不绕弯子, 不玩噱头, 就越发令人信服。他简洁地说, 在日常生活中,伴随着男生和女生的交往,大家常常会产生很多疑惑。恋爱有哪几个阶段?
好感期:会因为对方的一言一行,心脏狂跳不止。
喜欢期:陌生感,距离感和朦胧感逐渐减低,变得熟悉亲密。
依恋期:习惯对方在身边的感觉。
改变期:会想方设法的去改变,让对方更喜欢自己。
强烈占有欲:依恋到一定程度后,就会想完全占有对方。
爆发期:双方就会时不时发生争吵。
稳定交往期:懂得更好地与对方相处。
再次依恋期:再次进入依恋期,爱情的汹涌会在心中逐渐消退。
亲情期:双方间拥有无与伦比的默契,你中我有,我中有你。
七年之痒期:对双方的爱情或是婚姻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他的课似乎教完了,下面就是提问、 对答和讲故事, 也就是爱情的那些事。
一个叫曹小莉的姑娘问, 大师, 我留校当了教师, 跟我所爱的老师成了同事, 我不好意戳破这层纸, 老师昵? 也许师道尊严, 也许怕伤我面子, 见我就躲, 挺闹心的, 我应怎么办呢?
这姑娘声音如百灵鸟儿,很悦耳好听;人也很美丽大方,看了她就会心悦气爽。
无为定了定神,问道, 你是大学教师吗?
是的, 我教中文。叫小莉的姑娘不好意思地回答。
无为笑道, 你的老师爱上你了, 而且很爱, 所以他才躲。女爱男, 只隔层纱, 你应主动才好。我想, 你大概比你的老师小很多吧?
小十几岁!
呵, 我明白了, 下面我就你的话题谈谈我的看法。无为借机滔滔不绝起来。
若要论起人世间最永恒的话题,那么显然就非“爱情”莫属了。我今天也来谈谈爱情,只不过,我想换一个思路,准备借用六句古诗,来浅谈一下爱情的六个阶段。
最美的爱情,最美的诗,坚持把诗“读”完,你就是人生赢家。
“相思”——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爱情的第一个阶段,我们姑且就称之为“相思”吧。我们几乎都有过这样的经验,这个时候的“相思”,往往都是一种“单相思”。
在这种“单相思”的阶段,我们借用的这句古诗就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此句出自《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这是该诗的最后一句,它描写的是牛郎和织女被一道天河所阻隔,只能含情脉脉却无法用语言进行交流。显然,把这句诗借用在“相思”阶段之上,是再合适不过的了,而且,若是“单相思”的话,那么,在我们的面前,也有一道“天河”,那就是——勇气!
往往一见钟情是相思的最高境界和注脚, 有几首诗的节选供参考:
浣花溪上见卿卿,脸波明,黛眉轻。
——张泌《江城子》
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
——韦庄《思帝乡》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诗经·野有蔓草》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只缘感君一回顾,使我思君朝与暮。
——《古相思曲》
“表白”——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爱情的第二个阶段,往往是紧跟在“相思”之后的,当然就是“表白”了。
勇气有了,那么,我们该如何去“表白”呢?这个时候,我们借用的古诗就是“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此句出自唐代诗人崔颢的《长干曲四首》中的第一首。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呢?我想我们一眼就能看得明白,如果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嘿!前面的美女等一等,说不定我们还是老乡呢!
于是,“表白”就这样开始了,一定要先找到共同点哦!
在这个阶段, 最难得的是情窦初开了, 这一般是针对纯洁的女孩子说的, 初解风情的女孩最可爱, 也就最值得表白和追求了。
对于男孩子, 情窦初开也未尝不是不可贵, 但他们往往表现得懵懂无知, 他们一旦懂了爱情,就是璞玉般的真情了。
这就需要女孩子去启发、去性感他。有学员插话说。
很对,吴为赞道,有这么几首诗的节选值得我们青睐: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静女》
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周邦彦《少年游》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夕阳谁唤下楼梯,一握香荑。回头忍笑阶前立,总无语,也依依。
——纳兰性德《落花时》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李清照《点绛唇》
四
“结婚”——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策三个阶段是爱情顺理成章的阶段, 是爱情成功的殿堂阶段。
如果顺利的话,“表白”之后,显然应该就是“结婚”了,而这个时候借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这句,简直就是天衣无缝,实在太合适了。此句出自唐代诗人朱庆馀的《近试上张籍水部》,诗的全部内容是这样的:“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尽管这首诗暗藏着深意(打探考试结果),但就表面看来,却绝对是“结婚”阶段最恰如其分的一首。
古代诗词中有很多表达相爱的男女, 心心相印的精彩描写, 真挚而甜密。节选的这几首便是: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秦观《八六子·倚危亭》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顾夐《诉衷情·永夜抛人何处去》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李之仪《卜算子》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西洲曲》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张先《千秋岁·数声鶗鴂》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蜜月”——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
大家都知道,有一个比较时髦的“洋词儿”,叫做“蜜月”,老外把新婚的第一个月称为“蜜月”,我们就用它来指代刚结婚不久的这个阶段吧。
新婚燕尔,那是那么地叫人感到甜蜜与兴奋。这个时候,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恐怕就是“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这句诗了。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此句出自“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的《长安古意》,它的意思是说,只要能和相爱的人厮守在一起,哪怕就是死了也是甘心的,就这样做个凡人很美妙,根本不会去羡慕什么神仙。而这一点,恐怕就是“蜜月”阶段的真实写照了吧。
这第四阶段:海誓山盟, 乃是中国式爱情的最高境界与爱情的表达形式, 在这方面中国人较老外更信义这个。
古诗词中写男女之情, 描写”海誓山盟”的多多, 似乎很少脱离此情此誓此盟。
下面之节选可见一斑: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留别妻》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枕前发遍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
——《菩萨蛮》
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
——范成大《车遥遥篇》
“婚后生活”——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策五阶段, 当为爱情成熟期乃至几十年的考验期。 “蜜月”当然也属于婚后,但是,我们这里所说的“婚后生活”,显然指的是整个婚姻。新婚燕尔的“蜜月”期一过,我们也就开始步入了长达几十年的、直到生命终结才会停止的柴米油盐的“婚后生活”了。这个时候,我们借用的诗句是——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此句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诗”(李商隐最喜欢搞“无题诗”了)。“婚后生活”,少了许多山盟海誓的浪漫,多的却是柴米油盐、家长里短;不过,就算是“身无彩凤”,但只要两个人“心有灵犀”,这也就足够了。
第五阶段, 我们借用“情有独钟”来表达男女之问的坚贞、 唯一、宽宥与理解, 这才是稳固的爱情。
下面的古诗节选就是这个意思。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诗经·出其东门》
识尽千千万万人,终不似、伊家好。
——施酒监《卜算子·赠杭妓乐婉》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红楼梦》
“白头偕老”——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我们上面已经说过,“蜜月”属于婚后,当然,“白头偕老”也属于婚后,不过,正如“蜜月”有其特定的含义一样,“白头偕老”也是如此。“白头偕老”是婚姻的标志,是婚姻时间的例证、 情趣归属和幸福指数的标杆。事实上,也更是人们对待婚姻的态度。
也许有朋友会说,这个时候,我们借用的诗句应该是《诗经》中的“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才对,而为何会是李白《独坐敬亭山》中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呢?
事实上,朋友们的这种说法当然也是有道理的,只不过,“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更多的是一种憧憬与浪漫,而“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才显得那么真切,因为我们想要的结果是——在双方的眼中,彼此都是“敬亭山”,而不是“你这个老不死的”!
第六阶段:情比金坚, 应是找们崇尚、期待、坚守的爱情真谛和幸福终结。
下面是节选的古诗精典: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孔雀东南飞》
一生一世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纳兰性德《画堂春》
五
吴为这次不是以哗众取宠来骗人钱财,而是凭掉书袋、凭口才、凭创造热门话题,赚流量、赚广告商、赚网络平台,也就是赚粉丝青睐的钱。
不仅如此,竟有十多位靓女热乎他,因为他曾告诉粉丝,自己是单身,还未到三十而立的年纪。
他很聪明,目的是暗示粉丝们,未到三十就已经顶天立地了。
他不是花心人,看到这些从二十岁到四十岁的女孩、女人的照片,竟沒有一个让他心动的。
他知道自己爱上了谁,那就是曹小莉。
怎么追上她,怎么翻过那座隔情隔身的高山呢?
他策划了几天,终于想出了一个引她入瓮的话题,从而幽默地表白出自己对爱情的忠诚与坚守。
也许是年龄差距太大,曹小莉一直下不了决心向老师表白,后来才知道,老师早已结过婚了。
她怎么能当小三呢?
她将这苦恼与觉醒都跟无为说了。
无为打心里感到高兴,他专题讲过恋爱技巧,自然清楚他就是沉浸在"一见钟情"中,但自己怎么表白呢?
自己既然是策划大师,表白总要有点深度与幽默才好。
这表白不能在策划大课上说,只能单聊。
六
那天,吴为约小莉去玩香山,香山的枫叶可谓红极壮美,但谁都很难相信,在旧社会,这儿曾是劫匪的天地。
两人说到这儿,吴为说了一个故事:
我有一个老同学,叫肖三,他很有魅力,结婚就早,而且婚后,对他好的女孩子仍然纠缠,弄得他几乎精神失常了。
那天,我们偶遇了,他抓住我不放手,神神叨叨地硬要给我讲一番亲身经历。
他说自己带着爱人与妹妹去玩香山,遇到了劫匪。
我说,现在哪会有劫匪?
他说,也许是在解放前,也许是我心里有,也许是假如、假设,你权当听,别插嘴!
我反驳说,解放前,有你吗?
他继续说,劫匪要我在她俩中选一个让他们杀,就放我和另一个回去。
我说,杀我吧!
劫匪说,不行,只能在女人中二选一,否则三个全杀,一个也不留。
我就想,自己的老婆怀了孕,一死伤二命,最后只好放丢了妹妹。
他妹妹我见过,是个可爱的小姑娘。不管是真是假,我挺伤心的。
这时,他的爱人带着儿子过来了,骂丈夫说,又说疯话了,你说的妹妹,其实是你的小情人。还算你有良心,留下了我和我肚子里的孩子。
我问肖三的爱人,那被劫匪杀死的不是妹妹,是小情人是吗?
吴为,你被他骗了,全是疯话,那小情活得好好的,只是不敢再来纠缠了。
我笑道,怕你老公将他交给劫匪杀掉,对吧?
肖三的老婆仿佛气消了不少,说:就是这个道理,谁还爱疯子呀,只有糟糖之妻不嫌他。
无为和小莉没有再讨论这个故事。
小莉是教文学的,这故事的寓意,她非常明白。
不久,她就嫁给了吴为。
然而,生活在一起后,她才真正明白爱人的工作是她不能接受的。
分手是他们的最佳选择。
吴为也硬气,尊重她的想法,尽管他非常非常爱她。
七
吴为与曹小莉离婚后,他仿佛进入了爱情的真空折磨期,这是他以前"恋爱技巧"中所没有说到的;他在"热门话题"事业中,则陷进了疯狂期,自已好像真的得了疯病,也就是常说的神经病,跟他所讲的"两选一"故事中,那个肖三的毛病大同小异。因为吴为什么活都敢接,什么学生和顾客都敢收。
比如他收了不少频临破产的企业家,作家、作曲家、著名导演与明星演员,还有歌唱家以及想唱红的人……
可想而知,他的"热门话题培训班”能不红火吗?
他的水平,似乎也越来越高,话题更是越来越悬乎,他甚至在举手投足之间,这些"奄奄一息"的社会名流都可以救活了。
于是,讨教的人越来越多,其身份也越来越高,他已成为唯一的网红之极的著名策划师,决没有第二。
第一个来讨教的是一位江郎才尽的作家,已年过古稀。他花甲之年时,曾做过一个梦,梦见自己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正好,那年呀,莫言也得了这个奖。于是,他很恼火,认为莫言抢了自己的奖,说:莫言小儿,迟几年不可以吗?抢呀!于是想写文章发泄一下,结果写不出来了,江郎才尽了,被莫言气笨了,被气到了初中时代。
吴为听了他的阐述,特地为他策划了两个方案。
一个是跟鲁迅学,多起点笔名,其中有一个要常用。
作家问,起什么常用的笔名,快说,我给你一万元就是。
他真的交了一万元。于是,吴为神秘地告诉他,笔名叫莫語可好?
作家一想,是好,语言语言,语在言前面,这么简单就赶超了莫言。
骂了小十年,也骂累了,饶了他吧!
又问,大师,第二套方案呢?
也简单,对作家来说,小菜一碟,再去翻翻《儒林外史》,里面有范进中举的故事,以他为鉴,你就不气了。
呵,有道理,得诺贝尔文学奖跟中进士当状元差不离,我不当真就是,省得如范进般疯了哩!
吴为说,这就对了,你一点不糊涂,怎么谢我呀?!
再交学费一万元就是!作家感激地这么说。
吴为想,这老儿真大方!
八
来讨教的是一位作曲家,据说,王洛宾在兰州军区鸟鲁木齐总医院治疗期间,这位作曲家也在这家医院就医。
八十三岁的王洛宾曾授教他几句,也算有师生之缘吧。
他十分痛苦地向吴为诉苦,我作了一首流行歌曲,但就是流行不起来。
他接着骄傲地说,我的老师,二十岁时就将徐志摩的诗《云游》谱成曲,不但流行了,还云游了。我的这首曲子,就有《云游》的味儿。
吴为说,我知道,王洛宾,在一九三三年,那时才二十岁,曾将《云游》曲,献给了女友罗珊。眼下,可以此为由广告一个流行的大新闻。说你发现一首与《云游》异曲同工的流行曲,愿出一百万元寻找这位歌曲的作者。
于是,别人也许会想,这首曲子是不是王洛宾的遗曲,或者是不是徐志摩的什么诗,又让什么人谱了?
作曲家说,是啊,这新闻实在大,大得我都晕乎了。但是,这曲子是我写的呀?!况且,我也没有这么多钱呀!
这不是很好嘛!你可以省下这一百万元啦!
万一有人冒充怎么办,万一那两位名人有亲戚要分一杯羮怎么办?作曲家的担心不无道理。
那这新闻就更大了,这名人效应就成了蝴蝶效应了。
我担心劫财似的人物抢单,作曲家忧心忡忡地嘀咕着。
无为笑道,你只是爆了个找作者的新闻,你并没有将你的曲子公之于世。未听其曲,先抄其名,哪有什么财让人劫,其不妙哉!
作曲家好像明白了。就如吴为策划照办,果然引起关注,有多位歌唱家的经纪人找到吴为,因为吴为是这位作曲家的临时经纪人。
作曲家不但火了,灵感也被激活,还真的写出了不少好曲子,一直到现在,都经久不衰。
人们只知道这位作曲家的名号,已经淡忘了徐志摩和王洛宾的存在,他们毕竟已作古多年多年了。
九
一位画家,长得人高马大,一臉大胡子,不修边幅,说他像原来捡过垃圾的"大衣哥"还差不多,说他是画家,打死也难信。
他画的竹子,给人一种心有成竹的洒脱和自信。他的父亲黄一村生前被称为江南一枝竹。
据说,刘海粟生前去登黄山,在黄山的画摊上买过黄一村的几幅画,作以收藏。这不亚于为其作了广告,一下子有名了,画卖到千元一幅。
这位画家叫黄小村,他欲哭无泪地说,我的画不比我老子的差,但就是叫不上价。
吴为问,你手上还有多少幅你父亲的画?
只有十几幅了。
外面呢?
六二年时,吃不上饭。父亲为一顿饭,可为人画二幅。有一个姓胡的,常请我父亲吃饭,手上有上千幅。
无为说,你得设法从姓胡的手上将画买回来!
我没有钱呀!
用你自己的画。
我的画不值钱。
你应该将你的画背到上海外滩,标价一万美元,或七万人民币。
一个城管干部说,我们城管会管的。
无为说,容易呀,黄小村长得像走街串巷的,在背上写,或像过去的算命先生,在布条上写,挂竹竽上。
大家都笑起来。
下面注明当场绘画地点,比如市中心的公园。画家在那儿写生是许可的吧?
那城管说,这管不着,可以浑水摸鱼。
黄小村的父亲黄一村的画,卖一千元一幅的时候,是上个世界的六十年代,这都六十年了,物价已是今非昔比,如今卖十万也不算贵。
黄小村在上海的好多公园作画,同时也展示着父亲的画。
他的画一点也不比父亲的差。
一万较之十万,太便宜了。
几年之后,坊间只知道有个画竹子的黄小村,乃全国一支竹,而逐渐忘了江南一支竹的黄一村,
黄小村也用自己的画,从姓胡的手里换回了不少父亲的遗画。
吴为也成了黄小村的经纪人,与国内外很多画廊打着交道。
十
一个曾经很著名的企业家哭丧着说,大师,你若能将我们品牌扬名吐气,我聘你为副总,好吗?
吴为问,你们的品牌在国外有卖吗?
企业家跺着脚说,海关管着,只有来中国旅游的外国人抢着买。
吴为说,从众人抢到国家抢只隔一条街、一条河、一道弯儿。是不是好东西是关键。
是好东西,企业家很自信。
如果有几家不同的外国公司想收购你们,你们的品牌不就名扬世界啦!
我们不认识他们,他们更不认识我们……
好办啊,你自己不会去注册一家合法公司吗?在国外,一美元就可以,就像是到菜场超市买一根萝卜那样容易。
我还是那句话,产品要过硬。你可以要记者报道:你们公司不想被老外收购,你应该在董事会上表态,你们公司是爱国的……
很快,你的品牌就会被国内关注的。
那企业家茅塞顿开,感动得差点掉下眼泪。
下面对影视女演员的讨教,令吴为很为难,这个圈子他不熟。
他突然想到演林黛玉的陈晓旭,患了癌症,当了尼姑,至今还令人潸然,就说:说自己患癌症了,但一定要演好这个角色。
这演员真的这么做了,歪打正着,她真的患了乳腺癌,跟陈晓旭一样,因发现得早,治愈了。于是,她被影迷们当作陈晓旭第二崇拜,而且陈是离开影视圈后患病,而她仍然在带病塑造角色。
吴为疯归疯,但不害人是他的底线,比如虚假宣传药物、假牛奶一类,既谋财,还要命。有关机构,要他当神医、当名校教授、当秘方传人,他一概回绝了,否则他可赚千万左右,真的成就了多年前的网名吴千万。
因为他沒有忘记三鹿奶粉事件,三十万婴幼儿成了大头娃娃,那一次他差点成了三鹿奶粉的吹鼓手,因对方给的待遇太高,他怀疑其中的猫腻,谢绝了。否则,他也许现在还在坐牢改造。
他就这么戴着策划大师的头衡浮沉着,不过最终还是浮了起来。
因为,曹小莉不知怎么的,知道了他回绝充当神医、名校教授、秘方传人的诱惑,主动跟他复婚了。
吴为受宠若惊,问道:小莉,你现在倒真的是名校教授了,怎么又回来了?!
小莉说,我是大学教师,回来根治大师你的疯病……
2022.09.20 于芜湖